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黔西南:林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2025年07月15日 08:07:28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杨恒

  草木繁茂的夏季,走进黔西南州普晴国有林场,郁郁葱葱的苍松和杉树,层层叠叠,随地势高低而蜿蜒起伏,犹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大雨过后,苍翠欲滴的青山沉浸在淡淡的雾霭中,十分清新静谧。

  普晴国有林场作为全省首批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改革试点的4家国有林场之一,近年来,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有效路径。今年6月17日,省林业局和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为普晴国有林场签发林业碳票,为林场改革争取金融支持、拓宽收益渠道。

  近年来,黔西南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压力,统筹落实发展和保护双重任务,全力以赴提质量、保资源、优产业、防风险、抓整改、活机制,推动全州林业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跨越,筑牢全州绿色生态屏障。

  2024年,黔西南州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低产低效林改造等重点工程,全年完成营造林20万亩,完成率100%;完成石漠化治理10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65.14平方公里。

  这一组数字的背后,是黔西南州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凝聚起生态环境保护强大合力的彰显,更是黔西南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生动实践。

  黔西南作为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通过林长制与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林草湿资源保护监管,全力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域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构建以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等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夯实生态基础,筑牢生态屏障。

  自2015年贵州省启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以来,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成为我省干部群众的“绿色约定”。今年,黔西南州以“共建美丽贵州、共享生态福祉”为主题,通过植树造林、林草湿资源保护等举措推进增绿护绿行动。今年,全州各地1.26万余人同步在137个植树点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累计种植樱花、杉木、柏木、山桐子、三角梅、油茶等树种7.38万余株,更好地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黔西南增绿添彩。

  在生态保护修复的战场上,黔西南州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紧紧捆绑在一起,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压实责任“管绿”,守牢生态保护底线、筑牢屏障“护绿”,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生态惠民“用绿”,提升森林综合效益、改革创新“活绿”,探索林业发展新动能等举措,充分发挥各级林长“指挥棒”作用,林长制宛如一把强有力的生态保护伞,为全州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全州林业系统坚持抢抓机遇、奋力攻坚,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进实施《黔西南州特色林业(油茶、花椒)产业现代化行动方案》和《黔西南州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截至2024年,累计完成特色林业面积8万亩,产量10.01万吨,产值18.14亿元;完成经营和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61.65万亩,产值85.15亿元,完成山桐子种植面积1.5万亩。同时做强花卉种植业,发展花卉加工业,着力培育花卉服务业,截至目前,全州花卉面积达5.4万亩,全州林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牢、结构更优。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民族文化与山地优势,黔西南州深入推进森林康旅建设。目前已建成兴义云屯(森林+运动健康)、万峰林(森林+观光游憩)、贵州安龙石斛谷(森林+特色食品)等多个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森林康养基地。全州森林康养产业基础条件、业态融合均走在全省前列,共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4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森林人家718家、自然教育基地22个、森林康养人家30家。全州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96.93万亩,实现产值23.74亿元。

  2024年,黔西南州完成省级碳汇试点建设项目——全州油茶碳储量计量监测和1个茶油产品(册亨“红球源”)碳足迹评价,成功开发第一张省级林业碳票并完成投保,册亨县国有林场林业碳票总价值约36万元。

  今年6月,省林业局和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为普晴国有林场签发碳票,签发面积为369.7亩,监测期碳减排量为2853.88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约25万元。同时,黔西南正积极探索“碳票+行政执法”生态修复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州“碳票+行政执法”共计实现交易17单,签约交易金额20.04万元。

  下一步,全州林业系统将在森林资源保护上持续用力,全域保护生物多样性,全力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在森林资源提质上持续用力,大力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优化树种林种结构,提升森林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持续夯实“生态屏障”;在森林资源利用上持续用力,聚焦五大特色产业,强化市场导向,构建竞争力强、融合度高的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增加“生态红利”;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上持续用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有效激发“生态动能”。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杨恒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黔西南:林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黔西南日报 | 2025年07月15日 08:07:28 | 杨恒

