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盛夏的黔西南,产业园区机器轰鸣不停,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热潮涌动,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这幅忙碌有序的图景,正是全州上半年紧扣“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精准发力,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生动写照。
7月29日,全州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传来振奋消息:上半年,黔西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9.54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稳居全省第二位,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上半年,黔西南州锚定“提振煤电根基、巩固黄金优势、建强铝业链条、稳住新能源电池材料阵地、做优特色轻工品牌”的工作思路,推动工业经济多点突破、韧性持续增强,以实打实的增长为全州发展注入“硬核动力”。
煤炭产业作为能源根基,上半年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兴义市朝阳煤矿建成投产,成为区域能源供应的“新引擎”。走进矿区,智能化综采设备有序运转,井下数据实时传输至调度中心,科学的开采流程让这座新矿快速释放产能。
“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该煤矿不仅稳稳保障了本地电煤供应,还通过铁路专线将能源输送到云南、广西等地。”州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先进设备的投入让资源回采效率大幅提升,在提高生产效能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能耗,实现了效益与环保的协同发展。
电力生产的“后劲”更足。在普安县新店镇雨核村,连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种植的辣椒、中药材长势正旺,这是新店席草冲风光火储一体化农业光伏电站的生动场景。该项目与楼下金竹坪项目同步并网发电,不仅规模可观,年发电量也十分突出,为当地电力供应注入了强劲动力。
“光伏板上发电、板下耕种,既解决了荒坡利用问题,又让村集体稳定增收。”中电(普安)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说,通过“风光发电+火电调峰+储能缓冲”的多能互补模式,电力输出稳定性大幅提升,不仅为民生用电提供了可靠保障,还满足了周边工业园区的用电需求,推动新能源与农业实现“双赢”。
铝及铝加工产业的“稳增”态势同样亮眼。在兴仁市巴铃经济开发区创兴新材的车间里,滚烫的铝水经过轧制、退火等工序,变成厚度仅0.03毫米的铝箔,即将发往长三角的新能源电池企业。
“上半年产量稳步增长,高端铝箔产品占比持续提升,订单已排至三季度末。”该企业生产总监介绍,依托自主研发的“超薄铝箔轧制技术”,产品精度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成功打入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装、高端食品包装等细分市场。
不远处的欣达铝业则深耕建筑铝型材深加工领域,通过引入智能化喷涂生产线,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上半年出口额保持增长态势,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贵金属产业的链条愈发完善。在贞丰县,紫金、锦丰等金矿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通过优化选矿工艺,黄金回收率显著提升,确保原矿稳定供应。在兴义市产业链下游,贵州黔昆贵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金鑫冶炼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成功“上规入库”,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一环。
在贵州黔昆贵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精炼车间里,经过多道提纯工序,黄金纯度达到极高水准,制成的金锭将用于电子芯片、航空航天等领域;贵州金鑫冶炼有限公司则聚焦“变废为宝”,从金矿伴生矿中提取银、铜、铅等金属,大幅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率,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产值增长。
轧钢与水泥行业的“稳健”发展,为基建与工业领域提供了坚实支撑。贵州聚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改造高炉热风炉系统,吨钢能耗显著降低;贵州兴义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则在政策引导下精准“去库存”,通过与房地产项目、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签订直供协议,缩短流通环节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更是发展的后劲。上半年,黔西南州聚焦工业升级、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三大领域,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加速落地,以有效投资的“稳增长”,为经济发展蓄能增势。
工业投资项目的扎实推进,为产业升级埋下“伏笔”。册亨乌江水电风光互补项目推进势头良好,项目依托南盘江流域充沛的水能资源,同步规划建设风电与光伏配套工程,构建起“水风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投产后,将为册亨、望谟等县的工业集中区持续输送稳定绿电,为区域产业绿色转型注入持久动力。
基础设施项目“打通脉络”,让区域协同更高效。六枝至安龙高速、纳雍至晴隆高速的建成通车,成为串联黔西南与周边地区的“黄金通道”。
在六枝至安龙高速的安龙北收费站,货车司机王师傅算了一笔账:“以前走老路拉煤到安龙,要绕30多公里,现在全程高速,2小时就能到,油费、过路费加起来一趟能省200多块,每月还能多跑两趟。”
民生领域项目“温暖民心”,让发展成果更可及。目前,州中医医院、州医院改扩建及传染病医院项目已完成95%的工程量,门诊楼、住院部的主体结构已封顶,工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医疗设备安装。
“新院区床位将从800张增加到1500张,还将新增3间负压手术室、1个标准化PCR实验室。”州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同志透露,项目投用后,传染病筛查能力将提升3倍,中西医结合诊疗科室从12个增加到20个,能更好满足群众“就近看好病”的需求。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软实力”,更是“硬支撑”。上半年,黔西南州以“贵人服务”品牌为引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市场主体纾困赋能,让企业发展更安心、更舒心。
流程优化“减环节”,让企业“少跑腿”。在州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一窗通”专区里,工作人员正为贵州臻铝新材料有限公司办理手续。“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公章,全程特别快。”这家新注册的铝加工企业负责人满是感慨。
今年以来,黔西南州持续优化审批服务,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举措,上半年通过高效审批服务,为众多项目节省了大量时间,切实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更省心。
从产业升级到项目落地,从营商环境优化到民生福祉增进,今年上半年,黔西南州正以“稳”的底色、“进”的态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韦欢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