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兴义

南昆铁路为黔西南工业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0315152222294.jpg

南昆铁路

    亮点黔西南讯 南昆铁路为黔西南工业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南昆铁路,东起南宁,西至昆明,全长899.68公里,途经滇、黔、桂三省、29个县市,沿线多为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南昆铁路建成后,东与湘桂、南防铁路相接,西与成昆、内昆、昆河铁路相通,北与盘西、贵昆铁路相交,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把西南内陆与华南沿海口岸紧密连成一体,形成新的经济优势和开放格局。

  1997年开通的南昆铁路,是西南腹地的外运物资到湛江港、防城港的便捷通道,从南昆铁路转运物资到东南亚、非洲、欧洲各大港口,比走东南沿海港口可缩短陆路运程380公里到680公里,缩短海运距离23%至65%。,南昆铁路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南昆铁路的开通,为黔西南经济的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国西南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但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发展。南昆铁路通车15年来,不但带动了沿线人民外出务工,也将西南地区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输送出去。2011年,云南境内南昆铁路发送的货运量达到83.9亿吨公里,是1998年货物发送量的四倍;旅客发送人数达到507.8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四分之一,被称为“二十世纪末国家最大扶贫工程”。2011年,黔西南州铁路旅客运输131.2万人次,发送货物897.7万吨,运进货物201.2万吨,南昆铁路对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是经济总量显著增加。2001年全州GDP为67.2亿元,2011年达到375.5亿元,比2001年增长4.6倍。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34.1:34:31.9变化为2011年的16:37.8:46.2,从一、二、三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结构,二、三产业大幅增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三是财政收入大幅增加。2001年全州地方财政收入7.7亿元,2011年达到81.5亿元,比2001年增长9.6倍。

  (二)工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大通道、大资源、大区位、大市场”的经济优势和格局正在形成,这为黔西南州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全州工业形成了以电力、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以“贵州醇”系列白酒、香烟和白糖为主的食品工业;以黄金、锑、锌为主的冶金工业;以小针剂、灵芝胶襄、苗贴为主的制药业;以化肥为主的化工工业;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以碳化钙为主的重化工工业,这些工业行业已成为全州的经济支柱,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到2011年,全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6户,工业增加值达到140.1亿元。2001年全州有规模以上企业195个,工业增加值为19.2亿元,经过10多年的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增加181个,增长0.93倍,工业增加值增长6.3倍。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2001年,原煤产量为381万吨,焦炭11万吨,发电量128.2亿度,水泥75.1万吨,尿素(折纯)3.8万吨,白酒2950千升,黄金1472.1千克。2011年,原煤产量为1989万吨,比2001年增长4.2倍;焦炭58.9万吨,比2001年增长4.4倍;发电量138亿度,比2001年增长0.07倍;水泥389.5万吨,比2001年增长4.2倍;尿素(折纯)33万吨,比2001年增长7.7倍;白酒1700千升,比2001年下降0.4倍;黄金9265.5千克,比2001年增长5.3倍;铁合金26.2万吨;电石15万吨。

  今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黔西南州通过坚决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两加一推”和“工业强省、强州”战略,努力克服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奋力后发赶超增比进位,有效采取了调结构,促转型,加大调度力度密度,强化园区建设和投资拉动等措施,使全州工业和投资保持了较好增长态势,有力地拉动了全州工业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前10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20.8亿元,增加值完成140.26亿元,同比增长20.8%,经济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排全省第5位,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5.17亿元,增长15.92%,股份制企业完成67.4亿元,增长25.89%,其它企业完成51.19亿元,增长28.33%。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前10月,全州原煤产量达到2104.67万吨,同比增长18.8%,洗煤完成374.57万吨,同比增长28.1%,焦炭达到64.33万吨,同比增长35.5%,发电量达到207.19亿度,同比增长71.0%,化肥完成33.01万吨,同比增长8.9%,铁合金完成25.89万吨,同比增长16.3%,产黄金8410千克,增长6.6%,白酒完成3166千升,增长144.1%,成品糖达到2998吨,同比增长179.6%。

