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晴隆县城的老百姓反映,晴隆的蔬菜价格比周边的昆明、贵阳、兴义等各大、中城市的还要高,居高不下的菜价无疑加重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
带着“晴隆菜价为何这样高”的疑问,6月9日记者来到了晴隆县城区的北街商贸小区菜市场进行走访调查,结果发现,这里的菜价的确要比周边城市的高得多。当来到一个小菜摊,摊主告诉记者,青菜2元1斤、白菜1.5元1斤、土豆2.5元1斤,记者又问道青辣椒价格:3元1斤。看到记者有些疑问,摊主说:“有时,我还卖3.5元一斤嘞。” 已经在这里做小菜生意有五六年的张老三说:“晴隆的菜价确实比其它地方要贵一些,主要是进货价格贵了。”
晴隆县是我州蔬菜种植较好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该县光照镇东方红村以种植早熟蔬菜而闻名,但是,由于去冬以来的长期干旱,使东方红村乃至整个县城的蔬菜种植受了严重影响。2009年,东方红村种植蔬菜面积4000多亩,收入4000多万元,而今年,东方红村由于受到持续干旱的影响,种植的早熟蔬菜只有300余亩,预计收入300万元左右,这样,使晴隆县城的蔬菜供应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而影响当地菜价的另一原因则是进货价格高。晴隆县地处黔西南州北部,周边有贵阳、昆明、兴义等大、中城市,根统计,晴隆县居民每天要消耗的新鲜蔬菜大约在3万公斤左右,而目前,晴隆县的蔬菜种植每天可以上市的却只有1.5万公斤左右,其它的蔬菜全都要靠从贵阳、昆明等地运进来,外地运进来的蔬菜原本价格就高,再加上运费和一道道商贩的倒卖,无疑使最终在晴隆市场上落地的蔬菜价格要高得多,最后这些成本都加到了县城居民的头上。岑女士这样说:“晴隆的菜价只见涨,不见跌。”
提起晴隆的菜价,许多老百姓都有说不出的苦,在菜场上,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龙宇正在买菜,听到有记者采访,他急忙跑过来说:“今年的菜卖得太贵喽,就干大蒜,往年才卖2元钱1斤,今年却卖到了七八元钱1斤,吃不起哦。”菜价贵,对于许多菜农和菜贩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们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晴隆县莲城镇车冠脚(小地名)的岑光秀家主要靠种植蔬菜为生,一家人每年要种植几亩蔬菜,可是今年,由于受到持续干旱的影响,不但没有种上多少菜,就是种出来一点菜也不像往年一样好卖,老人说:“卖低了,算下抗旱保苗的成本,不划算;卖高了,有些人来问问价钱就走了,有时菜摆在地上一天,要到下午才卖完,要是往年,哪会这样。”
菜价高的原因老百姓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是今年的干旱造成的;有的说是本地菜少,主要靠外运,是成本高造成的。而有的老百姓则这样说,晴隆的菜价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是几年前的事了。他们说,菜价高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以后,镇胜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大批外来施工人员的到来让当地的蔬菜供不应求,间接地提高了当地菜价。
晴隆的菜价的确要比周边地区高,比如在晴隆青菜2元1斤,在兴义1斤青菜也就1.5元左右,在晴隆2.5元1斤的土豆,在兴义的各大超市上只需要8角钱一斤,就是在菜市场上,也就1元多1斤。油盐酱醋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蔬菜更是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食品,如何解决好老百姓吃菜贵、吃菜难的问题,值得相关部门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