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县:百岁老人的幸福晚年
百岁老人的幸福晚年
潘多多
在兴仁县鲁础营回族乡孔白村云上组,思银舒老人与孙女王筛的故事在左邻右舍中传为美谈。老人今年104岁,对她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孙女王筛的精心照料与陪伴。
浓浓亲情 助力“孝心”接力
“爸爸不在了,我要坚守这份孝义,照顾好奶奶”。王筛今年25岁,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她的身上,还有一份重任要担当,就是照顾好奶奶。思银舒老人膝下育有4个子女,由于老人儿女各自成家,长期在外,无法照料老人。王筛父母未过世之前,老人就一直跟王筛一家生活。自从父母亲相继去世后,王筛就一直坚守着一条道路走,为父亲尽孝。几度寒暑几度春秋,期间的酸楚,不曾让她有所动摇。因为她知道,奶奶是她的亲人。

思银舒老人与重孙。
去年9月份前,思银舒老人行动便利,还能自己做做饭。偶尔外出散步或在家中看看电视。就算身体不适,打两三天点滴后也就没什么大碍了。可直到9月份之后,老人身体大不如从前,频繁生病,躺在床上已成常态。王筛更是细心照顾奶奶,为奶奶喂食、喂药。王筛身材并不高,每次奶奶想要坐起来,她就得使劲把奶奶扶稳坐好。奶奶要是上厕所,她便得用尽全力,把奶奶抱坐在厕椅上。这样的动作,不知要重复多少次,可王筛从来没有嫌脏嫌臭嫌烦过,不管多脏多累,只要是奶奶的事,王筛都要用心做好。在她的眼中,奶奶身体健康就是对她最好的安慰。奶奶生病时,有时候会喃喃自语,旁人要听几遍,王筛一听便能听懂奶奶说些什么、需要什么。

正在做饭的王筛。
只做奶奶的“私人护士”
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和奶奶成为王筛每天要完成的功课,可王筛还得抽空“拜师学艺”去。由于奶奶年事已高,生病成为家常便饭,每次需要打点滴,不是要走很远的路,就得麻烦医生到家里来。有次王筛寻求一位会打针的邻居过来帮忙,站在屋外的王筛便听见对方口中的“碎碎念”。一向要强的王筛便下定决心,要自己学着给奶奶打针输液。王筛来到孔白村活动室向医生虚心求教,在医生的耐心讲解下,王筛终于学会了如何扎针。
“我们要自己学到打针,你就忍着点疼,我们一针不行,就来第二针,总要学着打针的”。这是王筛第一次给生病的奶奶打针时说的话。王筛说,每次拉着奶奶的手给她扎针,明明是看准了扎的,一见我要扎针了,奶奶的手就会往后缩,扎针的位置就会偏离,又得来第二针,每次给奶奶打针自己都心疼得要命。现在自己能给奶奶输液,用王筛话来说,都是被逼出来的。
校园,是一种过往
“我还是很想读书的”,王筛说。如果不是家庭的因素,她还是想在校园里度过自己的青春岁月,但自己不后悔为了家庭付出的一切。
在自己上五年级期间,父亲就开始生病,上到初一,父亲的病情越来越重,家里的负担更加沉重。家里的两个姐姐已经出嫁,自己则要扛起这份责任。而她唯一的选择就是辍学,外出打工挣钱,为父亲争取更多的医疗费用。可父亲一直对她的终身大事很是挂心,没多久便把她叫了回来,不久便结了婚。
婚后,王筛与丈夫一起外出挣钱,给父亲治病。直到2011年左右,父亲去世了。因父亲生病欠下的债,让王筛不得不再次出去挣钱还债。可没过几年,母亲也因故去世了。家中只留下年迈的奶奶,王筛便同丈夫商量,自己留下来照顾奶奶和两个孩子,丈夫则出去挣钱养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王筛的丈夫不仅没有怨言,每次回家来,跟她一样细心周到的照顾奶奶。

脸上挂着笑容的王筛。
谈及奶奶、孩子,王筛的脸上挂着笑容。一提起奶奶目前的身体情况,她的眉眼间夹杂深深的担忧,但她还是很乐观。“人老了难免会生病,用心照顾好她,她会好的”。她希望奶奶身体健健康康,不受病痛折磨的度过余生,一家人和和乐乐,简简单单生活。
责编:张椹炎

- 兴仁县举办2017年妇幼健康重点工作推进暨业务培训 2017-05-17 09:54:26
- 兴仁县新龙场镇药用玫瑰助力脱贫攻坚 2017-05-16 08:01:29
- 兴仁县下山镇:全员出动打扫卫生 共同美化乡村环境 2017-05-15 14:18:54
- 兴仁县妇幼保健院开展“5·12”国际护士节趣味运动 2017-05-15 08:51:26
- 兴仁县屯脚镇召开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协调会 2017-05-14 13:01:21
- 兴仁县潘家庄镇:三措施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 2017-05-12 09:51:35
- 黔西南州关工委调研组到兴仁县调研检查工作 2017-05-10 17:11:00
- 兴仁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通过省州评审 2017-05-10 11:14:20
- 兴仁县遭受暴雨冰雹袭击电网受损 供电部门紧急抢修 2017-05-10 09:45:52
- 兴仁县水务局召开环境保护工作“预防提醒“集中约 2017-05-10 09:21:10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