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截止4月20日,安龙县16个镇已完成育旱秧苗床1660余亩,占应育旱秧苗床面积的55%,预计4月底可全部完成10万亩水稻旱育秧技术推广的秧苗育苗任务,此项技术在该县今年的水稻生产中唱“主角”。
安龙县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确定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10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4.7万亩的68%。该县出台了对此项技术每亩秧苗给予无偿补助无纺布、农膜、农药款950元,复合肥100公斤,尿素40公斤的优惠政策,并强化技术指导措施,确保此项技术推广任务的完成。眼下该县已有龙山、洒雨、钱相、龙广4乡镇全部完成了此项技术推广的育苗任务,并进入加强苗床的施肥、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田间管理阶段。
笔者从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了解到,近年来在当地推广的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水、省肥、省力、省秧田、降耗增效的“五省一降”技术优势。每种1亩水稻可综合节省农业生产用工10个、节省秧田1分、节省用水100立方米,在大多数乡镇中亩均实现增产稻谷50公斤到100公斤之间,降耗节支增效300元左右。在该县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淘金”的平乐、兴隆等乡镇中,推广此项技术成了实现当地水稻满栽满插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该县水源缺乏的龙山、洒雨、戈塘3个农业山区乡镇,推广此项技术,不但成功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当地3万亩“望天田”育秧时节无水育秧的难题,而且使这些“望天田”实现了每亩增产150公斤左右,成了当地农民种粮增产的“香饽饽”。
经测算,安龙县今年推广的10万亩水稻旱育秧技术,预计可实现增粮9000吨左右。图为该县钱相乡钱相村50亩水稻旱育秧技术集中育苗点农民给秧苗除草。
(韦天晃 苏仕江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