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报价 | 新闻投稿:ldqxnw@163.com
注册
首页|新闻|图库|论坛|时尚|房产|跳蚤|旅游|教育|汽车|财经|娱乐|健康|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头部上下

传承布依千古绝唱(图)

传承布依千古绝唱
——记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韦利熙

  韦利熙,2007年6月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在全国评选命名为第一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8年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是布依族文化艺术的传承者。

  刚从上海世博会回来的韦利熙,疲惫中却显到十分兴奋。从8月16日到9月12日,韦利熙先后参加了贵州活动周、黔西南活动周的演出,在9月11日,还应邀到奥地利国家馆进行了布依八音坐唱和民族器乐连奏的展演。这一次的集中展演,让人们体会到了布依族民间文艺的厚重与精彩,再一次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作为演出队伍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布依族民间文艺的传承人,韦利熙在为之自豪的同时,这一次的经历,让他深深地感到,传承、推介布依文化,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化艺术展示,认识布依族,认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多么的重要。他也觉得肩上的那份责任和使命沉重了许多。

  从民间到专业

  韦利熙出生于安龙县洒雨镇龙堡村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布依山寨。龙堡村东西南三面环水,北靠大山,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家乡的好山好水赋予了他超常的才华和灵性。丰富的布依民间音乐使他受到了熏陶。

  韦利熙家祖祖辈辈都十分热爱音乐艺术和精通布依摩经。其曾祖父就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摩经大师、唢呐演奏和高台舞狮的行家里手,老人家能边吹边舞,还会月琴、二胡、箫、笛、木叶等多种乐器。韦利熙的父亲韦亨尧年轻时也经常与韦的祖父一起应邀出席并主持寨中邻里的各种仪式。无事时,父亲便在家里吹拉弹唱,翻阅经文。

  从咿呀学语开始,韦利熙和弟妹们便跟着父亲学习唱歌、吹奏乐器;读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韦利熙就经常跟父亲外出到方圆几十里的村寨用唢呐为结婚、祝寿、建房、丧葬等仪式演奏,久而久之,布依族的各种习俗便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中。

农闲无事时,在父亲的引领下,父子几人便聚在家里吹拉弹唱。这支参差不齐的“家庭乐队”一旦进入角色,常常忘乎所以。有一次,父亲和他们在家里合奏歌曲,家里的一头猪不慎掉到厕所里去了,韦利熙的母亲发现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大声喊他父亲赶快去打捞。虽然听见了,但他父亲却镇定从容地把歌曲合奏完毕,才起身去打捞,可惜已经晚了。

  韦利熙从小就展示出了较高的音乐天赋。在安龙一中读书时,一次文艺汇演,老师叫几个会吹笛子的同学上台表演,韦利熙第一个上去,声情并茂地吹了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让在场的师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后来就没有人敢上去表演吹笛子。

  1980年7月,凭着深厚的音乐基础,韦利熙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兴义师范音美班,在这里,学到的基本乐理知识,使他如虎添翼,音乐天赋也得到充分发挥。两年后,他被分到洒雨小学当了一名音乐教师。任教期间,他仍然坚持自学,不断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1986年8月,他又考入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唢呐专业,系统地学习了他的祖辈们吹奏了若干年、他自己也摸索了若干年的唢呐音乐专业知识。他也完成了人生从民间到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完美转变。

  把民间的变为世界的

  从民族学院艺术系毕业后,韦利熙分配到了黔西南州歌舞剧团。从那时开始,韦利熙就深入到册亨、望谟、贞丰等布依族聚居的村寨调研民间文化。其间,他肩负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调查了解和搜集整理有关勒尤的资料,包括制作的工艺、使用的材料、吹奏的乐曲、在群众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勒尤是一种用梧桐树或花椒树制作的吹奏乐器,样子非常简单甚至有些粗糙。韦利熙说,勒尤的音色比唢呐柔和,比双簧管奔放,比较特殊,适合吹奏民间爱情乐曲,已在布依族民间流传了千百年,但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挖掘和介绍。

  每到一处,韦利熙都耐心地听取乡亲们介绍有关勒尤的故事,搜集整理乡亲们用勒尤吹奏的曲目,虚心请教民间乐器艺人手把手教他制作勒尤,把不同县份和村寨的勒尤搜集起来进行对比观察。通过全面系统的考察研究,他对勒尤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韦利熙说,听到芦笙,就会想到那是苗族的乐器;看到葫芦丝,就会想起傣族的音乐。那么,什么是布依族音乐的代表乐器呢?他认为,就是勒尤。他为勒尤没有登过大雅之堂感到遗憾和着急。

  回来以后,韦利熙认真地对勒尤进行了加工改良,将六孔改为八孔,在保持了音色的基础上,加宽了音域,校正了音准。

  1989年9月30日,在黔西南自治州庆祝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文艺汇演中,勒尤首次在正规舞台亮相。韦利熙用勒尤吹完一曲布依族民间乐曲《思念调》,让人令人耳目一新,现场顿时掌声雷动。 

  从那以后,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这种黔西南布依族民间独有的乐器,只要有演出的机会,韦利熙都会把勒尤演奏带给观众。 

