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前夕,为了宣传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女警,笔者与州公安局指挥中心档案管理科科长石荣国一起,来到安龙县洒雨镇民族村前沿工作组驻地,通过电话,与经济侦大队内勤民警岑美取得联系,她说在镇政府开会,马上过来。
我们在篮球场游荡,随着柴油发动机引擎声,一辆黑色SUV驶进球场,稍顿一下,然后倒车,整齐地与其他车排好,一个穿着红色羽绒服,中等身材的中年妇女跳下车,打过照面,招呼着我们上了二楼办公室。
她重大身材,虽然穿着便服,也难掩干练、泼辣的个性。因为与石荣国科长是警校同学,聊起来就随和了。她说自己包保有8家贫困户,22家非贫困户,已经完成减贫摘帽的各项指标。我问她工作中的阻力,她干脆地说:“没有!”
“不会吧?”我说。见我心不甘,她沉吟了一下,“要说—也有!老人把我当女儿看了!就说说他。”
那是民族村马家土组的两老,男老人叫刘天培,今年86岁,两老年岁已高,没有劳动能力,和小儿子共同生活,儿媳妇离婚走了,丢下两个未成年的孙子。儿子要照管老人、孩子,只能在附近打零工,一家人生活较艰难。可是儿子与老人是分了户,实际又在一起生活,加上其他原因,早先未纳入贫困户。2018年4月,她由竜堡村前沿工作组调到民族村,担任马家土村前沿工作组组长,经过深入走访、调查、比对,5月,她完善资料,按程序提交村委会和镇政府,经过审核,总算在11月份将他家纳入精准扶贫户,按规定享受教育扶贫,纳入低保等帮扶政策,参与产业分红。知道老人身体不好,她把亲戚送的天麻转送老人。这一来二去,老人就把她当女儿看,三天两头不见,就会空落落的!
我说“是因为你工作深入细致,作风踏实,真心帮扶,公平办事,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石科长建议她谈谈自己。她说自己2017年11月27号前在竜堡村扶贫工作组,2018年4月调民族村工作至今,是全局前沿工作组中唯一的女组长,还是“楼主”!
“楼主?”见我们狐疑,坐在旁边黄主任指了指门外,笑着说: “她一个人住一栋楼,一点都不怕!”
她微微一笑,“死鬼都不怕,还怕活鬼?再说,活鬼来了和他干!”
“女汉子!”石科长翘起了大拇指,接着问“你姑娘呢?”
“上大二了!”说起女儿,她瞬间温柔的目光中,更饱含歉疚。女儿上大学时,一家人拍照留念,女儿说:“妈妈!好像我们家只照过一回全家福!” 可不是!家里唯一的全家福,是女儿四岁时照的,已经隔了15年!回想起女儿上幼儿园时,最得意的莫过于自己穿着警服,母女俩手拉手,后来女儿到兴义上中学,年近四十了,她才学驾驶证,目的是为有机会接送女儿。
见她说起女儿这样温柔,我趁机问她家庭情况。她平静的告诉我们,丈夫也是县局民警,母亲已经过世十年,父亲是退休老民警,今年77岁,2015年因为冠心病,装了支架,去年7月9号突发脑梗塞,所幸“恢复不错。还好!”
“还好”!蕴含多少公安民警的无奈!是无数警察家庭,更是像她这样的公安世家,或者双警家庭无奈之余的庆幸!
一个干练、泼辣、实诚的布依女警!
“哎呀!家家都有难处!各有各的难处!”她打破沉寂。
黄主任说:她作为前沿工作组组长,要带头完成自己的包保任务,还要统筹全组的工作,掌握148户贫困户,157户非贫困户的情况,每天要住村,要去村里巡查……
“走!吃饭去!”她打断黄主任的话。
午饭后,她要下村,我们与她同行,路过县道与村道交汇处的小楼,她说:我就住楼上!原来楼下是农业服务站和卫生室,但大门紧闭,冷冷清清的,我暗自赞叹她的胆大。
沿小楼左侧前行约两公里是寨子口,下车沿村道徒步巡查,道路干净,好像才打扫过,她说:“村民们自发清扫,我们和村委会进行日常检查,要评比!”路上,不时有村民与她热情打招呼,站家门口的,更是真诚的叫去家里坐坐,这时岑美就会和他们聊上几句。走到一家院门外,一条皮毛发白的狗摇头摆尾跑来,她说:“这就是刘天培老人家!”
一个佝偻着背的男老人闻声从屋子里出来,杵着一只拐杖的女老人紧随后其后,岑美问“老太!今天头昏不?”老人说:“不昏!不昏!吃了你拿的天麻,一直没有昏过!”儿子忙着端凳子,招呼我们坐。狗围粘着岑美,不时用鼻子蹭一下她的腿,显得很亲昵。在摆谈中,我们得知老人还有个大儿子,大儿子唯一的女儿溺水死亡,小儿子有一男一女,享受着教育扶贫政策,都在上学,成绩也好。说到“政策”,老人对脱贫工作赞不绝口,虽然老人不善言辞,但说到岑美时,那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自然、真诚,眼睛里流淌着父母看女儿的神情。
我们提议到她家去看看,她很干脆地答应,拿出手机打通丈夫的电话,叫他拿出自己的好茶叶。
到了她家,我才知道,他丈夫是1989年入伍,1992年复员,加入公安队伍就在派出所工作,1996年执行抓捕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右脚髌骨骨折,2005年患痛风,实在不能坚持工作,2016年只好提前退休,现在双手严重畸形。说到岑美的脱贫攻坚工作,他说“担心啊!一家人都替她担心,怕她在单位和扶贫点两头跑不安全,又担心她在前沿工作组的安全,我叫他进村时多穿几次警服,让人家知道她是警察,多点安全系数!”
岑美说:“从去年10月起,包保民警不再参与原单位的工作,专管脱贫攻坚工作,不用两头跑了,只是管不了家!”
“家到是不用你管,管好你的脱贫攻坚工作,早一天回家就行了!”丈夫说。
岑美默默拿着一双棉拖鞋,温存的换下丈夫脚上那双不太厚实的,转身张罗晚饭去了。
看着岑美做家务的背影,看着这对恩爱的警察夫妻,我不禁想起冰心说的“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女人,就会少了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很多时候,一提起女警,人们就会想到影视片中的“霸王花”、“铿锵玫瑰”,其实她们更多的是岑美这样的内勤民警,干的是事无巨细的工作,她们倒像娟娟溪流日夜奔流不息;在工作中,她们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献身,可是对家人只有深深的歉意。她们和所有女人一样,渴望享受天伦之乐,渴望与丈夫长相厮守,渴望在父母面前撒撒娇,然而,很多时候她们不能,因为她们是警察,她们需要舍小家为大家,要能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展示的是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柴方平)
责编:卢生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