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5点,兴仁县城边的放马坪,落日如同一个超大向日葵挂在天边。走在草坪上,草齐小腿肚,脚底软绵绵,如同走在毯子上。羊群、牛群怡然自得,跟着“领头”悠然回圈,不经意间,会误以为身处北方大草原。
放马坪是一个有50年历史的草场,距县城24公里,海拔1600米,是城边的“高原”,草场面积宽阔,地势平坦,有丰饶的牧草资源和旅游资源。全场面积2.9万亩,建有人工混播草场1万余亩,人工改良草场6000余亩,场内有放马坪种羊场。
2007年,兴仁县被列入全省20个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县之一,2008年起被列入全省草地生态畜牧业推进行动试点县,放马坪的资源优势迅速释放。
在原有基础上,兴仁县草地中心加大投入,进行综合治理,按照省级种羊场标准,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改造草场、扩建人工草场、改良天然草场共万余亩,新修草场公路14公里;新建草场水窖、标准化羊舍、牛舍、安装电围栏,羊、牛容纳量分别达4000余只、1000余头,被省农委和农业部评为肉羊养殖示范场。
放马坪的牛羊很“幸福”,它们住的草场,是省级名胜风景区,一年四季,牧草丰富,品种繁多,不仅能吃饱,而且能“挑食”。草原面积大,载畜量尚未饱和,牛羊们在草场内转着吃草,即轮牧。
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韦莽介绍,牧草被吃得越及时,长得就越好,长出来的草嫩,牛羊越喜欢吃;牛羊粪便是草原的有机肥料,利于牧草生长。冬季的两个月左右,部分牧草枯萎,种羊场便青储薏仁秸秆作饲料,薏仁秸秆不仅解饿,而且能去湿,有预防口蹄疫的功能。
放马坪草场现有羊只2300多只,牛500余头。县农业局局长介绍,这些牛和羊,有的属于种羊场,有的属于专业养殖户,还有的是农户投资的。种羊场利用牧草、技术优势,与养殖户和农户合作,对其投入的羊,按约定方式保证回报,对投入的牛,则实行“二赔一包”,即不产仔和母牛死亡,种羊场给予赔偿,牛由种羊场包放养,产犊所得利润,与农户对半分成。
尝到合作的甜头,周边越来越多的农户愿意购母牛入股,并愿意将产量不高的土地入股种草——对于缺少养殖技术、没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农户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值得试探的发展模式。
发展生态畜牧业,放马坪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目前,放马坪草多畜少,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力争将放马坪种羊场建设成为集生产、培训、科研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和省级龙头企业,养殖规模达到年出栏种羊5000只以上,种牛1000头的现代草地畜牧业及休闲观光农业高效示范园区。
据介绍,到2017年,兴仁县将建成两个生态养殖园区(放马坪和梨树坪),三条产业带(西北环线产业带、鹧鸪园—大哑口产业带、麻沙河流域产业带),200个示范养殖场(养殖小区),实现草地建设(含改良)20万亩,新增存栏量羊单位(一牛四羊)30万只,落实资金、草场、畜群、品改、市场、品牌“六个做大”,推行种羊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挥放马坪的核心辐射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