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黔西南:清洁能源交出亮眼“绿色答卷”

2025年07月29日 08:14:45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陈安彤 李娜娜

新能源、水电两大清洁能源“双引擎”协同发力——
黔西南:清洁能源交出亮眼“绿色答卷”

  2025年上半年,我州能源领域交出亮眼“绿色答卷”:水电与新能源发电量双双突破增长瓶颈,其中:1至6月,新能源发电量达2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4%,水电同比增长19.62%,两大清洁能源“双引擎”协同发力,为全州能源结构优化注入强劲动力,成为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生态资源变现:从绿水青山到“电”力十足

  我州坐拥北盘江、南盘江流域丰富水资源与高原优质风光资源,上半年通过科学调度让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动能。在丰水期加持下,光照电站发电量同比激增58.45%,天生桥一级电站同比增长30.74%,两大水电站如同绿色能源“巨轮”,带动全州水电发电量同比攀升至76.44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19.62%。

  与此同时,新能源版图持续扩张。风电、光伏项目密集并网,推动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600万千瓦大关,占全州总装机容量的34.96%,跃居全州第二位。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568.54万千瓦(含分布式光伏22.11万千瓦),风电装机60.65万千瓦,垃圾发电与储能电站协同补位,形成“风光互补、储用结合”的多元新能源矩阵,为全州能源供给装上“绿色安全阀”。

  关键期显担当:火电检修期的“绿色替补队”

  6月,全州多台火电机组进入集中检修期,发电量同比减少,能源供应面临阶段性考验。关键时刻,水电与新能源挺身而出,组成“绿色替补队”实现协同补位。当月水电凭借丰水期优势全力发电,新能源保持稳定输出,展现出强劲的能源结构韧性。

  这种“水火互济”的调度智慧,源于多年来全州对能源结构的前瞻性布局。目前,全州电力装机1810万千瓦,形成火电占比27.46%、水电占比37.14%、新能源占比34.96%的均衡格局。当传统能源暂时“歇脚”时,清洁能源迅速顶上,既保障了居民生活与工业生产的用电稳定,更彰显了“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的系统优势。

  项目加速落地:新能源增长极后劲十足

  走进兴义白龙山风电场建设现场,巨型风机叶片正陆续吊装,这座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投运的新能源项目,将与另外两个风电项目共同为全州新增可观发电能力。上半年,全州新能源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兴仁市屯脚坪寨风电场、普安县楼下金竹坪风光火储一体化农业光伏等15个项目成功并网,新增电力装机85万千瓦,1至6月新能源领域完成投资51.04亿元,为后续增长夯实基础。

  按照规划,全年将新开工新能源项目100万千瓦以上,新增装机100万千瓦以上。随着项目陆续投产,新能源年发电量有望再上新台阶,助力我州向“西南清洁能源基地”目标稳步迈进。

  双碳路径清晰:从能源输出到模式输出

  清洁能源的强势增长,背后是我州对“双碳”战略的深度践行。通过构建“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全州不仅实现能源输出,更在探索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模式。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34.96%、水电与新能源协同保供机制和“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经验……一系列实践正形成“黔西南方案”,为同类地区能源转型提供参考。

  从北盘江畔的水电站到高原上的光伏矩阵,从转动的风机叶片到智慧调度的储能电站,我州正以清洁能源的持续突破,书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下半年,随着更多新能源项目投产与水电调度优化,这片土地将继续向“双碳”目标冲刺,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陈安彤 李娜娜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黔西南:清洁能源交出亮眼“绿色答卷”

黔西南日报 | 2025年07月29日 08:14:45 | 陈安彤 李娜娜

新能源、水电两大清洁能源“双引擎”协同发力——
黔西南:清洁能源交出亮眼“绿色答卷”

  2025年上半年,我州能源领域交出亮眼“绿色答卷”:水电与新能源发电量双双突破增长瓶颈,其中:1至6月,新能源发电量达2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4%,水电同比增长19.62%,两大清洁能源“双引擎”协同发力,为全州能源结构优化注入强劲动力,成为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生态资源变现:从绿水青山到“电”力十足

  我州坐拥北盘江、南盘江流域丰富水资源与高原优质风光资源,上半年通过科学调度让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动能。在丰水期加持下,光照电站发电量同比激增58.45%,天生桥一级电站同比增长30.74%,两大水电站如同绿色能源“巨轮”,带动全州水电发电量同比攀升至76.44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19.62%。

  与此同时,新能源版图持续扩张。风电、光伏项目密集并网,推动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600万千瓦大关,占全州总装机容量的34.96%,跃居全州第二位。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568.54万千瓦(含分布式光伏22.11万千瓦),风电装机60.65万千瓦,垃圾发电与储能电站协同补位,形成“风光互补、储用结合”的多元新能源矩阵,为全州能源供给装上“绿色安全阀”。

  关键期显担当:火电检修期的“绿色替补队”

  6月,全州多台火电机组进入集中检修期,发电量同比减少,能源供应面临阶段性考验。关键时刻,水电与新能源挺身而出,组成“绿色替补队”实现协同补位。当月水电凭借丰水期优势全力发电,新能源保持稳定输出,展现出强劲的能源结构韧性。

  这种“水火互济”的调度智慧,源于多年来全州对能源结构的前瞻性布局。目前,全州电力装机1810万千瓦,形成火电占比27.46%、水电占比37.14%、新能源占比34.96%的均衡格局。当传统能源暂时“歇脚”时,清洁能源迅速顶上,既保障了居民生活与工业生产的用电稳定,更彰显了“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的系统优势。

  项目加速落地:新能源增长极后劲十足

  走进兴义白龙山风电场建设现场,巨型风机叶片正陆续吊装,这座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投运的新能源项目,将与另外两个风电项目共同为全州新增可观发电能力。上半年,全州新能源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兴仁市屯脚坪寨风电场、普安县楼下金竹坪风光火储一体化农业光伏等15个项目成功并网,新增电力装机85万千瓦,1至6月新能源领域完成投资51.04亿元,为后续增长夯实基础。

  按照规划,全年将新开工新能源项目100万千瓦以上,新增装机100万千瓦以上。随着项目陆续投产,新能源年发电量有望再上新台阶,助力我州向“西南清洁能源基地”目标稳步迈进。

  双碳路径清晰:从能源输出到模式输出

  清洁能源的强势增长,背后是我州对“双碳”战略的深度践行。通过构建“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全州不仅实现能源输出,更在探索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模式。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34.96%、水电与新能源协同保供机制和“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经验……一系列实践正形成“黔西南方案”,为同类地区能源转型提供参考。

  从北盘江畔的水电站到高原上的光伏矩阵,从转动的风机叶片到智慧调度的储能电站,我州正以清洁能源的持续突破,书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下半年,随着更多新能源项目投产与水电调度优化,这片土地将继续向“双碳”目标冲刺,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陈安彤 李娜娜

推荐阅读
亮点黔西南  2025-06-30
亮点黔西南  2025-07-02
亮点黔西南  2025-07-03
亮点黔西南  2025-07-04
黔西南气象  2025-07-01
亮点黔西南  2025-07-09
黔西南日报    2025-07-13
黔西南州气象台  2025-06-30
黔西南日报       2025-06-29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