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兴义

兴义:“四道加法”让旅游产业“活起来”

2025年07月08日 08:39:50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王成凤

  兴义市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持续精准发力,通过“景区+文化活化”“山水+体育赛事”“智慧+生产生活”“乡村+康养度假”四道加法,推动景区景点转型,让旅游产业“活起来”。

  近期,首趟“歌声里的黔西南”旅游专列抵达兴义,500名游客走进万峰林,体验了布依族的非遗表演“八音坐唱”和苗族特色“高山流水”敬酒仪式,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

  “来了兴义以后,感受到这里的风景很美,布依族、苗族群众很热情,很开心。”四川游客周忠珍表示。

  近年来,兴义市通过“景区+文化活化”方式,以万峰林旅游集团为龙头,同本地200余名文化艺人合作,推出了“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模式,对优秀民族文化演出剧目进行提质升级,引入地质科普研学项目,传承并培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遗文化传承人,让民族特色不断焕发新光彩。

  “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根据游客的需求,将年轻人喜欢的音乐、舞蹈等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创新了一些快闪节目和互动节目,为四面八方的游客在万峰林景区提供一个好的游玩体验。”万峰林旅游集团山水贵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韦珍介绍,今年五一,景区通过丰富非遗文化展演活动,迎来了一波小高峰。

  以“山水+体育赛事”的方式,兴义着力打造以“万峰林马拉松”为龙头的四季路跑基地和赛事品牌,棒垒球、自行车骑行等赛事逐步形成规模,为文旅体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运动氛围非常好,环境也很优美,既能运动起来,也能让心情放松,很愉快。”带队参加2025年“奔跑吧·少年”全国幼儿软式棒垒球嘉年华活动的成都锦江区童蒙幼儿园主教练成松芝说。

  兴义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黄炎介绍,兴义将继续深入落实文旅体深度融合,以“赛事进景区、赛事进公园、赛事进社区”的形式,将体育作为旅游经济的重要引擎,带动“流量”转化为“留量”,让兴义的旅游经济冲上来,旅游住宿业满起来。

  此外,兴义市全力自研开发了“小桔子”数字文旅生态系统,开创了全国文旅行业首个“OMO”模式,整合集采旅游、服务行业资源,统一消费交易端口整合,实现了“智慧+生产生活”,自2022年1月上线以来,小桔子平台吸引了4500多家商家入驻,拥有超过50万用户。

  兴义市马岭峡谷五环漂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国斌介绍,过去景区以独立个体走出去,业态比较小。自从有了小桔子平台,马岭河峡谷、万峰林景区、万峰湖景区,甚至贞丰双乳峰、晴隆24道拐等整合资源,不仅有看点,还有了卖点,相比较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集聚效应凸显。

  贵州万峰林智慧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代振说:“兴义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来洞察文旅的发展前景,创新产品的供给,激发了消费潜力,提升了旅游产业全链条的价值,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的文旅需求。”

  同时,兴义市充分挖掘黄金气候生态带资源优势,探索“乡村+康养度假”的模式,以酒店、民宿、康养地产等旅居产品为核心,以“康养聚能”理念搭建产业平台,培育万峰林民宿集群,仅在万峰林景区周边村寨内,已有200余家民宿落地生根,客房量超过了2200间,万峰林民宿集群品牌已初见成效。

  “我们提供了接机、送机服务及免费的早餐。路跑产业开始以来,马拉松爱好者及他们的家属到这里入住,有5000人次左右,通过赛事的举办,也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客源。”纳具和园康养基地负责人、总策划师彭宁说。

  通过算好“四道加法”,兴义市旅游业态逐步丰富,实现了单一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的跨越式转型,打造了“学在地质公园、跑在运动乐园、养在诗酒田园、乐在布依家园”的体验闭环,进一步筑牢了“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通讯员 王成凤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兴义:“四道加法”让旅游产业“活起来”

