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兴义

万峰林:生态旅游激活“美丽经济”

2025年07月14日 08:09:16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单微

  “万峰林的峰林稻田期待很久了,车票和民宿已定好,放假就出发。”“春天的油菜花让我久久难忘,夏天我又来了,绿油油的稻田美不胜收。”……七月盛夏,蓝天白云下的万峰林,万山翠绿,稻香虫鸣。峰林下青瓦白墙的村庄掩映在厚重的绿意里,穿梭在稻田间的游人像是徜徉在绿色海洋里的鱼儿,自由随意,清澈的纳灰河穿村而过,构成一幅诗意浓郁的山水画卷。

  兴义万峰林所处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5℃-18℃,冬暖夏凉,七月平均气温26.8℃,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3万个,森林覆盖率66%以上。绿水青山的生态美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炎热夏季更是成为了避暑游的热门景点。

  2019年,万峰林街道被授予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万峰林街道将生态修复保护与农村宜居宜业、居民富足富裕紧密结合,以万峰林景区为核心,把生态环境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等生态经济优势,形成了“山上景区、山下民居、坝上田园”的特色全域旅游模式。美了风景、富了农家、强了集体、活了产业,走出了一条“产景”融合绿色化、“两山”基地全民化的实践创新之路。

  在万峰林,除了观万峰,感受“中国最美峰林”的魅力,依托坝区“夏水稻+冬油菜”传统耕作模式打造的油菜花海、福字田、八卦田等特色农业景观也是一大亮点,还延伸出“稻+”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实现农业与旅游互利共赢。

  “万峰林的油菜花田规模宏大,山水、田园、花海完美融合,真的太美了!”今年3月,从遵义来到万峰林赏油菜花的游客王建感慨道。

  每年二三月份,是万峰林6000亩油菜花绽放得最绚烂的时节,景区通过开展“油菜花节”主题活动,以“花”为媒,开启“赏花+”模式延伸产业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到了夏季,稻田旅拍成为游客来万峰林的必选项目,这片充满生命力的绿色田野衍生出众多旅拍打卡产业。其中,万峰林景区与本地商家合作,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的人工布景与万峰林自然景观相融合,在景区多点推出“云想”系列休闲项目,涵盖中式茶点、西式饮品、旅拍打卡等业态。不仅丰富了景区业态,也为合作商家带来可观收益,实现了商业开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

  此外,由稻田养鱼项目衍生出的“稻田抓鱼”成为万峰林最受欢迎的亲子体验项目之一。“刘哥稻田抓鱼”是万峰林稻田抓鱼体验点之一,老板刘永兵说:“做稻田抓鱼就是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收入。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5亩左右的场地从6月中旬开始营业能持续到9月底,收入可观。”

  万峰林的美丽风景、宜居环境让越来越多“旅居客”着迷,游客增多促进了民宿产业发展。目前,景区内已登记注册民宿客栈200余家,其中本土品牌民宿70余家。民宿年均入住率70%,年营业收入达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带动当地和周边乡镇群众就业3000余人。

  除了自然美景,万峰林的蛋炒饭成为游客必打卡的平民美味。旅游旺季时,“蛋炒饭一条街”单日可销售上万份蛋炒饭。同时,依托万峰林自然美景衍生出来的观景餐厅、咖啡厅愈加丰富,一些农家乐还通过“餐饮+民宿+农产品”模式,将客单价提升了40%。

  纳灰河畔,一条全长21.0975公里的“万峰林纳灰河乡村振兴滨河生态产业长廊”与河流相依相伴,蜿蜒向前。

  黔西南围绕这条长廊,打造了“万峰林马拉松”IP赛事,路跑产业成为万峰林的又一品牌。凭借“峰、水、田、寨”立体景观,构建了“体育+生态+文旅”创新模式,以赛促旅增添活力、增加收益。2024年,依托该长廊举办赛事活动136场次,参与人数14.53万人次。

  如今,长廊串接起峰林下的十余个布依族村庄,民宿、餐饮、文创、演艺和户外运动、特产展销、农旅体验等项目纷纷落地,催生了经济、文化、生态的多重蝶变。

  今天的万峰林,峰峦叠翠,望得见青山;纳灰河水波潋滟,看得到绿水;八卦田坝、布依人家,留得住乡愁。通过整合自然景观、民族文化与体验项目等,万峰林持续释放“生态+文旅”的叠加效应,激活“美丽经济”。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单微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万峰林:生态旅游激活“美丽经济”

