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6月23日,安龙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走出办公室、亲临一线,就“招公筑堤浮雕”建筑位置进行实地调研。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为根治水患,保护农田和城垣,培植风水,时任安龙镇游击的招国遴于决定筑堤沟通陂塘海子两岸。他捐银两千两,并亲自率领工匠开山采石,抬土挖泥,筑堤长600多米、宽近3米的堤。后人为纪念他的这一善举,特地将石堤取名为“招公堤”,简称“招堤”。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兴义知府张锳又将招堤加高五尺,并在池中遍植荷花,形成垂柳夹岸、荷花十里的美丽画卷。
据了解,招公筑堤浮雕长20米,高3米。正面为筑堤时及筑堤后的情景,背面为筑堤前的水患情景,招公筑堤浮雕通过浮雕的艺术表现方法,利用视觉、触觉的审美效果,再现安龙招堤的由来和发展历程,反映筑堤前后风貌。
有关部门从安全,协调、审美、兼容等多角度反复实地查看和研究了招公筑堤浮雕的建筑位置,招公筑堤浮雕建成后,将为招堤景区增添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线。(张学潮 报道)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