黔西南日报     | 2025年07月08日 08:39:50 | 王成凤

  兴义市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持续精准发力,通过“景区+文化活化”“山水+体育赛事”“智慧+生产生活”“乡村+康养度假”四道加法,推动景区景点转型,让旅游产业“活起来”。

  近期,首趟“歌声里的黔西南”旅游专列抵达兴义,500名游客走进万峰林,体验了布依族的非遗表演“八音坐唱”和苗族特色“高山流水”敬酒仪式,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

  “来了兴义以后,感受到这里的风景很美,布依族、苗族群众很热情,很开心。”四川游客周忠珍表示。

  近年来,兴义市通过“景区+文化活化”方式,以万峰林旅游集团为龙头,同本地200余名文化艺人合作,推出了“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模式,对优秀民族文化演出剧目进行提质升级,引入地质科普研学项目,传承并培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遗文化传承人,让民族特色不断焕发新光彩。

  “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根据游客的需求,将年轻人喜欢的音乐、舞蹈等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创新了一些快闪节目和互动节目,为四面八方的游客在万峰林景区提供一个好的游玩体验。”万峰林旅游集团山水贵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韦珍介绍,今年五一,景区通过丰富非遗文化展演活动,迎来了一波小高峰。

  以“山水+体育赛事”的方式,兴义着力打造以“万峰林马拉松”为龙头的四季路跑基地和赛事品牌,棒垒球、自行车骑行等赛事逐步形成规模,为文旅体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运动氛围非常好,环境也很优美,既能运动起来,也能让心情放松,很愉快。”带队参加2025年“奔跑吧·少年”全国幼儿软式棒垒球嘉年华活动的成都锦江区童蒙幼儿园主教练成松芝说。

  兴义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黄炎介绍,兴义将继续深入落实文旅体深度融合,以“赛事进景区、赛事进公园、赛事进社区”的形式,将体育作为旅游经济的重要引擎,带动“流量”转化为“留量”,让兴义的旅游经济冲上来,旅游住宿业满起来。

  此外,兴义市全力自研开发了“小桔子”数字文旅生态系统,开创了全国文旅行业首个“OMO”模式,整合集采旅游、服务行业资源,统一消费交易端口整合,实现了“智慧+生产生活”,自2022年1月上线以来,小桔子平台吸引了4500多家商家入驻,拥有超过50万用户。

  兴义市马岭峡谷五环漂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国斌介绍,过去景区以独立个体走出去,业态比较小。自从有了小桔子平台,马岭河峡谷、万峰林景区、万峰湖景区,甚至贞丰双乳峰、晴隆24道拐等整合资源,不仅有看点,还有了卖点,相比较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集聚效应凸显。

  贵州万峰林智慧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代振说:“兴义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来洞察文旅的发展前景,创新产品的供给,激发了消费潜力,提升了旅游产业全链条的价值,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的文旅需求。”

  同时,兴义市充分挖掘黄金气候生态带资源优势,探索“乡村+康养度假”的模式,以酒店、民宿、康养地产等旅居产品为核心,以“康养聚能”理念搭建产业平台,培育万峰林民宿集群,仅在万峰林景区周边村寨内,已有200余家民宿落地生根,客房量超过了2200间,万峰林民宿集群品牌已初见成效。

  “我们提供了接机、送机服务及免费的早餐。路跑产业开始以来,马拉松爱好者及他们的家属到这里入住,有5000人次左右,通过赛事的举办,也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客源。”纳具和园康养基地负责人、总策划师彭宁说。

  通过算好“四道加法”,兴义市旅游业态逐步丰富,实现了单一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的跨越式转型,打造了“学在地质公园、跑在运动乐园、养在诗酒田园、乐在布依家园”的体验闭环,进一步筑牢了“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通讯员 王成凤

推荐阅读
黔西南日报  2025-06-08
黔西南消防  2025-06-10
黔西南日报  2025-06-10
黔西南日报   2025-06-11
黔西南日报  2025-06-16
亮点黔西南  2025-06-16
黔西南日报      2025-06-15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2025-06-16
黔西南日报  2025-06-17
亮点黔西南  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