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睛隆

寻访晴隆苗族芦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古老的纺车前陶竹文老人吹响了珍藏多年的芦笙(陈亚林摄影)

                                             苗家姐妹(陈亚林摄影)

                                         记录精彩瞬间(陈亚林摄影)

亮点黔西南 芦笙是苗族人民特别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芦笙承载着苗族重大历史文化信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的象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吹芦笙、跳芦笙舞的爱好者也不多了。芦笙的需求逐渐减少,芦笙制作技艺濒临失传,亟待保护和传承。

近段时间以来,气温逐渐下降,笔者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来到了光照镇新益村青杠林组的苗族村寨(又称白苗),见到76岁的苗族农民陶竹文老人。据说他是寨中学习吹芦笙比较早的苗族同胞之一,至今都还可以吹上几曲,跳上几段。

寨中见到陶竹文老人后,他非常热情的带领我们来到他家门前,随后老人在家中拿来芦笙,当场给大家吹起来。陶竹文说,以往唱歌跳舞是人们日常劳作后很平常的消遣,苗族村寨的大多数男女放下锄头就能唱歌跳舞,不是什么稀罕事。对于一个76岁的苗族老人来说,吹芦笙不是一个什么新概念,而是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老人吹起吹芦笙,一招一式都很认真。

据老人介绍,在10岁左右,他就跟着上一辈老人学习吹芦笙,跳芦笙舞。听说外地有好的师傅,他们都会克服种种困难,前去拜师学艺。老人又说,很喜欢芦笙,也特别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种执着和热爱至今一直伴随着陶竹文老人。老人对我们说,他的继承人(寨中最小的)是一对在小学念书的孙子,往后的芦笙表演就要靠他们继承了。

随后,在该村民组组长陶兴国家,我们遇见了在外打工提前回家乡参加进村公路建设的陶兴荣(40岁)、熊光国(41岁)及熊志国(62岁)老人。他们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寨中苗族吹芦笙与跳芦笙舞的民族习俗,在陶兴国家门前,他们两人一组手执芦笙,一边吹奏,一边跳跃,展示了苗族芦笙吹奏和舞蹈表演的精彩技艺。

相关链连: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贵州省苗族的刺绣、蜡染、鼓藏节、银饰锻制、芦笙舞、木鼓舞、吊脚楼营造等12项入选。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在苗族的主要聚居区贵州,各种苗族传统工艺、习俗保存完好,苗族芦笙舞是贵州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艺术奇葩。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