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关注民生

“全职教师”王昌林:“零薪”代课,贷款“举家办学”

 准确地说,王昌林现在连“代课教师”都算不上,更多是一名“无偿志愿者”。

    15年前,王昌林初中毕业外出打工,回乡看到村寨上的小学因缺少老师濒临停办,未得到家人支持的他毅然决然地拿起教鞭走上了三尺讲台。虽然每月只有30元的“代课费”,但他一直坚持了下来,而其他老师则陆续离开了。

    10年后,作为“代课教师”的他也被清退,但是为了不让大山里的孩子失学,他仍然坚守了下来,没有一分报酬也无怨无悔,并且开始倾尽全力举家办学。

2.jpg

1、一波三折的山村路

    “终于到了,太不容易了。”窦兴梅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位从南京远道而来的90后女孩,虽然一年前她大学毕业后,在国内外的一些艰苦险要地方做过一段时间的背包客,但是初到贵州的她这一次还是尝到了一次“下马威”。

    不久前,她得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丫他镇八窝村纳汪教学点需要一名志愿支教教师,她当即辞掉安稳的工作,再次打起背包来到贵州开启支教生涯。 

    恰逢记者要到该教学点采访王昌林老师,窦兴梅从贵阳搭上了记者的顺风车。

    去往目的地的路只有两三个小时的高速,而后就是一两个小时越走越崎岖蜿蜒的山路。高速上接二连三的桥梁和隧道,也让窦兴梅应接不暇,有点头晕目眩。

    好不容易到达八窝村后,王昌林老师冒着风雨骑着摩托车来带路。穿着水胶鞋的他虽然也穿着雨衣,但是头发和衣服还是湿了,头发上不时还有雨水滑过黝黑的脸庞,从瘦弱矮小的身躯上滴落进坑洼泥泞的毛坯路。

    这样的山路还有七八公里,连续10来天的阴雨天气,路上有好几处已经塌方,王老师也拿不准,采访的车辆能否通过哪些塌方路段,但是临近退休的老李师傅还是决定试一下。

    塌方路段有内外塌方的,在一处外塌方路段,师傅下车查看了良久。因为有的路基是悬空的,预计车辆刚好能通过,师傅叫记者下车引路,车子里边的轮胎有一半已超出路沿,如此才慢慢通过了塌方路段。

    走过几个塌方路段和深水沟,车子在盘山路上步步惊心,仪表盘上显示的海拔也越来越高。半路上,王老师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他的摩托车后轮不知被什么扎破了变扁了。

    老李师傅从后备箱拿出车载充气泵为漏气的摩托车后轮加气,但是无济于事,也不方便停在没有人烟的地方,王老师只好继续骑行带路。

    不多久,又遇见一出山路内塌方,一块大石完全挡住了去路。王老师跑去附近人家借来大锤,将大石头敲碎,记者与王老师合力将石块清理干净,10来分钟后车子才得以通行。

    七八公里的山路,用了一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时,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的海拔是1220米。山脚下还无多大凉意,但是山巅上已经有些冷了,而且还有风。

3.jpg

2、爱心维系的教学点

    到达教学点时,天空还在下雨,一个100平米至左右的操场,只有一个破旧的篮球架,旗杆上的国旗也有些陈旧。操场边是一男一女的简易厕所,唯一比较新的,是一张乒乓球台。

    学校最外沿是一个10多米高的堡坎,最前方有一排2米左右高的铁栏杆,看得出是安装不久的。但是操场两边没有铁栏杆,插上几根木头,用废塑料网围着。

    两栋一层楼的教学楼如一个T字形坐落在操场里边,但两栋教学楼也只有三间教室,紧邻教学楼新修的两间一层楼平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教师宿舍。

    因为王老师请假去给记者带路,三间教室只有两间教室里有老师在上课,另外一间教室的学生只能是自习。在一间教室里,一名女教师背着一名一岁左右的小孩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又大声教学生发音,而背上的小孩似乎睡着了,不吵不闹。

    另外一名男教师正在给学生上数学课,学生看上去年龄要稍大一些。吸引人注意的是,每间教室里的学生都不多,但是课桌等物品随处可见“xx捐”的字眼,教室的后方也或堆放或摆列有各种各样的教具和捐赠物品。

    “学校很多东西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包括这两位老师也是爱心人士出资聘请的。”王昌林老师说,近两年有不少爱心人士和组织在关注教学点,时常会收到一些旧的衣物或者教学用品,学校的小孩或寨上的村民都能用上。

    不久前,有爱心人士得知教学点外的堡坎太过高且没有围栏,学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便捐资7000元安装了铁栏杆,但是因为预算不够,只有操场最前边安装上了,两边还差上一大截。

    从2007年自2014年,都是王昌林老师一个人在教学点教三个年级,爱心人士于去年9月份出资聘请了两位老师,每位老师每月2000元,一年按8个月计算。两位一男一女老师都是去年刚毕业的外地大专生,现在已经是夫妻了,小孩因为在校没人管,平常大多要背着上课。

