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黔西南:“两山”理念的生态富民答卷

2025年08月14日 08:57:39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韦欢


白层镇的火龙果园区内,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 通讯员 汪贵宝 摄

  盛夏的黔西南,山水如画,绿意葱茏。

  兴义市万峰湖,两岸青山随波轻漾;周壁国有林场的浓荫下,菌药在沃土中悄然生长;贞丰县白层镇的火龙果园区内,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的笑声浸满着果香漫向远方;安龙县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的岩壁上,跃动的身影与清风撞个满怀;兴义市峰兮·洞穴民宿中,洞壁光影流转间,游客卸下一身疲惫……这生机盎然的图景,正是黔西南州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交出的生态富民答卷。

  近年来,黔西南州始终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在保护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让生态“含绿量”持续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金州大地徐徐铺展。

  万峰湖,作为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一颗璀璨明珠,既是“西电东送”的能源要地,也是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屏障。它因万峰环绕而得名,不仅有“垂钓天堂”之雅称,更享有“万峰之湖,西南之最,南国风光,山水画卷”之美誉。

  曾经,受网箱养殖、非法捕捞等影响,万峰湖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让万峰湖重焕生机,黔西南州打响了万峰湖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取缔网箱养殖,清理水上漂浮物,加强生态修复,开展增殖放流……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万峰湖的水质逐渐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在生态治理的同时,黔西南州还积极探索万峰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渔业等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以前养鱼,一年到头也就赚两万块钱。现在开游船,每月工资加年底分红,一年能有六万多元,还不用担心水质变差影响收入,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在万峰湖景区开游船的陈师傅说起如今的生活,脸上挂着笑容。

  如今的万峰湖,湖水清澈碧绿,两岸峰林耸立,景色美不胜收,妥妥成了群众心头的“幸福湖”。

  从治水到护林,周壁国有林场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增值的新路子。

  位于兴义市丰都街道的周壁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高达92.97%,林木绿化率达98.6%,是贵州省第一批国有示范林场和贵州省绿化先进集体。

  近年来,周壁国有林场紧扣“生态保护优先、产业发展充分、基础设施完备、林区富裕和谐”现代化国有林场发展思想,因地制宜实施林场改革,让生态优势与经济效益实现了有机统一。

  在森林抚育提质方面,该林场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通过优化树种结构、提升培育质量,逐步更替为生态效益佳、经济价值高的树种;运用大苗移植造林技术,扩大红豆杉、香樟树、南酸枣、毛红椿等珍贵树种的造林比例,推行针阔叶混交林种植模式,有效增强了森林活力。截至目前,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9488.4立方米,价值净增2000余万元。

  在森林产业提效方面,依托国有林场示范建设带动当地企业及群众二次创业,实现森林产业多样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引进企业打造以赤松茸、羊肚菌为主,灰树花、木耳为辅的1000亩林下菌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当地群众就业6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由兴义市绿茵草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珍稀树种苗圃基地100余亩,培育珍贵苗木32万余株,带动当地群众就业47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切实让“含绿量”向“含金量”转变。

  北盘江畔的低热河谷则藏着增收致富的“甜蜜密码”。

  贞丰县白层镇地处北盘江畔低热河谷地带,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种植高品质水果的天然沃土。近年来,白层镇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火龙果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让小小的火龙果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走进白层镇火龙果园区,一根根水泥柱上,色泽鲜艳、果实饱满的火龙果挂满枝头。园区围绕产业提质增效,在科学种植管护上下足功夫,农技人员深入果园,从土壤改良、种苗培育到病虫害防治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推动火龙果产业迭代升级,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

  “我们从土壤改良、种苗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下抓手,引入滴灌系统,既节水又增加产量。推广生物防治方法,用诱虫灯替代高毒农药,果子品质上去了,成本还降下来了。”白层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曾昭周说。

  “有畸形花一定要摘下来,因为畸形花长出来的果都是畸形果,达不到产品的要求,火龙果桩也只能留6个到9个果实,所以剩余的花要把它摘掉,拿到厂房做干花,干花一般用来煲汤,营养价值也很高。”白层镇政府副镇长杨明升说。

  目前,在中国黄金集团倾力帮扶下,白层镇火龙果园区建设了恒温分选车间、加工车间等设施,提供固定用工和季节性用工岗位,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端稳了就业“饭碗”。

  “我是白层本地的,来这里上班,既能够赚到钱,又能够照顾家庭,我觉得非常好。”务工人员陈应辉一边熟练地采摘火龙果,一边笑着说。

  随着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火龙果产业从单一的鲜果种植销售迈向果干、果粉、果花多元发展,成为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卖果实”到“卖体验”,安龙县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则玩出了生态赋能的“新花样”。

