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1月8日上午,寒风凛冽,机械轰鸣,300余名工人挥汗如雨,连续24小时奋战在兴义市西南环线(下五屯段)道路施工现场,轰轰烈烈地开启了兴义城市建设的新一轮大幕……
镜头二:1月8日中午,从州气象局多普勒雷达观测台鸟瞰兴义市,道路四通八达,车辆川流不息,二三十层的电梯楼鳞次栉比,穿城而过的湾塘河水染绿了沿岸的居民院落……
镜头三:1月8日夜8时,兴义市穿云洞公园华灯璀璨,流光溢彩,休闲的市民或轻歌曼舞,或谈天说地,或结伴散步,一派和乐融融……
这三组镜头,折射出兴义市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
2005年2月7日晚,正值农历腊月二十九,兴义市民沸腾了,敬爱的胡锦涛总书记来到黄草购物中心的好又多超市、坪东广场,兴致勃勃地视察兴义城市建设。
总书记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兴义市每一寸土地。如何把兴义市建设得更好,让总书记更加满意?兴义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100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经营、高水平管理”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因势利导,合力推进新一轮城市大发展,着力把兴义打造成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舞起龙头,规划引领新一轮发展
兴义市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位于南贵昆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在以兴义为中心200公里半径地域内,是一个没有中等城市和中心城市的“空白地带”;在这个区域内的20多个县市中,兴义处在中心位置,是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是唯一设市的行政单位,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等方面来看,还是从城市发育程度、城市化水平等方面来看,兴义都具有比较优势,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建成这一区域内具有中心职能作用,凝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强的中心城市。
2006年以来,兴义市委、市政府进行了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把兴义城市摆在东盟等重点区域和泛珠三角、南贵昆等经济圈的大格局中来定位,围绕把兴义建成黔滇桂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大目标来规划。2006年5月,《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第三轮修编)获省政府批准,为兴义城市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绘制了蓝图。
2007年3月,州委书记陈敏在兴义市调研时提出了“整合资源,州市共建”理念,指出兴义城要做到让外地游客过目不忘,让本地干部群众引以为自豪。州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市财政拿出3400万元作为贴息,贷款10亿元支持城市规划建设。州政府决定,兴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由州、市两级财政共同担保。凡兴义市城市建设贷款项目,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兴义市迅速成立了市规划局,从全市范围内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到城市建设队伍,创新体制机制,强力推进城市化规划建设。
2009年5月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在兴义调研城市建设,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建设100万人口中心城市”。5月10日,州委书记陈敏,州委副书记、州长陈鸣明来到兴义市,与市委、市政府负责人亲切座谈,共同研究兴义市在城市建设中的空间规模、基本架构、产业布局等问题,进一步明晰了把兴义市建成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100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思路。
在此基础上,兴义市委、市政府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将城区规划面积拓展到73.9平方公里,明确城市中心区由黄草、桔山、坪东、下五屯四个街道办事处和顶效镇、马岭镇组成,覆盖率达100%。并完成了城市控制性规划、路网规划、管网规划、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消防规划、广告规划。同时,还建成占地3900平方米的兴义城市规划展览馆,通过仿真系统、沙盘模型、展板三大板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兴义城市的巨变及城市发展方向,为兴义市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平台,也为市民了解城市规划、监督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平台。
强劲投入,基础建设快马加鞭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兴义市按照建设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100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探索出一条“高效能经营城市”的路子。该市将构成城市空间和功能载体的自然资产(如土地资源)、人力资产(如基础设施)、延伸资产(如公交线路),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聚集、重组和运营,将城市可用于经营的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推向市场,从中获收益,并将这些收益再投入到城市建设的新领域,从而使城市建设走上“投入——产出——再投入——更大产出”的良性循环。
