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推动黄金精深加工本土化发展
首家集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黄金珠宝加工企业投产 ——
黔西南:推动黄金精深加工本土化发展
贵州金艺珠宝有限公司加工车间
“这是我们收回来的黄金原料,经过精确称重后,就发给工人进行工艺处理了。”走进兴义市洒金街道贵州金艺珠宝有限公司收发室,两名员工正熟练地进行黄金原料称重,生产线上,开料、喷砂抛光、执模等车间的工人们各司其职,黄金精深加工流程井然有序地运转着。
从黄金原料到终端产品,贵州金艺珠宝有限公司立足黔西南州丰富的黄金资源,融合当地布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元素,以“金銂金”品牌为核心,通过产业链延伸、文化赋能与全渠道布局,推动黄金精深加工本土化发展,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全链升级:从原料到终端的价值跃升
“我们是全州首家集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黄金珠宝加工企业。黔西南有丰富的黄金资源,要把它好好利用起来,这是我们的责任。”贵州金艺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运恩介绍,公司依托黔西南丰富的黄金产业配套,包括黄金浮选厂等前期处理工序,为原材料采购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从矿石到精品的制作。
2025年4月,由黔西南州西南黄金集团全资子公司贵州烁金冶炼有限责任公司与庄信万丰(广西)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共同投资成立了贵州金艺珠宝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1238平方米,目前有专业技术及生产人员10余人,涵盖首饰加工等专业人才,黔西南州黄金产业从资源开发向精深加工迈进。
“目前厂房车间装修已顺利收尾,所有生产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完毕,同时首批直营门店的选址工作也在有序开展。现在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预计8月正式投产。”李运恩介绍。
长期以来,黔西南传统黄金加工产业以“粗加工”为主,企业主要赚取加工费,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弱。
黔西南州黄金精深加工项目的落地,通过构建“设计研发—精工制造—终端销售”拓展产业链,项目不仅实现了生产工艺的精细化升级,通过文化赋能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我们不再是简单的熔铸、冲压,而是聚焦高附加值的精工工艺与个性化定制。”李运恩介绍,通过引进精密铸造设备、组建专业设计团队,全产业链布局让公司对品质、成本、交期有了更强掌控,利润空间也会有所提升。
文化赋能:让传统黄金述说“民族故事”
车间里,生产人员正专注地进行着黄金加工的各道工序,生产人员或是用刷子清理工作台上的金粉,或是将金块在手中与压片机间传递拉成“薄片”。靠墙的模具架上整齐陈列着四百多件模具,技术人员依次向记者展示戒指、吊坠、金锁等各式模具的精细纹样,每件模具都透出专业工艺的精湛。
“这个模具可以制作出各种精美的纹饰,如果设计新的纹饰,我们的设备配备磨床和金雕机,新纹饰设计只需先磨平原有图案,就能重新雕刻,实现专属定制。”公司副总经理王家婧拿起一个模具介绍。
黄金精深加工指通过精密铸造、微雕、镶嵌等高附加值工艺,将黄金原料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与功能性的终端产品,区别于传统的熔炼、简单冲压等粗加工模式。
“目前,我们已成功注册自主品牌‘金銂金’。接下来将挖掘黔西南州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把万峰林、马岭河峡谷等标志性景点,以及布依族铜鼓纹样、传统编织技艺等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黄金设计。”李运恩介绍道,“当前市面上的黄金产品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多以大众化、传统款式为主。我们通过将本土民族文化转化为独特的设计语言,打造兼具艺术收藏价值与文化传承意义的黄金工艺品。这些作品既能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吸引游客,更能成为传播布依族、苗族文化的创新载体,让民族文化借助黄金媒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线下+线上”全渠道布局 打通市场“最后一公里”
产品展示柜前,一件件精美的黄金饰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精致的纹样与细腻的工艺流淌出匠心独运的艺术气息。
“对于终端产品而言,质量与价格是基础,但销售环节同样至关重要。”项目合作方陈文娟介绍,“只有构建管理、技术、生产与销售渠道的协同生态,才能实现产品价值的高效转化,将优质资源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公司试生产期间,项目已收获10余公斤的订单量。为扩大市场覆盖面,项目将以“线下+线上”全渠道销售网络,让产品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在线下,依托深圳水贝批发市场和广西贺州的区位优势,辐射全国珠宝商,在本地街心花园、万峰林及州内各县市开设直营店,让市民和游客直观感受民族元素与黄金制作的融合;线上则通过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多元化形式实现全国市场的销售。”李运恩介绍。
王家婧说:“目前公司有10多个工作人员,5个是广东来的技术师傅。另外还招了6个本地的学徒,到8月份项目全面投产后,可新增就业岗位100个。”
据了解,项目下一步将推进五方面工作。产能上,8月正式投产并稳定释放,8月底前对接深圳水贝珠宝市场寻求合作;品牌渠道上,加速“黄金街”直营店落地,优化电商运营提升“金銂金”市占率,探索民族工艺合作;文旅上,规划“黄金+旅游”线路,在万峰林设展销点;市场拓展上,重点开拓西南市场,完善质检与物流;效益上,强化质量管控提优质率至99%,培训提效降本,建立精细化机制促综合效益增长。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记者 詹贤春 王国珍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