黔西南日报 | 2025年07月14日 08:09:16 | 单微

  “万峰林的峰林稻田期待很久了,车票和民宿已定好,放假就出发。”“春天的油菜花让我久久难忘,夏天我又来了,绿油油的稻田美不胜收。”……七月盛夏,蓝天白云下的万峰林,万山翠绿,稻香虫鸣。峰林下青瓦白墙的村庄掩映在厚重的绿意里,穿梭在稻田间的游人像是徜徉在绿色海洋里的鱼儿,自由随意,清澈的纳灰河穿村而过,构成一幅诗意浓郁的山水画卷。

  兴义万峰林所处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5℃-18℃,冬暖夏凉,七月平均气温26.8℃,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3万个,森林覆盖率66%以上。绿水青山的生态美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炎热夏季更是成为了避暑游的热门景点。

  2019年,万峰林街道被授予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万峰林街道将生态修复保护与农村宜居宜业、居民富足富裕紧密结合,以万峰林景区为核心,把生态环境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等生态经济优势,形成了“山上景区、山下民居、坝上田园”的特色全域旅游模式。美了风景、富了农家、强了集体、活了产业,走出了一条“产景”融合绿色化、“两山”基地全民化的实践创新之路。

  在万峰林,除了观万峰,感受“中国最美峰林”的魅力,依托坝区“夏水稻+冬油菜”传统耕作模式打造的油菜花海、福字田、八卦田等特色农业景观也是一大亮点,还延伸出“稻+”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实现农业与旅游互利共赢。

  “万峰林的油菜花田规模宏大,山水、田园、花海完美融合,真的太美了!”今年3月,从遵义来到万峰林赏油菜花的游客王建感慨道。

  每年二三月份,是万峰林6000亩油菜花绽放得最绚烂的时节,景区通过开展“油菜花节”主题活动,以“花”为媒,开启“赏花+”模式延伸产业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到了夏季,稻田旅拍成为游客来万峰林的必选项目,这片充满生命力的绿色田野衍生出众多旅拍打卡产业。其中,万峰林景区与本地商家合作,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的人工布景与万峰林自然景观相融合,在景区多点推出“云想”系列休闲项目,涵盖中式茶点、西式饮品、旅拍打卡等业态。不仅丰富了景区业态,也为合作商家带来可观收益,实现了商业开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

  此外,由稻田养鱼项目衍生出的“稻田抓鱼”成为万峰林最受欢迎的亲子体验项目之一。“刘哥稻田抓鱼”是万峰林稻田抓鱼体验点之一,老板刘永兵说:“做稻田抓鱼就是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收入。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5亩左右的场地从6月中旬开始营业能持续到9月底,收入可观。”

  万峰林的美丽风景、宜居环境让越来越多“旅居客”着迷,游客增多促进了民宿产业发展。目前,景区内已登记注册民宿客栈200余家,其中本土品牌民宿70余家。民宿年均入住率70%,年营业收入达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带动当地和周边乡镇群众就业3000余人。

  除了自然美景,万峰林的蛋炒饭成为游客必打卡的平民美味。旅游旺季时,“蛋炒饭一条街”单日可销售上万份蛋炒饭。同时,依托万峰林自然美景衍生出来的观景餐厅、咖啡厅愈加丰富,一些农家乐还通过“餐饮+民宿+农产品”模式,将客单价提升了40%。

  纳灰河畔,一条全长21.0975公里的“万峰林纳灰河乡村振兴滨河生态产业长廊”与河流相依相伴,蜿蜒向前。

  黔西南围绕这条长廊,打造了“万峰林马拉松”IP赛事,路跑产业成为万峰林的又一品牌。凭借“峰、水、田、寨”立体景观,构建了“体育+生态+文旅”创新模式,以赛促旅增添活力、增加收益。2024年,依托该长廊举办赛事活动136场次,参与人数14.53万人次。

  如今,长廊串接起峰林下的十余个布依族村庄,民宿、餐饮、文创、演艺和户外运动、特产展销、农旅体验等项目纷纷落地,催生了经济、文化、生态的多重蝶变。

  今天的万峰林,峰峦叠翠,望得见青山;纳灰河水波潋滟,看得到绿水;八卦田坝、布依人家,留得住乡愁。通过整合自然景观、民族文化与体验项目等,万峰林持续释放“生态+文旅”的叠加效应,激活“美丽经济”。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单微

推荐阅读
亮点黔西南  2025-06-16
黔西南日报  2025-06-17
亮点黔西南  2025-06-19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2025-06-18
黔西南日报  2025-06-16
黔西南州教育局  2025-06-21
亮点黔西南  2025-06-17
黔西南日报  2025-06-18
黔西南日报       2025-06-18
黔西南日报  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