  草木繁茂的夏季,走进黔西南州普晴国有林场,郁郁葱葱的苍松和杉树,层层叠叠,随地势高低而蜿蜒起伏,犹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大雨过后,苍翠欲滴的青山沉浸在淡淡的雾霭中,十分清新静谧。

  普晴国有林场作为全省首批经营性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改革试点的4家国有林场之一,近年来,积极探索“两山”转化的有效路径。今年6月17日,省林业局和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为普晴国有林场签发林业碳票,为林场改革争取金融支持、拓宽收益渠道。

  近年来,黔西南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压力,统筹落实发展和保护双重任务,全力以赴提质量、保资源、优产业、防风险、抓整改、活机制,推动全州林业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跨越,筑牢全州绿色生态屏障。

  2024年,黔西南州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低产低效林改造等重点工程,全年完成营造林20万亩,完成率100%;完成石漠化治理10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65.14平方公里。

  这一组数字的背后,是黔西南州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凝聚起生态环境保护强大合力的彰显,更是黔西南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生动实践。

  黔西南作为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通过林长制与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林草湿资源保护监管,全力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域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构建以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等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夯实生态基础,筑牢生态屏障。

  自2015年贵州省启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以来,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成为我省干部群众的“绿色约定”。今年,黔西南州以“共建美丽贵州、共享生态福祉”为主题,通过植树造林、林草湿资源保护等举措推进增绿护绿行动。今年,全州各地1.26万余人同步在137个植树点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累计种植樱花、杉木、柏木、山桐子、三角梅、油茶等树种7.38万余株,更好地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黔西南增绿添彩。

  在生态保护修复的战场上,黔西南州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紧紧捆绑在一起,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压实责任“管绿”,守牢生态保护底线、筑牢屏障“护绿”,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生态惠民“用绿”,提升森林综合效益、改革创新“活绿”,探索林业发展新动能等举措,充分发挥各级林长“指挥棒”作用,林长制宛如一把强有力的生态保护伞,为全州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全州林业系统坚持抢抓机遇、奋力攻坚,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进实施《黔西南州特色林业(油茶、花椒)产业现代化行动方案》和《黔西南州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截至2024年,累计完成特色林业面积8万亩,产量10.01万吨,产值18.14亿元;完成经营和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61.65万亩,产值85.15亿元,完成山桐子种植面积1.5万亩。同时做强花卉种植业,发展花卉加工业,着力培育花卉服务业,截至目前,全州花卉面积达5.4万亩,全州林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牢、结构更优。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民族文化与山地优势,黔西南州深入推进森林康旅建设。目前已建成兴义云屯(森林+运动健康)、万峰林(森林+观光游憩)、贵州安龙石斛谷(森林+特色食品)等多个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森林康养基地。全州森林康养产业基础条件、业态融合均走在全省前列,共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4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森林人家718家、自然教育基地22个、森林康养人家30家。全州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96.93万亩,实现产值23.74亿元。

  2024年,黔西南州完成省级碳汇试点建设项目——全州油茶碳储量计量监测和1个茶油产品(册亨“红球源”)碳足迹评价,成功开发第一张省级林业碳票并完成投保,册亨县国有林场林业碳票总价值约36万元。

  今年6月,省林业局和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为普晴国有林场签发碳票,签发面积为369.7亩,监测期碳减排量为2853.88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约25万元。同时,黔西南正积极探索“碳票+行政执法”生态修复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州“碳票+行政执法”共计实现交易17单,签约交易金额20.04万元。

  下一步,全州林业系统将在森林资源保护上持续用力,全域保护生物多样性,全力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在森林资源提质上持续用力,大力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优化树种林种结构,提升森林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持续夯实“生态屏障”;在森林资源利用上持续用力,聚焦五大特色产业,强化市场导向,构建竞争力强、融合度高的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增加“生态红利”;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上持续用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有效激发“生态动能”。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杨恒

推荐阅读
亮点黔西南  2025-06-16
黔西南日报  2025-06-17
亮点黔西南  2025-06-19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2025-06-18
黔西南日报  2025-06-16
黔西南州教育局  2025-06-21
亮点黔西南  2025-06-17
黔西南日报  2025-06-18
黔西南日报   2025-06-22
黔西南日报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