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国道552串起路旅融合新图景

2025年09月04日 11:19:09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李珊

  在黔西南的重峦叠嶂间,G552线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联起了大寨村的袅袅炊烟、陂鼐古寨的青石板路、羊博园的瓜果飘香。这条连接望谟、册亨、安龙三县的交通干道,如今不仅是通行的载体,更成为推动路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通道”。从“养路”到“造景”,从“通路”到“兴业”,贵州省册亨公路管理段以路为媒,让公路与旅游深度交融,奏响了一曲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乐章。

  从“通途”到“美景”:打造四季如画的生态廊道

  行驶在G552线,四季风光皆有不同:春有迎春绽放,夏有三角梅热烈,秋有爬山虎染红岩壁,冬有月季吐露芳华。这“三十米一景、五十米一画”的景观,源于册亨公路管理段“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养护理念。

  在K441+800至K441+920路段,工人采用“干打垒”工艺砌筑花池。这种摒弃水泥、就地取材的传统技法,既省钱又贴合山地风貌。花池里交相种植的三角梅、黄花槐、塔柏等高灌植物,都是耐旱易活的品种,既降低养护成本,又能形成持久景观。而在另一旁的边坡上,油麻藤与蔷薇缠绕着向上生长,既固土护坡,又为灰色挡墙披上花衣裳。“以前的路又窄弯道又急,路边也光秃秃的;现在的路又宽又平,路上随便拍张照都像在景区里!”常年往返册亨与安龙的司机韦师傅的感慨,道出了沿线群众的共同感受。

  如今,G552线的绿化模式已成为行业“活教材”,省公路局、都匀公路管理局等单位先后前来交流学习。2025年5月6日,G552线望谟经册亨至安龙段更是荣获中国公路学会“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称号,让“一路一特色”的生态理念在更多地区落地生根。

  从“坦途”到“文脉”:守护布依文化的精神根脉

  “公路不仅要通,更要留住文化的魂。”册亨公路管理段始终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融入到公路建设养护的每一个细节中。在K405+600处的秧坪服务区,“阿哥阿妹来浪哨”景观生动再现布依族对歌习俗,铜鼓、牛角雕塑点缀其间,成为展示布依文化的“窗口”;在K427+300处的畅字广场内,《最美公路人》雕塑记录各族建设者筑路的奋斗场景,一旁的凉亭对联、小品书上的“浪哨”情歌与布依谚语,让公路成为“流动的民族博物馆”。

  为保护六百年历史的陂鼐古寨,册亨公路管理段主动调整路线规划——将原本穿寨而过的设计改为绕寨而行,额外投入80余万元保护古桥古树。如今,古寨完整保留原有风貌,每年举办的“三月三”歌圩、布依戏表演吸引数万游客,8家民宿、5家农家乐常常满客。“路通了,游客来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活了,我们的日子也火了!”村支书冯远斌的话,道出了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从“风景”到“财富”:铺就群众增收的共富之路

  G552线的畅通,不仅带来了“颜值”提升,更激活了沿线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让“风景”变成了群众口袋里的“财富”。

  在岩架镇板弄村,500亩荔枝基地依托便捷的公路交通,迎来丰收季。果农庞细旦一边分拣荔枝一边笑着说:“一天能挣130元,离家近,比外出打工强!”今年,基地荔枝产量达1万多斤,产值超20万元;望谟油迈瑶族乡的火龙果、澳洲坚果通过G552线,当天就能运抵外地市场,新鲜度与价格都有保障。

  在册亨高洛新区——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区,3.2万搬迁群众因穿城而过的G552线及配套路网,实现“出家门、进园门”的就业便利。新区周边的香蕉产业园,从种植、管护到采摘、运输,形成完整产业链,为搬迁群众提供大量就近岗位。“以前在外打工来回跑,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搬迁群众的心声,是公路赋能民生的生动写照。

  旅游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曾经“藏在深闺”的3A级景区陂鼐古寨、国家级森林公园仙鹤坪、农旅基地羊博园,被G552线串联成线,游客可轻松实现“看布依戏、品农家味、摘鲜果”的深度游。2024年,册亨县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7%,旅游收入增长22.19%,一组组数据印证了“路通业兴、景美民富”的良性循环。

  如今,G552线已成为集生态、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幸福路”——晨曦中载着游客探寻秘境,日暮时托着果农丰收的喜悦。册亨公路管理段将继续以路为笔、以景为墨,在黔西南的山水间续写路旅融合新篇,让每一段公路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幸福的希望。

  (李珊)

