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郊外,偶然听到一首悠悠的童谣:“雁南飞,秋风凉,蛇钻洞,鼠储粮,山野菊花遍地黄。”随着凉丝丝的微风飘来。感慨之极举目眺望,处处一派“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的景象。山间田野万物萧瑟,百草凄迷。唯有一簇簇金灿灿的菊花凌寒绽放。点缀着荒郊野外及都市楼阁庭院。
听这久违的童谣,看这暮秋的景致。我想起了家里后院春天栽下的菊花,因琐事繁忙未及时照应,而今是否也“不畏风霜向晚秋”?回到家我疾步走进后院,眼前确有“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的独特秋景。院内石榴、玫瑰、月季、百合、君子兰等等娇艳一时的各种花草,只剩下残枝枯叶,在寒风中瑟瑟摇曳,而怒放的菊花一丛丛金灿灿,一朵朵洁白无暇,还有红的、紫的竞相斗艳,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给凄清萧瑟的秋日平添了几分亮丽与温情。
菊花是人们喜爱的传统名花之一,民间自古就有秋日赏菊的传统习俗。历代的文人墨客们爱菊赏菊,诵菊画菊,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赞菊咏菊的诗画。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暗暗淡淡紫,融融洽洽黄”,到吴履垒的“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再到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有张贲的“自知经古清香在,更出梅妆弄晚霞”,以及宋代诗人苏轼的“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清代许廷荣的“素心常耐冷,晚节本无暇。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直至现代许多作家伟人借菊言志,画菊抒情,赞美不畏风寒、傲霜独立的高尚品质。如陈毅元帅写的《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等等。
这些诗人笔下的菊花无不美丽绝伦。
菊花不在于其姿色艳丽,清香逸韵,而在于其耐寒凌霜,不屈不挠的品质,不与世争春的默默奉献精神。我亦爱这“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