    “近几年全靠爱心人士资助支持着,要不我也不知道学校会变成什么样。”王昌林说。

4.jpg

3、倾尽全力举家办学

    王昌林今年39岁,但实际看上去苍老很多,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苗家汉子。

    2001年春节,初中毕业已经外出打工半年的王昌林回家过春节,得知教学点四个年级只有两名老师上课,村里希望他能留在村里教学生读书识字。

    没有多想,在家人的反对和别人的不理解中,王昌林拿起教鞭走上了三尺讲台。

    那个时候,他每月的“代课费”只有30元。不久,22岁的王昌林结婚了,爱人是在丫他读书时认识的同学吴明英。两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由于学校缺人,吴明英背着儿子上了两个学期的课,“工资”每月同样只有30元。

    王昌林拿过的最高工资是每月300元,但是只拿了一年。2011年,由于上级相关文件规定要清退代课教师,王昌林也被“清退”了。

    如果还要继续留在原地教书,“清退”就意味着一分钱的“代课费”都没有了。但是王昌林还是留了下来,因为从2007年起,这个教学点就一直是他一个人在坚守,其他的老师都先后辞职外出打工去了。

    “我不能走,我要是一走,村里的很多学生就要失学了,而且村民也希望我不要离开。”王昌林说,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家有5兄妹,他排行老三,当初家里人为了让他上学,其他兄妹小学没念完就辍学了,而他是家中唯一的初中生。

    说到此,王昌林几度哽咽没有说出话。

    被清退后,王昌林参加过县里组织的教师招考,但是未能入围。而现在,他已超过35岁的年龄,直接不能报考了。

    王昌林一个人在教学点坚守时,也有三个年级的学生。每天上午三个年级都有四节课,他只能先去一个班上课,另外两个班预习功课、做作业或者看远程教育系统课程,如此循环反复。下午的课程比如思想品德、美术、音乐、体育之类的,三个年级就尽量合并在一起上。

    国家实行营养午餐后,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吃饭是个大问题,但是上级不能解决。王昌林决定贷款4万元修建食堂,2012年刚考上教师岗位的妻子,同意以工资作抵押。

    现在食堂修建起来了,加上贷款和借款,王昌林说现有五六万元的外债,而这些钱基本上全投给了学校。

5.jpg

4、一个学生也要坚守

    曾经,在全镇还有三个教学点的时候,每次考核,纳汪教学点总是排名第一。说起这,一种由衷的自豪感涌现在王昌林的脸上。而现在这是全镇唯一的一个教学点,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很多学生离家较远,王昌林便腾出自家仅70余平米的两间房屋作为男女生宿舍。男生宿舍只有两张上下床,女生宿舍有3张上下床,每一个床位上,都会睡上3-4孩子。

    王昌林的家与学校还有五六百米的直线距离,但是走大路要一二十分钟,因此学生们常是在庄稼地里走最近的路,下雨和凝冻时候,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就需要王昌林来回接送。

    现在的教学楼是2005年修建的,在此之前都是租借村民的房屋,当时只预计三个年级的教学班。当时现在学校有79名学生,其中学前班和一年级的38人在一个教室混合上课,二年级9人和三年级的16人在一个教室复式上课,四年级的16人在一个教室上课。

    因为志愿支教者窦兴梅的到来,王昌林还打算将自家的堂屋也腾出来,把二年级与三年级分开,这样4个老师刚好可以每人带一个年级。

    四年级是教学点今年新增的年级,对此王昌林也是有苦难言。他说学校所有的学生都是苗族和布依族,来自附近的村寨,更多是来自邻近的安龙县的村寨。以前三年级念完后,学生均去往中心校了,但是今年未予接收,认为学生是安龙县的,应该到所属的安龙县片区就读,但是家长又觉得离校太远不方便,恳求王昌林接收。

    不得已,王昌林又开办了四年级,课本都是他自己买的。

    “他什么都会让给别人,很有责任、十分节省。”妻子吴明英说,以前她是不太支持丈夫这样下去的,但是现在觉得他做的是对的,也在尽力支持他。她本想从40公里外的学校调回该教学点,但是签了5年合同,不能调动。

    有时,王昌林头疼、肚子痛到都没法走路了,还是对妻子说“没事”。一次胆囊炎发作,痛得都没法走路了,他也不去医院。“当时家里一分钱都没有,去寨子里借了2000块钱,好说歹说才去了医院。”吴明英说。

    值得欣慰的是,王昌林开始教书后,村寨没有一位学龄儿童失学。以前需要交学费而交不起的家庭,他会上门劝说家长让孩子读书,学费可以先欠着,实在没有最后交不上来也不会去催问,有时还要帮忙去民政部门申请相关的资助。

    从教学点走出去的苗族和布依族学生,学会了说普通话,现在还有几个学生考上了名牌重点大学,不时有学生回去看望王老师和学校。

    “学校就是只有一个孩子,我也会坚持下去。”王昌林说,他现在也是靠爱心人士每月资助一点“工资”。而招聘的两位老师也是明确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寻找机遇,如果有更好的平台,肯定就要离开的。

    “我不知道未来的路会咋样,但是孩子们如果都有一个好的归宿,我即便再外出打工也心安了。”王昌林说,现在冬天即将来了,教室内没有取暖器,孩子手脚容易被长冻疮,而一个小小的热水器也不够学生们平常的洗漱,加之学生人数增多,教室和老师都紧缺,这是当前他急需想要改善的问题。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