图为:杨昌贵与两个脑瘫孩子
图为:弟弟杨阔回家看望两个长期患脑瘫卧床不起的哥哥和姐姐
亮点黔西南讯 在贵州省安龙县西北面一个距县城100多公里的偏远苗族山寨,生活着一对命运多舛的夫妇,他们先后生育两个脑瘫儿,20年不离不弃,求医问药举债10余万元,用爱心与坚强延续着两个脑瘫儿的生命。他们就是安龙县海子乡安岭村烂滩组杨昌贵、杨维英夫妇。
1987年,杨维英与杨昌贵结为夫妇,1990年1月生下长女杨胜东,虽经济困难但一家人也其乐融融。但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9月夫妻俩从生育第二孩杨勇开始,命运就开始作弄这对年轻的夫妇。当别家孩子一岁左右就开始会爬会走路时,他们却发现自家的小勇连头及四肢都抬不起,送乡医院检查,被告之是营养不良。
经过两年多的调理,儿子还是不能站立,于是夫妇俩开始走上求医之路,但因家庭经济困难,没钱送孩子到条件好点的医院检查和救治。辗转附近县乡医院治疗无效后,1994年11月,报着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希望生下了第三孩杨梅。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梅出现了与小勇同样的情况,后经医院诊断,两个孩子都为脑发育不全,HLE后遗症(即脑瘫)。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一下子让这个家庭陷入绝望的边缘。
多年来,杨昌贵就因身体不好,不能下田干重活,平时只能做些木工及家务,因此全家的重活全部落到妻子一个人身上,现在又添了两个重病孩子,处境可想而知。夫妇们想着大女儿早晚也要出嫁,一家没有一个能干重活力的男人不行,夫妇俩老后也需要有人照料两个脑瘫儿,决定再生一个孩子,1996年3月终于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杨阔。
虽然脑瘫难治,夫妻俩还是四处求医,从未放弃,一边为生计奔波,一边千方百计积极救治。为治两个孩子的病,夫妇俩跑了不少医院,买了不少的药,甚至连许多民间草药都尝试过,花了不少冤枉钱,可孩子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逐步加剧。
因两个脑瘫孩子长期卧床,四肢肌肉严重萎缩变形,体质很差,十七八岁才40多斤。尤其是身体免疫力很差,动不动就感冒发烧,家里随时准备着药。一到吃药不管用时,杨昌贵夫妇就得把孩子送去打针,当地的医生根本不敢接诊。杨昌贵没办法,为了两个脑瘫孩子生命得到延续,他只好慢慢学着自己给孩子打针输液,以减轻家庭开支。尽管很节约,家里还是债台高筑,夫妇们身心俱疲。
说起孩子的病,一家人就经常泣不成声。因多年照顾两个脑瘫孩子,对于这原本就贫病交加的家庭来说,诸多的辛酸和苦辣不言而喻。为了给两个孩子治病,夫妇俩已变卖掉微薄的家产,借遍亲友,先后花费近20万元,至今家里还欠10余万元的沉重债务。杨昌贵逢人便说:“谁能治好我的两个孩子,我愿用一生当牛做马来报答他!”
“要不是杨昌贵夫妇的细心照料和千方百计的积极救治,两个孩子早就活不到现在了!”说起杨昌贵家情况,寨邻们都非常钦佩他们夫妇俩的毅力和决心,都被他们的坚强与慈爱之心打动。
尽管治疗没有什么效果,孩子一直站不起来、翻不了身、抬不了饭,但杨昌贵夫妇一刻也没有停过求医问药,只要听到与孩子病情有关的药方,不管是真是假,杨昌贵夫妇总要去试一下,渴望奇迹出现。
许多医生都说这种病难治,且孩子年龄大,希望非常渺茫,劝杨昌贵夫妇放弃治疗,把钱留着多给孩子买点好吃的东西,让孩子多些快乐和温暖吧。一听这些话,杨昌贵夫妇就无法忍受:“如果是一只小猫或一只小狗,就由它去吧,但他们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啊,何况是我们的亲生孩子!”
“就是倾家荡产,我们也不会放弃治疗,只是我们都老了,将来怎么办呀?”这是杨昌贵夫妇最大的困惑,他们不知道杨勇和小梅的病还能不能治好,人生还有没有未来,一家人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如果都由杨阔来照顾,杨阔一生的负担也太重了,哪个女孩愿陪他照料这个多灾多难的家,也希望杨阔有一个好的未来,可现实太残酷,说到这里,一家就抱头痛哭。
前年,大女儿杨胜东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正在读初中的她弃学出嫁,留下读书的机会给弟弟杨阔。家离学校远,无钱租房住校,杨阔只好坚持跑读,每天来回20多公里往返海子乡古里学校,虽很苦,才十五六岁的他从未叫过一声苦,回到家还帮干农活或家务。他一直都很努力也很吃苦,但因负荷太重,跑读太苦,加之思想波动大,成绩不很理想。
在亲友的帮助下,去年8月,杨阔转学到离家100多公里的安龙县兴隆中学读初三,离家远了,学习情况有所好转。经过半年的努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他考了474分,名列全校第二名,全班第一名。
杨阔是杨昌贵夫妇唯一的希望和寄托,从小就很懂事的他时刻都想减轻父母的负担,从姐姐出嫁那天起,就多次提出不念书,要出门打工分担母亲重担。杨昌贵夫妇耐心安慰儿子:“家里的事有爸妈,再苦再累也要供你读书,直到考上大学!”
为了全家的生计和供杨阔读书,近年来,料理家务主要靠杨昌贵,外出找钱就落到妻子的肩上。因不放心两个重病的孩子,妻子农忙就靠帮寨邻插秧犁田挣钱,农闲就到附近的煤山帮人装煤卸煤打短工挣些男人都怕干的血汗钱,苦累一天,回到家还帮两个脑瘫儿梳头、洗脸、擦身、洗澡,饿了,要她生火做钣,渴了,要她端茶送水,就连两个脑瘫儿的大小便都要她抱到厕所边才能解决,十年如一日,她就像一台机器,一直超负荷运转,20年来,她有过痛苦,有过无奈,但没有放弃,也不敢放弃,生活已把一个柔弱的女子磨砺成一个五口之家的“顶梁柱”!她用柔肩撑起一个苦难的家,举步维艰地扛起生命的重量。
现在,杨阔虽在外读书,但他时时想着家,每月坚持回一趟家看望两个瘫痪的哥姐,每次回家,他的心情都很重,总是闷闷不乐,小小年纪就品尝了人生的冷暖,肩负着生活的重担。在学校,长期的自卑和忧郁总让他学习分心,心神不定,总想弃学打工帮父母。长期跑步上学,使他的体育很好,篮球也打得不错,个子高,学习好,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好学懂事的杨阔,舍不得离开他,可杨阔却时刻面临辍学,同学们都向社会呼吁,请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个苦难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