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民操一家原先居住的破旧不堪的危房(陈亚林摄影)
梁民操在新房前高兴的介绍危房改造情况(陈亚林摄影)
新旧房屋形成鲜明对比(陈亚林摄影)
亮点黔西南讯 “能在新房子里过春节真舒服,多年来的心愿终于能够实现了。”鸡场镇田坝村六组村民梁民操(布依族72岁)在自己刚建好不久的水泥平房前高兴地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不仅让越来越多像梁民操一样的农民改善了居住环境,更是在边远的少数民族村寨上勾画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2月15日是农历兔年的正月十三,笔者随同县政协机关干部“倾力倾情、四帮四促”新春下基层活动,来到鸡场镇田坝村六组,走村入户到贫困村民梁民操、李祖一家进行走访摸排调查工作时了解到,自2010年以来,晴隆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宗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列入县委、县政府2010年拟办的重要实事之一,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晴隆县为切实改善农村群众住房环境,2010年在全县掀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热潮。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对祖祖辈辈深居在大山中的布依族村民梁民操、李祖一等贫困群众无疑是雪中送炭。过去,梁民操的老房子又低又矮,破旧不堪,一家老小都挤在里面。梁民操好几次想建一栋新房,但苦于囊中羞涩,一家人只能无奈地继续蜗居着。有了政府的2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款,心里有了底的梁民操,在去年令他揪心的泥巴老房旁边的老宅基地上,盖起了一栋一层崭新的三间平房。如今,在危房改造政策的普照下,昔日农村的泥巴房变楼房。这只是晴隆县城乡数千户危房改造中的一个宿影。越来越多像梁民操这样的危房户通过政府补贴和自筹资金,住进了让村里人羡慕不已的小平房。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晴隆县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为全面推进该项工作,该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与其它中心工作同安排、齐部署,并与乡镇一级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位,乡镇主要领导,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及相关部门分别与危房改造对象“一对一”结对,层层分解责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对于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全部实行专账管理,单独核算,把改造工作纳入乡镇综合任务进行考核,严格工程质量督查验收,同时把危房改造纳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内容,接受群众监督。
据不完全统计,在县委、县政府和广大机关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晴隆县 2010年实施的2633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工程动工率达100%;竣工近2000户,竣工率约75.9%;入住近800户,入住率约3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