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报价 | 新闻投稿:ldqxnw@163.com
注册
首页|新闻|图库|论坛|时尚|房产|跳蚤|旅游|教育|汽车|财经|娱乐|健康|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安龙

安龙县龙山镇龙竹布依乡村舞狮队见闻

舞起狮头好起头
——安龙县龙山镇龙竹布依乡村舞狮队见闻实习记者 胡 奎 摄
  图为舞狮场景。

  观音坐高台,猴子翻天云,狮子闹元旦……

  巍巍的龙头大山,涛涛的白江河畔,勤劳朴实的布依族村民载歌载舞,用他们特有方式歌颂党的好政策,畅谈生活发生的巨变。随着一阵锣鼓声起,两头灵狮跃入眼帘,一黄一白的两头灵狮在持彩球大头佛逗引下,跃上八仙桌跳跃、扑腾、登高、翻转、踩球,不时引来村民欢呼,两头小灵狮温顺地扑在舞台边,搔痒、舔毛、打滚、抖毛与围观的小朋友们嘻笑打闹,好一幅喜庆、祥和的画面。

  2010元旦,这天是安龙县龙山镇竹林村欢庆丰收的日子,同时也是龙山镇龙竹舞狮队正式成立的日子。这一天,是个一值得纪念和追述的日子,因为它承载着改革开放以来布依山村的巨变,同时也圆了龙山镇布依族韦氏家族三代舞狮人的心愿。

  说起今天舞狮表演,现任龙竹舞狮队队长韦胜勇感慨万千:“小时候家里穷,为了生活,15岁就跟着父亲舞狮,整天东奔西跑,特别是在旧社会,为了讨好地主、官僚,不让他们拉去当壮丁,白天为地主干活,晚上练工,为他们表演。后来,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就背井离乡以舞狮为生,由于常年漂泊,没有个正式队伍,舞狮队人员四处散落,以致许多节目、技能慢慢失传了。后来解放了,自己当家作了主人,分上了田地,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的政策越来越好,让我们舞狮人重新看到希望,为了把这项富有少数民族特征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家族里的年青人白天忙生产,晚上就在长辈的指点下练步伐,大家每晚都练到鸡鸣一更天,为的就是把过硬的节目奉献给大家。”

  龙山镇的舞狮,历史可谓曲折和漫长,据韦队长介绍,自清朝末年舞狮传入龙山镇布依村寨以来,经过年代的变迁,当地布依族村民结合自己民族风情,不断融合变通创新,现已形成具浓郁布依族特色的舞狮剧。近年来,韦家舞狮剧越舞越热闹,在当地小有名气,不少家族成员在韦胜勇的带领下,走出了大山,在外面舞狮的经历和与别乡的文化交流,使他们了解到山外的变化,看到了党的好政策给少数民族乡村带来机遇,从而走上致富路。

  为了让更多的布依族村民走出大山,增长见识,建设山乡,让舞狮文化走得更远,有24年舞狮经历的韦胜勇萌发了组建舞狮队的想法,但由于资金的缺乏,没有系统的策划,导致他组建舞狮队的想法迟迟难以实现。正当韦家为组队的事犯愁的时候,镇党委书记李书斌敲开了他的家门。李书记听说他要组建舞狮队,弘扬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丰富群众生产业余生活的想法后,大力赞同,并先后拿出专项资金,为组队购买道具、服饰,对组建舞狮队进行策划和规范,党委政府的关心,解开了老韦沉积多年的心结。每当谈起这事,韦胜勇都异常激动:“当时听说镇里出钱建舞狮队,我和老伴硬是三天没有睡着觉。”

  随着队伍的壮大,舞狮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舞狮队成员也从刚开始的8人跳全场发展到现在的42名成员,节目不仅有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10米高台戏珍珠、独木桥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每逢春节、喜事他们都会露上一手,深得当地群众的喜爱。近年来,韦氏家族的舞狮节目先后代表原龙山区到兴义、安龙、贞丰等地演出,受到了党政领导和群众的欢迎。

  舞狮队成立当天,全镇群众欢聚一堂,队长韦胜勇亲舞狮头,在梯子作拱的桥上,狮头吐字,一幅“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合谐发展”的对联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随着锣鼓的再次敲响,一首舞狮人的打油诗映入眼帘:

  不要愁来不要愁,舞起狮头好起头。

  只要学习科学后,致富门路在心头……

  是的,科学发展观暖人心,我们相信这只历经沧桑的舞狮队伍会走得更远更好!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