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睛隆

晴隆供电局“电能替代”为最后一个通电村注入“绿”动能

2025年09月08日 08:17:49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卢官洪

  初秋黔岭,山寨隐于云雾,独栋多层楼房错落有致。近日,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兰蛇坡苗寨,南方电网晴隆供电局工作人员正为村民安装智能电表。“过去电线像蜘蛛网缠在屋檐下,现在每家每户电表独立,线路整齐,连游客都说我们寨子更美了!”村民熊必康看着新装的电表,脸上洋溢着笑容。

  “以前烧柴火,现在按开关”

  “以前做饭烧柴火,被熏得眼泪直流,还怕火星溅到木墙上。现在好了,电磁炉、电饭煲一按就开,干净又方便!”走进干净敞亮的厨房,熊必康一边用电磁炉煮着早餐,一边说道。他家的厨房里,传统的火塘早已被电磁炉、电冰箱等现代化电器取代。

  兰蛇坡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苗族村寨,曾是黔西南州最后一个通电的村庄。因地势较高、交通不便,过去电网基础薄弱,线路老化、电压不稳等问题制约着村民生活。“以前连烤烟用的电动机都带不动,更别说用大型用电器了。”村主任王明回忆道,“去年‘电亮苗乡’工程进村,电力施工队伍沿着陡峭的山路把电杆运上山,换了大变压器,架了绝缘导线,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放心电’。”

  在兰蛇坡小学的操场上,几位老人正悠闲地聊天。“以前夏天热得只能扇蒲扇,现在装了电风扇,晚上还能做针线刺绣到深夜。”62岁的苗族老人李兴英指着广场边的充电桩说,“连儿子开的电动小汽车都能在家门口充电了!”

  守护一片绿,点亮万家灯

  兰蛇坡通电17年来,南方电网晴隆供电局累计投入600余万元,持续开展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从机械电表到智能电表、从裸体线到绝缘线的转变,正以电能替代为支点,推动苗寨从“用上电”向“用好电”的绿色跨越。

  在兰蛇坡苗寨后山的观景台上,一批又一批游客接踵而至。放眼望去,云蒸霞蔚,远处的青山与山下光照湖畔交相辉映。“以前村民为了砍柴,常常上山伐树,导致水土流失。现在用电方便了,大家都自觉保护山林,森林覆盖率从10年前的不到35%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村主任王明感慨道,“电能替代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让苗寨找到了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金钥匙’。”

  不止于此,苗寨的旅游产业也因“电能替代”焕发新生。昔日灯火暗淡的小卖铺,如今换上了全电冷藏柜、电加热保温箱;村民们告别了过去靠开采山石制砂赚钱的模式——那种方式既污染环境又辛苦,如今转而经营小卖铺,既避免了植被破坏,日子也过得更轻松。“游客都说我们苗寨空气好、景色美,连小卖铺里的饮料都冰得清爽,零食也保存得新鲜,这就是‘绿水青山’带来的福气!”小卖铺老板王兴林笑着说。

  “兰蛇坡是新晋的乡村旅游打卡地,这个地方我比较熟悉,有时候一天要带三四批游客上山。”当地村民说道。如今的兰蛇坡,正以电能替代为笔,在“两山”间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如村主任王明所说:“电稳了,心就稳了,日子就像山里的映山红,越来越红火!”

  (卢官洪)

责编:王湛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晴隆供电局“电能替代”为最后一个通电村注入“绿”动能

亮点黔西南 | 2025年09月08日 08:17:49 | 卢官洪

  初秋黔岭,山寨隐于云雾,独栋多层楼房错落有致。近日,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兰蛇坡苗寨,南方电网晴隆供电局工作人员正为村民安装智能电表。“过去电线像蜘蛛网缠在屋檐下,现在每家每户电表独立,线路整齐,连游客都说我们寨子更美了!”村民熊必康看着新装的电表,脸上洋溢着笑容。

  “以前烧柴火,现在按开关”

  “以前做饭烧柴火,被熏得眼泪直流,还怕火星溅到木墙上。现在好了,电磁炉、电饭煲一按就开,干净又方便!”走进干净敞亮的厨房,熊必康一边用电磁炉煮着早餐,一边说道。他家的厨房里,传统的火塘早已被电磁炉、电冰箱等现代化电器取代。

  兰蛇坡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苗族村寨,曾是黔西南州最后一个通电的村庄。因地势较高、交通不便,过去电网基础薄弱,线路老化、电压不稳等问题制约着村民生活。“以前连烤烟用的电动机都带不动,更别说用大型用电器了。”村主任王明回忆道,“去年‘电亮苗乡’工程进村,电力施工队伍沿着陡峭的山路把电杆运上山,换了大变压器,架了绝缘导线,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放心电’。”

  在兰蛇坡小学的操场上,几位老人正悠闲地聊天。“以前夏天热得只能扇蒲扇,现在装了电风扇,晚上还能做针线刺绣到深夜。”62岁的苗族老人李兴英指着广场边的充电桩说,“连儿子开的电动小汽车都能在家门口充电了!”

  守护一片绿,点亮万家灯

  兰蛇坡通电17年来,南方电网晴隆供电局累计投入600余万元,持续开展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从机械电表到智能电表、从裸体线到绝缘线的转变,正以电能替代为支点,推动苗寨从“用上电”向“用好电”的绿色跨越。

  在兰蛇坡苗寨后山的观景台上,一批又一批游客接踵而至。放眼望去,云蒸霞蔚,远处的青山与山下光照湖畔交相辉映。“以前村民为了砍柴,常常上山伐树,导致水土流失。现在用电方便了,大家都自觉保护山林,森林覆盖率从10年前的不到35%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村主任王明感慨道,“电能替代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让苗寨找到了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金钥匙’。”

  不止于此,苗寨的旅游产业也因“电能替代”焕发新生。昔日灯火暗淡的小卖铺,如今换上了全电冷藏柜、电加热保温箱;村民们告别了过去靠开采山石制砂赚钱的模式——那种方式既污染环境又辛苦,如今转而经营小卖铺,既避免了植被破坏,日子也过得更轻松。“游客都说我们苗寨空气好、景色美,连小卖铺里的饮料都冰得清爽,零食也保存得新鲜,这就是‘绿水青山’带来的福气!”小卖铺老板王兴林笑着说。

  “兰蛇坡是新晋的乡村旅游打卡地,这个地方我比较熟悉,有时候一天要带三四批游客上山。”当地村民说道。如今的兰蛇坡,正以电能替代为笔,在“两山”间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如村主任王明所说:“电稳了,心就稳了,日子就像山里的映山红,越来越红火!”

  (卢官洪)

责编:王湛

推荐阅读
黔西南日报      2025-08-10
亮点黔西南  2025-08-13
亮点黔西南  2025-08-15
亮点黔西南  2025-08-15
亮点黔西南  2025-08-15
普安法院  2025-08-17
亮点黔西南  2025-08-18
黔西南日报  2025-08-18
盘州发布  2025-08-09
黔西南日报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