  位于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的安龙县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是融合了极限运动、户外休闲、旅游度假、餐饮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山地户外运动公园。这里,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岩壁资源得天独厚,是一个让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挑战自我、释放激情的绝佳去处。

  “这里的环境非常好,设施也很完善,很适合开展户外运动。”一位来自贵阳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说,“公园内的山地自行车道、徒步道、攀岩场、露营地等设施一应俱全,诸多细节设计,让户外体验愈发立体丰富。”

  除了户外运动项目,该公园还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在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做到生态与景观相融合。同时,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让徒步爱好者、骑行达人亦或是极限运动挑战者在运动休闲的同时,沉浸式感受自然野趣与人文底蕴交织的独特魅力。

  “我们通过举办各类户外运动赛事和活动,旨在提升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纷至沓来。”安龙县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负责人吴斌介绍,公园还与周边的旅游景区、农家乐等合作,不仅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特产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让公园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这种联动发展的模式,既放大了公园的辐射效应,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持久动能。

  同样,靠“独特风景”走红的,还有峰兮·洞穴民宿。

  坐落于兴义市则戎镇长冲组的峰兮·洞穴民宿,依洞穴而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其成为众多游客体验特色住宿、亲近大自然的热门选择。

  峰兮·洞穴民宿巧借溶洞的天然肌理,在留存原始岩壁风貌的基础上精研设计,让恒温系统、智能照明等现代设施与钟乳石、暗河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游客入住其间,既能拥享冬暖夏凉的惬意空间,仰望洞顶垂落的奇趣石幔,更能沉浸式体验这份“穴居”带来的独特住宿风情。

  “我们民宿的定位就是打造一个让游客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地方。”峰兮·洞穴民宿负责人介绍,正是循着这份定位坚守自然本真、巧融现代需求,自开业以来,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住宿体验,也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地村民开起农家乐、售卖土特产,曾经偏僻的村寨因游客增多而热闹起来,绿水青山间的“特色经济”也让当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万峰湖的生态蝶变到周壁林场的绿色增值,从白层镇的“甜蜜产业”到安龙公园的运动活力,再到洞穴民宿的别样风情,黔西南州用探索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群众脸上的笑容、手中的增收账本。这片土地上,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生态富民的答卷,还在继续书写。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韦欢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黔西南:“两山”理念的生态富民答卷

黔西南日报 | 2025年08月14日 08:57:39 | 韦欢


白层镇的火龙果园区内,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 通讯员 汪贵宝 摄

  盛夏的黔西南,山水如画,绿意葱茏。

  兴义市万峰湖,两岸青山随波轻漾;周壁国有林场的浓荫下,菌药在沃土中悄然生长;贞丰县白层镇的火龙果园区内,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的笑声浸满着果香漫向远方;安龙县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的岩壁上,跃动的身影与清风撞个满怀;兴义市峰兮·洞穴民宿中,洞壁光影流转间,游客卸下一身疲惫……这生机盎然的图景,正是黔西南州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交出的生态富民答卷。

  近年来,黔西南州始终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在保护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让生态“含绿量”持续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金州大地徐徐铺展。

  万峰湖,作为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一颗璀璨明珠,既是“西电东送”的能源要地,也是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屏障。它因万峰环绕而得名,不仅有“垂钓天堂”之雅称,更享有“万峰之湖,西南之最,南国风光,山水画卷”之美誉。

  曾经,受网箱养殖、非法捕捞等影响,万峰湖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让万峰湖重焕生机,黔西南州打响了万峰湖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取缔网箱养殖,清理水上漂浮物,加强生态修复,开展增殖放流……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万峰湖的水质逐渐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在生态治理的同时,黔西南州还积极探索万峰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渔业等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以前养鱼,一年到头也就赚两万块钱。现在开游船,每月工资加年底分红,一年能有六万多元,还不用担心水质变差影响收入,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在万峰湖景区开游船的陈师傅说起如今的生活,脸上挂着笑容。

  如今的万峰湖,湖水清澈碧绿,两岸峰林耸立,景色美不胜收,妥妥成了群众心头的“幸福湖”。

  从治水到护林,周壁国有林场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增值的新路子。

  位于兴义市丰都街道的周壁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高达92.97%,林木绿化率达98.6%,是贵州省第一批国有示范林场和贵州省绿化先进集体。

  近年来,周壁国有林场紧扣“生态保护优先、产业发展充分、基础设施完备、林区富裕和谐”现代化国有林场发展思想,因地制宜实施林场改革,让生态优势与经济效益实现了有机统一。

  在森林抚育提质方面,该林场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通过优化树种结构、提升培育质量,逐步更替为生态效益佳、经济价值高的树种;运用大苗移植造林技术,扩大红豆杉、香樟树、南酸枣、毛红椿等珍贵树种的造林比例,推行针阔叶混交林种植模式,有效增强了森林活力。截至目前,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9488.4立方米,价值净增2000余万元。

