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黔西南:喀斯特王国里的地质奇遇与多元文化体验
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孩子们三五成群,沉浸于挖掘鱼龙化石的乐趣之中;在万峰林的连绵稻田里,孩子们欢乐抓鱼,家长们在一旁鼓励助威,笑声回荡在田野间……这个暑假,亲子游成为许多家庭陪伴孩子的热门选择。
这个暑期,亲子游市场迎来高峰。在黔西南的喀斯特秘境中,景区、博物馆等地处处可见孩子们活跃的身影。黔西南,这座融合地质科普、红色文化、“加油文化”与民族风情的秘境,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心仪的亲子游宝藏目的地。
探秘亿年地质 感悟自然奇迹
“妈妈,快看我挖到的这个是不是鱼龙化石?”“来,我们一起挖这里!”……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化石挖掘体验区,小朋友们正兴致勃勃地手执小凿,轻轻敲开层叠的页岩,探寻着来自2.4亿年前的远古生命印记。
在这里,孩子们能看见2.4亿年前的鱼龙化石,仿佛瞬间穿越回三叠纪海洋。在互动展厅里,借助AR技术复原的古生物在水中自在游弋,让原本抽象的古生物知识变得栩栩如生、趣味盎然。此外,4D电影体验、制作化石模型,或参与化石修复、采集等研学项目,吸引众多家庭前来,掀起一场充满知识与趣味的亲子游热潮。
“暑期参观热潮持续升温,馆内接待量同比增长30%。”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馆长郑秀敏说。
在万峰林,不少家庭选择入住特色民宿,开启悠闲自在的田园假日。白天,父母带着孩子骑自行车穿梭于稻田之间,迎面是清新的稻香;或踩入稻田,尽情体验抓鱼捕鸭的乡野之趣;也可以在民族扎染工坊,体验非遗手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到了夜晚,一家人坐在民宿观景台上,仰望星空,惬意非常。
“我们特地带孩子来兴义,在万峰林民宿就可以体验民族扎染工艺,白天一起下田抓鱼,她玩得特别开心,在玩中学习,感受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农耕文化。”江西游客敖女士说,“傍晚牵着她慢慢走,满眼稻浪,闻着稻香,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
亲子共赴一场“加油文化”之旅
盛夏时节,安龙县5000余亩的荷花竞相绽放,与半山亭等历史景观相映成趣,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安龙县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体验,成为暑期亲子研学旅游的热门选择。
在兴义府试院,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清代科举场景,感受当年学子奋笔疾书的紧张氛围;安龙博物馆展示的南明历史,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味那段风云流转的岁月;张之洞陈列馆和加油文化院上演的黔剧《知府添灯油》,通过生动演出再现了“加油”典故的由来;而“蓝布谣”等非遗工坊提供的扎染体验,则让大小游客在亲手制作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在兴义府试院参加的‘开笔礼’,让我深受激励,充满了奋发向上的动力。”台湾交流团成员钟华感慨道,“当地深厚的‘加油文化’,让我特别触动。以前只在课本里读到的历史,此刻真实地呈现在眼前,这趟研学之旅来得非常值得。”
安龙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陈乾鹏介绍,今年暑期,全县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民宿平均入住率保持在80%。下一步,安龙将持续深化“加油文化”品牌建设,推进文旅体深度融合,让广大游客在游览中感悟历史文化,在体验中传承精神内涵。
红色基地焕新 亲子研学正热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晴隆二十四道拐不仅是抗战历史的见证,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集体记忆。如今,这一历史地标通过创新文旅融合项目,打造出多层次沉浸式体验,吸引众多家庭前来开展红色研学之旅。
在二十四道拐观景台区域,军事射击体验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现场陈列的榴弹炮、迫击炮、火箭筒等装备,让青少年在专业指导下体验模拟射击,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二十四道拐展览馆三楼的数字化体验空间,VR拉力体验、VR飞行体验、坦克大战和影视特效等项目,通过科技手段重现抗战场景,让历史“活”了起来。基地还推出亲子体验项目。位于塘边寨赛车场的山地全地形车体验项目,成为家庭游客的热门选择,让孩子与家长在协作驾驶中培养勇气与默契。
晴隆二十四道拐正通过历史与科技、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张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时代吸引力的文旅新名片。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王国珍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