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提升后的北盘江“抗战桥”。
整体提升后的钢架桥桥面。
完善钢架桥步行护栏。
亮点黔西南讯 近日,笔者在距黔西南州晴隆县城25公里的320国道北盘江畔看见,已有386年历史、素有“二战钢架桥”之称与“24道拐”同等重要的交通咽喉——盘江钢架桥,已于“国庆”节前圆满完成整体工程提升。
盘江钢架桥原为“铁索桥”,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为连接云(南)贵(州)古驿道的必经之地。1936年11月,滇黔公路通车,工程处利用原铁索桥进行加固,以维持通行。1941年6月,该桥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1942年改建为链式吊桥(钢架桥至今),长85.5米,宽4.2米,桥礅高30米。二战期间,作为中国与盟国的战略补给线上的咽喉要道,成为远东地区西南国际交通命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东西两岸有明、清、民国时期摩崖石刻、造像20余处组成石刻群;盘江钢架桥和盘江古驿道,于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重要附属文物点之一。
据了解,因北盘江中游修建马马崖一级水电站,盘江钢架桥将在原址上加高桥墩和抬高桥面约15米,该项目总投资约300万元。目前,施工人员正为铁桥两端步行护栏进行加固,为过往群众和游客提供安全保障。
( 陈亚林 报道)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