  在森林产业提效方面,依托国有林场示范建设带动当地企业及群众二次创业,实现森林产业多样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引进企业打造以赤松茸、羊肚菌为主,灰树花、木耳为辅的1000亩林下菌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当地群众就业6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由兴义市绿茵草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珍稀树种苗圃基地100余亩,培育珍贵苗木32万余株,带动当地群众就业47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切实让“含绿量”向“含金量”转变。

  北盘江畔的低热河谷则藏着增收致富的“甜蜜密码”。

  贞丰县白层镇地处北盘江畔低热河谷地带,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种植高品质水果的天然沃土。近年来,白层镇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火龙果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让小小的火龙果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走进白层镇火龙果园区,一根根水泥柱上,色泽鲜艳、果实饱满的火龙果挂满枝头。园区围绕产业提质增效,在科学种植管护上下足功夫,农技人员深入果园,从土壤改良、种苗培育到病虫害防治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推动火龙果产业迭代升级,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

  “我们从土壤改良、种苗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下抓手,引入滴灌系统,既节水又增加产量。推广生物防治方法,用诱虫灯替代高毒农药,果子品质上去了,成本还降下来了。”白层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曾昭周说。

  “有畸形花一定要摘下来,因为畸形花长出来的果都是畸形果,达不到产品的要求,火龙果桩也只能留6个到9个果实,所以剩余的花要把它摘掉,拿到厂房做干花,干花一般用来煲汤,营养价值也很高。”白层镇政府副镇长杨明升说。

  目前,在中国黄金集团倾力帮扶下,白层镇火龙果园区建设了恒温分选车间、加工车间等设施,提供固定用工和季节性用工岗位,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端稳了就业“饭碗”。

  “我是白层本地的,来这里上班,既能够赚到钱,又能够照顾家庭,我觉得非常好。”务工人员陈应辉一边熟练地采摘火龙果,一边笑着说。

  随着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火龙果产业从单一的鲜果种植销售迈向果干、果粉、果花多元发展,成为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卖果实”到“卖体验”,安龙县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则玩出了生态赋能的“新花样”。

  位于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的安龙县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是融合了极限运动、户外休闲、旅游度假、餐饮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山地户外运动公园。这里,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岩壁资源得天独厚,是一个让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挑战自我、释放激情的绝佳去处。

  “这里的环境非常好,设施也很完善,很适合开展户外运动。”一位来自贵阳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说,“公园内的山地自行车道、徒步道、攀岩场、露营地等设施一应俱全,诸多细节设计,让户外体验愈发立体丰富。”

  除了户外运动项目,该公园还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在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做到生态与景观相融合。同时,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让徒步爱好者、骑行达人亦或是极限运动挑战者在运动休闲的同时,沉浸式感受自然野趣与人文底蕴交织的独特魅力。

  “我们通过举办各类户外运动赛事和活动,旨在提升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纷至沓来。”安龙县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负责人吴斌介绍,公园还与周边的旅游景区、农家乐等合作,不仅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特产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让公园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这种联动发展的模式,既放大了公园的辐射效应,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持久动能。

  同样,靠“独特风景”走红的,还有峰兮·洞穴民宿。

  坐落于兴义市则戎镇长冲组的峰兮·洞穴民宿,依洞穴而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其成为众多游客体验特色住宿、亲近大自然的热门选择。

  峰兮·洞穴民宿巧借溶洞的天然肌理,在留存原始岩壁风貌的基础上精研设计,让恒温系统、智能照明等现代设施与钟乳石、暗河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游客入住其间,既能拥享冬暖夏凉的惬意空间,仰望洞顶垂落的奇趣石幔,更能沉浸式体验这份“穴居”带来的独特住宿风情。

  “我们民宿的定位就是打造一个让游客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地方。”峰兮·洞穴民宿负责人介绍,正是循着这份定位坚守自然本真、巧融现代需求,自开业以来,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住宿体验,也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地村民开起农家乐、售卖土特产,曾经偏僻的村寨因游客增多而热闹起来,绿水青山间的“特色经济”也让当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万峰湖的生态蝶变到周壁林场的绿色增值,从白层镇的“甜蜜产业”到安龙公园的运动活力,再到洞穴民宿的别样风情,黔西南州用探索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群众脸上的笑容、手中的增收账本。这片土地上,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生态富民的答卷,还在继续书写。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韦欢

推荐阅读
黔西南日报       2025-07-15
黔西南日报   2025-07-15
廉洁黔西南  2025-07-17
亮点黔西南  2025-07-17
黔西南日报   2025-07-20
亮点黔西南  2025-07-21
黔西南日报   2025-07-21
亮点黔西南  2025-07-21
天下普安  2025-07-23
安龙县人民法院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