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距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仅一河之隔的贵州顶效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国土面积仅107.7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十多年来,开发区坚持“工业强区,商贸活区,科教兴区,环境立区”的发展战略,各个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4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2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2188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2.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031元增加到2009年的4840元;2009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亿元。
为什么一个发展面积不大的石旮旯会发展成为黔西南州的一个聚宝盆?为什么昔日的一个小乡镇其财政收入现在能在黔西南州名列前茅?——“招商引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自2000年以来,顶效经济开发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引进各类企业,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中联冶炼有限公司、永兴富锰渣厂、鸿利肉联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先后在此安家落户。通过招商引资纷纷入驻的企业,为开发区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顶效开发区坚持“放心、放胆、放手”的方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推进了招商引资工作。首先,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强化协调服务。在工作中强调协调服务工作:对客商考察、项目对接提供前期咨询答复、信息沟通、项目推介等跟踪服务;对外来客商在投资项目的洽谈引进、入驻办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其次,围绕突出优势,征集筛选项目,充实项目储备。围绕全区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从区直有关部门征集筛选了符合申报的项目32个。同时,加强项目储备,由项目联合预审领导小组把关,通过预审项目列入项目库,通过征集、筛选项目,完善了招商引资项目储备,为日常考察、节会、接待、网络等多渠道向外宣传推介奠定了基础。全年共预审项目13个,12个列入项目库。再次,创新招商方式,探索多元化招商路子。在注重节会招商的同时,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路子,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一方面利用网络进行招商;另一方面采用上门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进行招商。2009年,区工委、管委组织相关部门到上海、宁波、温州和哈尔滨、青岛、深圳等地进行了多次专项招商引资活动;与此同时,利用中介机构或民间组织进行招商,实施以商招商、亲情招商战略。第四,做好改善投资环境工作,完善考评制度,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为了进一步落实责任,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开发区将招商引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分解落实,把每个项目都落实到开发区工委、管委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的身上,由相应的领导亲自抓好项目的建设。据统计,全年开发区投资环境考评办共收到报表100余份,各单位深入企业调研、安全指导、协调服务超过500次,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50余件(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流动资金累计2200万元,为企业渡过难关奠定了基础。
通过努力,2009年开发区累计引进各类项目29个(其中新建项目7个),协议引资额32.6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项目涉及房开、冶金、制药、机械制造、加工、贸易等产业和领域。在金融危机严峻的考验下,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又上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策划/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