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学习一分钟】带您了解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2023年01月07日 09:09:29来源:黔西南宣传 作者:

  2022年12月28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位列其中。那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什么呢?小编带您了解下。

  什么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名称概念基于南北盘江夹江地带的黔西南地区“流域文化的整体性”(地域独立完整)、“历史、民族文化的丰富汇聚”(地方、民族交融历史)、“区域文化整体性辐射影响力”(作为黔文化的重要构成)而言。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基本范围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行政区划同,即整个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均可视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范围。其总面积约3.03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1万人,其中汉族户籍人口160余万,布依族户籍人口91万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有两个概念:一是黔西南州全境,二是以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核心的文化区域分布。

  这个区域的“保护区”概念,包含了所有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生态区域文化、自然生境等一系列要素。

  为什么要建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黔西南州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生态良好,民族文化极具特色且保存完整,是中国民族文化区域性存续不可多得的范本,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冶州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黔西南民族文化实行区域性、整体性保护意义重大。根据《贵州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黔文旅发〔2022〕22号),我州组织编写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并组织专家进行了审核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黔西南州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较为集中,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传承实践富有活力、氛围浓厚,当地民众广泛参与,认同感强,与民族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实物、场所保存利用良好,其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良性的发展空间,具备建设“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可行性和必备条件。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建设一个黔西南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民众认同、社会知誉度高、综合效益好,充分展示黔西南地方和民族文化魅力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黔西南地方、民族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体系,维护区域内文化生态系统平衡和完整。使黔西南地方和民族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各族人民宜居、宜业、生态、平安、幸福的黔西南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通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全面提高区域内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全社会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意识全面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显著增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目标实施路径是怎样的?

  第一,在州级层面,一年内完成保护区的区域划定、标识、宣传设计,并且作出保护区区域发展规划,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其他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链接,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中,实现区域内多种保护内涵的关联性分布。

  第二,各县在 16 个月内完成以 14 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核心区建设,要求国家级非遗所属申报地的县域主管部门,在原有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改变单一项目的保护,提升为区域性、整体性保护,切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传承活力。

  第三,在五年内完成整个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目标,完成非遗名录保护的区域化提升,完成与当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互动,完成专业保护和全区域民众保护联动与融合,并且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中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性支撑。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措施有哪些?

  一是科学制定“保护区”总体规划;

  二是依法对“保护区”进行整体性保护;

  三是依法对“保护区”重点区域进行整体性保护;

  四是强化“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

  五是加强黔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

  六是加强黔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

  七是加强“保护区”建设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八是加强黔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人才培养;

  九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文化保护区实践;

  十是对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差别性保护;十一是营造“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阶段性目标有哪些?

  01

  第一阶段:规划实验(2023年-2027年)

  目标:全面规划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明确各级保护范围、内容、措施和目标;加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借鉴国内其它先行保护区的经验,选择重点进行保护区保护实验。

  02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2028年-2032年)

  目标:全面落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各项规划,推广重点示范经验,全面展开保护工作。

  03

  第三阶段:常态保护(2033 年-2037 年)

  目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全面建成,进入常态保护阶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何分期实施?

  01

  第一阶段

  初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黔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体系及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

  开展全民文化生态保护宣传与教育,培养一批能胜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员;

  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使濒危和重要的黔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传承人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设施投入,建立一个区域性综合性的大型的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展示馆(厅)和传习所(室),建立一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特色学校,初步形成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网络;

  区域内全民参与文化生态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

  02

  第二阶段

  全面展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健全完善民族文化保护体系,形成稳定的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联动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厅)和传习所(室)的软硬件设施较为齐备;

  各类专题性的各种级别类型的民间和政府多类型投入的博物馆、陈列馆在州内各县展开建设;

  列入各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得到有效保护,各种交流活动良性开展,文化传承有序进行;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群体在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开展传习活动;

  黔西南民族文化影响较大;

  全社会文化生态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全州文化生态保护网络有效运行,文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03

  第三阶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全面建成,实现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数字化、法制化;

  “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传习场所建设达到规划标准,具有重要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黔西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得到完整的保护和传承,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成为全州各民族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建成若干个黔西南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和文化生态保护社区、村落,文化传承保护和社会经济生活协调发展,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和智慧融入现代生活;

  提高黔西南民族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各族民众的精神家园。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哪些保障措施?

