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中心组组织学习余心声的文章《论大旱中屹立的贵州精神》,很必要,很及时。我在工作之余,反复研读这篇文章,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客观地说,晴隆县是一个立地条件较差,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贵州“两欠”较为突出的县份之一。长期以来,晴隆县农业基础、城市功能、社会发展功能等都非常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且起步晚、开放开发的程度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这种落后的面貌有了巨大改观,区位劣势也正在改变,经过一代又一代晴隆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晴隆人民正在默默地体现和张扬着贵州精神,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是贵州人民奋发图强,抗击大旱的精辟概括,也是贵州各族儿女自强不息,积极向上,艰苦卓绝的宝贵精神的生动写照,它是人类面对特大自然灾害,贵州人民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奋发图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温家宝总理的谆谆嘱托,表达了对贵州人民“必将大有作为,必将后来居上”的殷切厚望。
学习贵州精神的目的在于运用,落脚点在于实践,可以这样说,晴隆人民无论是在抗击冰灾、旱灾,还是在改变生存环境中,都在演绎着贵州精神,体现和彰显着贵州精神,贵州精神已成为推动晴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这四句话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它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契合时代,引领发展,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当今贵州,正需要这种健康、健全的的文化理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和态度,勇于担当重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才能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晴隆人民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复锤炼,不断丰富贵州精神内涵,通过再学习,再实践,使我们对贵州精神的认识更深入,努力增强我们的素质,完善我们的品格,张扬我们的个性。把贵州精神发扬光大,在科学发展观的大道上,充分展示贵州发展的博大魄力。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要有精神,精神是人类的灵魂。越困难,越要有精神。越艰苦,越要有精神。越是大灾大难,越要有精神。晴隆的地理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地少石多,石漠化较为严重,条件甚至比冷洞村还艰苦。晴隆的发展,需要“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能实现。
弘扬贵州精神,加快晴隆发展,关键在抓落实。当前,我们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财政税收工作。努力实现全年3亿元的财税收入目标。二是抓好工业发展。尤其是抓好煤炭产业的发展,要科学规划,大干快上。三是抓农业生产。推动以优质粮食、草地畜牧、茶叶、水果、烤烟、薏仁米、蔬菜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进程。搞好石漠化综合治理,努力改善晴隆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四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乡路、通村路、矿区路建设,解决我县公路承运能力和通畅水平。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规划建设,提升晴隆发展的能力和科学化水平。五是抓城市化建设。按照县城总规和详规,加快东观新区建设,加快14个乡镇的小城镇建设,提升晴隆城镇新形象。六是抓好第三产业发展。重点搞好二十四道拐及安南古城的规划建设等。
贵州精神发轫于贵州农村,是从实践中产生,又用来指导实践的“文化力”,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是一个好的样本点。改变晴隆的面貌,做好晴隆的一切事情,实现晴隆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特别需要贵州精神,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对于晴隆县来说,只有尽可能地加快发展,并且力争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速度,才能缩小与兄弟县市的发展差距,才能解决前进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快发展、后来居上,晴隆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拿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胆略和勇气,苦干实干加巧干,在问题和矛盾的关键处发力,永往直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自身,跟上时代,树立科学发展新观念,努力实现晴隆发展新跨越。
(作者系晴隆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