  1991年5月,黔西南州歌舞剧团应邀到北京芭蕾舞团参加录制大型布依族舞剧《布依儿女》,在第四场“梦幻”部分,韦利熙用勒尤吹奏《思念调》激起录音棚里的一片掌声,大家纷纷要求他再来一曲,还争相向韦利熙要过勒尤传看把玩。在现场指挥录制的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尤为赞赏,他建议韦利熙将其作为布依族的代表乐器进行推介。1992年7月,黔西南州歌舞剧团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团,到意大利参加国际民族民间艺术节,在近两个月的演出中,韦利熙用勒尤吹奏的布依族曲调,赢得多国观众的掌声,勒尤在此登上了国际性的艺术舞台。 

  布依族曲艺“八音坐唱”被称为“声音活化石”,它作为布依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布依族民间流传了上千年,因演唱时通常要使用八种或八种以上乐器而得名。“八音坐唱”使用的乐器有吹管乐器勒尤、木叶、唢呐等,拉弦乐器牛骨胡、葫芦胡、竹根胡等,弹奏乐器月琴、牛皮琴、竹筒琴等,打击乐器刺鼓、镲、包包锣等,八种乐器同奏再伴之以演唱。 

  为了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与正在蓬勃发展的黔西南旅游业很好地结合起来,2001年7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万峰林深处的景点“万峰第一观”组建“八音坐唱”演出队,韦利熙被邀请担任艺术总监。 

  一群具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布依族村民,不分性别和年龄,包括年逾八旬的老人,被组织起来,系统地练习“八音坐唱”曲目。在韦利熙的指导下,演出队很快掌握的“八音坐唱”曲目精湛演唱技艺,让国内外游客大开眼界。2002年8月,韦利熙带着演出队到南京参加建设部举办的“中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纪念品联谊展示交易会”,“八音坐唱”独特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风景区民风民俗文艺演出及形象展示“最佳创意奖”。 

  2005年10月,经韦利熙培训的“八音坐唱”队参加贵州“杜鹃杯”曲艺大赛,“八音坐唱”顺利地捧走一等奖。在“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上,更是引起轰动,获得了“银瀑奖”。“八音坐唱”与“侗族大歌”等节目一起,成为贵州对外展示丰富多彩民族民间文化的品牌。 

  现在,“八音坐唱”不仅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了解了丰富的布依族民间文化,还让人了解和认识了布依族聚居的黔西南。韦利熙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贵州省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民族器乐演奏家等众多头衔。 

  韦利熙的又一杰作,就是成立“夜郎布依组合”。2004年,他找来多年一起共事的汪立新、刘卫东和布依族歌唱爱好者李顺燕等人,把想法告诉了他们,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2004年8月6日,在布依族传统“查白歌节”上,“夜郎布依组合”首次登台亮相,演唱了韦利熙自己作词谱曲的“浪哨歌”,让观众耳目一新,引起了反响。此后,“夜郎布依组合”又相继参加了贵州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广东省民间艺术汇演及云南文化艺术节、黔西南州旅游局在深圳、新加坡等地举行的旅游推介活动演出等。 

  2006年2月下旬,“夜郎布依组合”应邀到了北京,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的演播大厅里,为观众现场演奏了《浪哨歌》《剌梨花开》等9首歌曲。节目录制期间,栏目导演陈立明曾感慨万端地对韦利熙说:“一直以来,我以为布依族就只有《好花红》,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鲜为人知的好曲目。”当年9月,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组来到兴义,为韦利熙等人和“夜郎布依组合”录制了《卜嘿当》《敬酒歌》和《八音坐唱》中的“堂歌”、“贺喜堂”、“迎客调”等13首歌曲。节目分六部分从10月中旬开始在该栏目滚动播出,直到2007年初。节目的播出,让全国观众系统地认识和了解了锁在深闺人未识的布依族音乐。 

  2007年9月,韦利熙和搭档冯景林、王应恒、张元春、汪立新等人,代表贵州省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他们带去的节目《八音坐唱》获得二等奖。11月21日,韦利熙又和搭档们一起,再次走进央视演播大厅,现场参加“全国民族器乐演奏大赛”,他们演奏的《八音坐唱》获“优秀展演奖”。 

  从专业到民间

  多年来,韦利熙在四出演出、弘扬和推介布依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还不忘发现和培养新人。这些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忙中偷闲,先后指导和培训了“万峰第一观”和武警黔西南支队“八音坐唱”演出队、兴义五中百人“八音坐唱”演出队、兴义市郑屯镇民族器乐演奏队、乌沙中学勒尤和唢呐演奏队等,还手把手辅导了上百名中小学生学习笛子、萨克斯、钢琴、勒尤等乐器的演奏,使布依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后继有人、并得以发扬光大。

  韦利熙说,布依族民间文化还有很多都没有得到挖掘和整理,多年前,州内著名的音乐工作者刘一丁,将毕生到广大农村录制的80多盘民间音乐磁带交给了他,这些音乐时长10多个小时,他深深地知道,这些珍贵的资料,将花费刘一丁老师多少年的心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这些磁带细细聆听,他都会得到心灵的冼涤。

  正因为有了这些,韦利熙没有在荣誉面前迷茫。他说,他对自己人生的定位,就是从民间到专业,再从专业到民间。一是到民间培养布依族文化的爱好者,使之后继有人;二是更好的搜集、整理、挖掘丰富的民间文化,以民间文化为素材,创作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黔西南、为布依族民间文化再次赢来掌声和喝彩。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