  (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2001年前,全州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较低,国家对黔西南州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很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经济结构演进也十分迟缓,产业结构始终是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格局,产业层次较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二、三、一”排序并一直保持和逐步优化,迈出了工业化进程重要的一步。“十五”期末的2005年,全州工业总产值达到93亿元,增加值34.9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4.46亿元,增加值28.46亿元,工业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到1041万吨,发电量达114.3亿度,水泥达140.2万吨,合成氨达8.21万吨,黄金达3960.62千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1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6.12亿元,其中,企业收入实现5017万元,电力税收实现23589万元,煤炭税收实现37123万元,黄金税收实现5603万元。仅煤、金、电三项实现税收6631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41.13%。

  (五)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初步预计,2011年全州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53亿元,同比增长26.1%,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去年的38.52%增加到39.74%,提高了1.2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注册资金158亿元,同比增长25.3%,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4461户和6.9万户,同比增长20.1%和23.9%,民营企业解决就业27.8万人,新增2.1万个就业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5%以上,民间投资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105.2%,占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民营经济完成税收35.73亿元,占全州财政收入的47.6%,同比增长25.5%,获得国家、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2216万元,项目29个,主要是农特产、旅游产品、小额贷款公司和万户小老板工程。

  (六)节能降耗工作全面推进

  按照季度调度,1-9月,全州全社会能源消耗量467.15万吨标准煤。其中,居民生活用能50.2万吨标准煤,第一产业用能2.62万吨标准煤,第二产业用能314.53万吨标准煤,第三产业用能99.80万吨标准煤。全社会GDP总量229.7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0.59亿元,占13%;第二产业98.9亿元,占43%;第三产业100.24亿元,占44%;经统计初步测算,我州1-9月万元GDP能耗下降1.53%,离完成目标任务还差1.67个百分点。第四季度,按照州府办发(2011)143号《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对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节能措施,通过1-11月份以来节能指标的分析,2011年可确保完成下降3.2%的目标任务。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面: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实施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励政策,已将2010年中央财政奖励的1620万元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全部兑现到企业;二是按照省人民政府下达的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州人民政府与相关县市人民政府签订了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责任状,落实了相关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已经完成了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

  (七)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我州规划建设的14个工业园区,规划已全部结束并通过了省级部门的评审,且所有工业园区均在大规模的进行水、电、路、场平、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四帮四促工业园区工作推动方案》、《工业园区考评办法》等促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文件;三是发放了1200万元工业园区以奖代补资金,获得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支持2000万元。采取发放流动红旗和流动黄牌的方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有力地推进了我州工业园区的建设。预计到2011年底,全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7.3 亿元,建成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完成产业项目投资56.89 亿元,入园项目249个,投产项目143 个,解决2万人就业。

  (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建立了宽带、窄带多媒体业务应用平台,扩大了多媒体通信的应用范围,并进行了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及无线接入网建设;实现了全州的县域城乡联网;全州信息化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达 22.2 亿元,光缆线路总长达 25333 公里,交换机总容量达 360 万门,互联网出省带宽提升约 80G ,移动基站达 3554个,行政村移动网络覆盖率达 100% ,自然村移动网络覆盖率达 96% ,电话用户数达173.7万余人,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超150万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 56.5% 。全面实现“村村通移动电话、乡乡通宽带业务”,电信天翼3G网络实现全覆盖。信息化项目工程步伐加快,一是实施全州工信系统办公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打造全省工信系统办公信息化标杆,带动全州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和发展;二是加快推进我州无线城市建设项目, 建立统一的黔西南州无线城市信息门户平台,促进我州城市市民生活信息化和城市管理智能化发展;三是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作,实施黔西南州“数字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项目建设;四是积极实施“信息化入园工程”,推进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南昆铁路沿线的运输需求正在急剧攀升,南昆复线的立项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