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附中来了个册亨民族班
在贵州大学附中有一个特殊的班级——册亨民族班。30名来自山区的孩子正在分享省城优势教育资源,并得到该校温暖如家似的呵护。
“册亨民族班”的产生缘于全国人大代表、民进省委副主委、贵大附中校长郭子仪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一片深情。缘于他致力于缩小县市教育差距,促进全省落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一份执着。
2009年12月18日,经省政协智力支边办、民进省委牵线搭桥,时任贵阳七中校长的郭子仪带领中层领导及骨干教师一行10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册亨县者楼中学商讨对口帮扶事宜,并与者楼中学正式签订协议结成对口帮扶友好学校。为了使帮扶真正取得实效,郭校长在协议中表明,在贵阳七中开设一个“册亨民族班”,同时为者楼中学中层干部及教师提供各种教育培训平台。不久,贵阳七中派优秀教师送课到者楼中学,者楼中学也选派教师到省城贵阳七中参观学习交流,双方合作交流步入了正轨,两校教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效地提升了者楼中学教师的专业水平。
2010年3月,因组织需要郭子仪调任贵大附中校长,贵阳七中开设“册亨民族班”事宜也因此而中断。按常理,郭校长调到贵大附中,原定在贵阳七中开办“册亨民族班”的事,他可以不管了,但郭子仪校长却不这么认为,他时刻把“册亨民族班”的事挂在心上,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今年6月初,在贵大附中制定新学期招生计划时,开办“册亨民族班”一事被提上了学校议事日程,秋季学期开始,贵大附中拟定开设一个“册亨民族班”,为边远落后山区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于是,郭校长主动与册亨者楼中学张碧才校长联系,并于今年6月14日,带领贵大附中办公室副主任张静、特级教师杨永高再次来到册亨县进行调研,并跟者楼中学领导商讨对口帮扶有关事宜,在民进省委、省、州、县智力支边办的大力支持下,两校正式签订协议结成对口帮扶友好学校。
双方协议签订后,他时刻敦促两校领导安排处理好开班的相关事宜。8月22日下午,当30个身穿少数民族艳丽服装的册亨少数民族学生,坐着驶往省城的大巴车进入了贵大附中优美的校园时,从郭校长脸上洋溢出来的笑容,可以看出压在他心中的那块重石,终于落下了,他希望开设“册亨民族班”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来自册亨的30个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都是贫困生,这是今年6月中旬郭校长来册亨调研时已经了解到的。为了让这些少数民族贫困生不因贫困而忧虑,安心努力学习,校长办公会决定贵州大学附中招办免除30个册亨少数民族学生的所有费用,并对学生生活费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郭校长深爱这个“民族班”,对该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配置十分重视,并特意为该班挑选了全校最优秀的教师。“册亨民族班”正式开班后,他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习予以鼓励;课外,他常常对学生的生活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临近中秋节,当郭校长得知“册亨民族班”的学生由于离家很远都回不去时,为了让学生远在他乡也能过一个愉快的中秋佳节,他安排食堂工人购买肉、月饼、糖果等,在学校食堂饭厅里给学生们准备了一席丰盛的中秋晚宴,与学生载歌载舞联欢,共同举行庆中秋节的到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学校如家的温暖。
郭子仪希望,“册亨民族班”就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西藏班”、“新疆班”一样,能够更快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和教育水平。(汪永祥 蒙福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