  责编:王湛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国道552串起路旅融合新图景

亮点黔西南 | 2025年09月04日 11:19:09 | 李珊

  在黔西南的重峦叠嶂间,G552线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联起了大寨村的袅袅炊烟、陂鼐古寨的青石板路、羊博园的瓜果飘香。这条连接望谟、册亨、安龙三县的交通干道,如今不仅是通行的载体,更成为推动路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通道”。从“养路”到“造景”,从“通路”到“兴业”,贵州省册亨公路管理段以路为媒,让公路与旅游深度交融,奏响了一曲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乐章。

  从“通途”到“美景”:打造四季如画的生态廊道

  行驶在G552线,四季风光皆有不同:春有迎春绽放,夏有三角梅热烈,秋有爬山虎染红岩壁,冬有月季吐露芳华。这“三十米一景、五十米一画”的景观,源于册亨公路管理段“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养护理念。

  在K441+800至K441+920路段,工人采用“干打垒”工艺砌筑花池。这种摒弃水泥、就地取材的传统技法,既省钱又贴合山地风貌。花池里交相种植的三角梅、黄花槐、塔柏等高灌植物,都是耐旱易活的品种,既降低养护成本,又能形成持久景观。而在另一旁的边坡上,油麻藤与蔷薇缠绕着向上生长,既固土护坡,又为灰色挡墙披上花衣裳。“以前的路又窄弯道又急,路边也光秃秃的;现在的路又宽又平,路上随便拍张照都像在景区里!”常年往返册亨与安龙的司机韦师傅的感慨,道出了沿线群众的共同感受。

  如今,G552线的绿化模式已成为行业“活教材”,省公路局、都匀公路管理局等单位先后前来交流学习。2025年5月6日,G552线望谟经册亨至安龙段更是荣获中国公路学会“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称号,让“一路一特色”的生态理念在更多地区落地生根。

  从“坦途”到“文脉”:守护布依文化的精神根脉

  “公路不仅要通,更要留住文化的魂。”册亨公路管理段始终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融入到公路建设养护的每一个细节中。在K405+600处的秧坪服务区,“阿哥阿妹来浪哨”景观生动再现布依族对歌习俗,铜鼓、牛角雕塑点缀其间,成为展示布依文化的“窗口”;在K427+300处的畅字广场内,《最美公路人》雕塑记录各族建设者筑路的奋斗场景,一旁的凉亭对联、小品书上的“浪哨”情歌与布依谚语,让公路成为“流动的民族博物馆”。

  为保护六百年历史的陂鼐古寨,册亨公路管理段主动调整路线规划——将原本穿寨而过的设计改为绕寨而行,额外投入80余万元保护古桥古树。如今,古寨完整保留原有风貌,每年举办的“三月三”歌圩、布依戏表演吸引数万游客,8家民宿、5家农家乐常常满客。“路通了,游客来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活了,我们的日子也火了!”村支书冯远斌的话,道出了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从“风景”到“财富”:铺就群众增收的共富之路

  G552线的畅通,不仅带来了“颜值”提升,更激活了沿线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让“风景”变成了群众口袋里的“财富”。

  在岩架镇板弄村,500亩荔枝基地依托便捷的公路交通,迎来丰收季。果农庞细旦一边分拣荔枝一边笑着说:“一天能挣130元,离家近,比外出打工强!”今年,基地荔枝产量达1万多斤,产值超20万元;望谟油迈瑶族乡的火龙果、澳洲坚果通过G552线,当天就能运抵外地市场,新鲜度与价格都有保障。

  在册亨高洛新区——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区,3.2万搬迁群众因穿城而过的G552线及配套路网,实现“出家门、进园门”的就业便利。新区周边的香蕉产业园,从种植、管护到采摘、运输,形成完整产业链,为搬迁群众提供大量就近岗位。“以前在外打工来回跑,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搬迁群众的心声,是公路赋能民生的生动写照。

  旅游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曾经“藏在深闺”的3A级景区陂鼐古寨、国家级森林公园仙鹤坪、农旅基地羊博园,被G552线串联成线,游客可轻松实现“看布依戏、品农家味、摘鲜果”的深度游。2024年,册亨县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7%,旅游收入增长22.19%,一组组数据印证了“路通业兴、景美民富”的良性循环。

  如今,G552线已成为集生态、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幸福路”——晨曦中载着游客探寻秘境,日暮时托着果农丰收的喜悦。册亨公路管理段将继续以路为笔、以景为墨,在黔西南的山水间续写路旅融合新篇,让每一段公路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幸福的希望。

  (李珊)

  责编:王湛

推荐阅读
亮点黔西南  2025-08-06
黔西南日报      2025-08-10
亮点黔西南  2025-08-13
盘州发布  2025-08-09
亮点黔西南  2025-08-15
黔西南日报  2025-08-15
亮点黔西南  2025-08-15
亮点黔西南  2025-08-06
黔西南日报  2025-08-14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