2005年8月,兴义市政府出资5440万元,注册成立了兴义市博大基本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市级融资平台。至2009年底,该公司共向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申请贷款18.15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兴义市抢抓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引导市场投资,盘活城市自然、人力和延伸资产,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缺口难题。2005年至2009年,兴义市累计完成政府投资30亿元,贷款资金70亿元,市场投资逾100亿元,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有强劲的投入作支撑,兴义市先后完成了北京路立交桥、峡谷大道、民航大道、湾塘河环境整治、老城区“白改黑”、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填埋场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城市发展基础。
尤其在2009年,兴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连台好戏闪亮登场——
投资6.37亿元,实施西南环线道路工程。该工程长9.07公里,宽52米,由下五屯科佐屯村经洒金至坪东小店,与324国道相交,规划等级为城市二级主干道,预计2010年7月竣工,将有效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拉动下五屯及坪东片区经济的发展。
投资2.87亿元,启动城市重要交通枢纽——那坡立交桥建设。该工程道路长606.27米,建互通式立交桥一座,长5192.81米,预计2010年底竣工。它的建成不仅极大地改善城内交通条件,还使老城区与新城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对加快城市化进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投资3.22亿元,实施穿云洞环境整治工程。该工程占地98亩,包括2条商业街,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预计2010年底完工,将为市民打造一个环境清幽的休闲娱乐公园。
文化路、桔山路、栖霞路及坪东大道延伸段、东环线道路、宜化大道……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一批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010年内竣工后,将黄草老城区与桔山、坪东、下五屯新区连成一片,进一步拓展城市面积。
在兴义的建设史上,还有很多华彩篇章值得浓墨重彩:2009年4月17日,汕昆高速公路板坝至江底段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动工;12月26日,晴兴高速公路开建。这两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兴义市来说,不仅将拥有通往粤港澳地区最快捷的陆上通道,也将使兴义更为快捷地融入省内经济圈,为兴义城市化的崛起增添生机与活力。
日臻完善的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大拓展了兴义的城市面积。据统计,兴义城市面积已从2005年的23平方公里拓展到2009年的3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从32%上升到40%,城市绿化率从23%提升到31%,人均绿地公园面积从4.5平方米提高到5.3平方米,城市路网从120公里提高到195公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022元增长到14500元,整座城市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高端定位,打造“安逸兴义”
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取决于人居环境的竞争。2005年以来,兴义市委、市政府立足良好的自然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城市功能、深厚的文化底蕴、繁荣的市场经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打造“安逸兴义”,建设中国最美人居环境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打造“安逸兴义”,兴义市首先从绿化入手,沿城镇、沿公路、沿水源河流、沿景区景点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并将城区和环城山体全部纳入绿化范围,实施环城绿化工程,建设山体自然生态绿地。同时,选择绿化效果好、开发条件成熟的穿云洞、将台营,开辟城市绿地公园,实现人与自然的交融。其次,用“五高”建设提升兴义区位优势。兴义市争取在几年内建成汕(头)昆(明)高速公路兴义段、晴(隆)兴(义)高速公路、毕(节)水(城)兴(义)高速公路兴义段、望(谟)兴(义)高速公路和六(盘水)兴(义)高速铁路,彻底改善兴义的大交通条件。再次,通过“两抓”完善城市功能设施。一手抓旧城改造,一手抓新城拓展,在未来几年迅速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借助汕昆高速公路城区段,形成城市三环,同步启动连接三环的骨干路网建设,妥善解决新老城区交通“结点”问题,有效改善城市交通功能。第四,用“五义”增厚城市文化底蕴。以“忠义之方、正义之地、信义之城、礼义之乡、仁义之民”的“五义之城”为抓手,以“义城百子园”、兴义书院为载体,兴“五义”,旺百业,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第五,“一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打造安逸兴义的目的是改善发展环境,重点是改善投资环境,构建新平台,促进新发展。同时,兴义市还高度重视城市管理,采取理顺机制、创新机制、建好队伍三大举措,切实加强了城市管理。目前,兴义市拥有20余台洒水车、扫地车等环卫装备,上千名环卫人员24小时不间断保洁,还市民一个整洁、靓丽的兴义城。
如今,兴义城区山灵水秀,峰林环抱,河流穿城,四周的山绿了,湾塘河的水清了,城中有山水,山水在城中,处处是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优美人居环境。
2010年新年伊始,兴义市又将擂响建设巨鼓,预计投资25亿元,实施“一桥、一河、一湖、一街、两隧道、三中心、五馆、十五路”等25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在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中,兴义,这座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在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