  法律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

  来源:黔西南宣传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学习一分钟】带您了解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黔西南宣传 | 2023年01月07日 09:09:29 | 

  2022年12月28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位列其中。那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什么呢?小编带您了解下。

  什么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名称概念基于南北盘江夹江地带的黔西南地区“流域文化的整体性”(地域独立完整)、“历史、民族文化的丰富汇聚”(地方、民族交融历史)、“区域文化整体性辐射影响力”(作为黔文化的重要构成)而言。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基本范围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行政区划同,即整个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均可视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范围。其总面积约3.03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1万人,其中汉族户籍人口160余万,布依族户籍人口91万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有两个概念:一是黔西南州全境,二是以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核心的文化区域分布。

  这个区域的“保护区”概念,包含了所有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生态区域文化、自然生境等一系列要素。

  为什么要建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黔西南州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生态良好,民族文化极具特色且保存完整,是中国民族文化区域性存续不可多得的范本,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冶州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黔西南民族文化实行区域性、整体性保护意义重大。根据《贵州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黔文旅发〔2022〕22号),我州组织编写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并组织专家进行了审核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黔西南州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较为集中,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传承实践富有活力、氛围浓厚,当地民众广泛参与,认同感强,与民族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实物、场所保存利用良好,其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良性的发展空间,具备建设“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可行性和必备条件。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建设一个黔西南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民众认同、社会知誉度高、综合效益好,充分展示黔西南地方和民族文化魅力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黔西南地方、民族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体系,维护区域内文化生态系统平衡和完整。使黔西南地方和民族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各族人民宜居、宜业、生态、平安、幸福的黔西南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通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全面提高区域内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全社会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意识全面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显著增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目标实施路径是怎样的?

  第一,在州级层面,一年内完成保护区的区域划定、标识、宣传设计,并且作出保护区区域发展规划,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其他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链接,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中,实现区域内多种保护内涵的关联性分布。

  第二,各县在 16 个月内完成以 14 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核心区建设,要求国家级非遗所属申报地的县域主管部门,在原有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改变单一项目的保护,提升为区域性、整体性保护,切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传承活力。

  第三,在五年内完成整个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目标,完成非遗名录保护的区域化提升,完成与当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互动,完成专业保护和全区域民众保护联动与融合,并且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中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性支撑。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措施有哪些?

  一是科学制定“保护区”总体规划;

  二是依法对“保护区”进行整体性保护;

  三是依法对“保护区”重点区域进行整体性保护;

  四是强化“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

  五是加强黔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

  六是加强黔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

  七是加强“保护区”建设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八是加强黔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人才培养;

  九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文化保护区实践;

  十是对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差别性保护;十一是营造“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阶段性目标有哪些?

  01

  第一阶段:规划实验(2023年-2027年)

  目标:全面规划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明确各级保护范围、内容、措施和目标;加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借鉴国内其它先行保护区的经验,选择重点进行保护区保护实验。

  02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2028年-2032年)

  目标:全面落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各项规划,推广重点示范经验,全面展开保护工作。

  03

  第三阶段:常态保护(2033 年-2037 年)

  目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全面建成,进入常态保护阶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何分期实施?

  01

  第一阶段

  初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黔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体系及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

  开展全民文化生态保护宣传与教育,培养一批能胜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员;

  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使濒危和重要的黔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传承人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设施投入,建立一个区域性综合性的大型的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展示馆(厅)和传习所(室),建立一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特色学校,初步形成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网络;

  区域内全民参与文化生态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

  02

  第二阶段

  全面展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健全完善民族文化保护体系,形成稳定的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联动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厅)和传习所(室)的软硬件设施较为齐备;

  各类专题性的各种级别类型的民间和政府多类型投入的博物馆、陈列馆在州内各县展开建设;

  列入各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得到有效保护,各种交流活动良性开展,文化传承有序进行;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群体在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开展传习活动;

  黔西南民族文化影响较大;

  全社会文化生态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全州文化生态保护网络有效运行,文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03

  第三阶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全面建成,实现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数字化、法制化;

  “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传习场所建设达到规划标准,具有重要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黔西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得到完整的保护和传承,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成为全州各民族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建成若干个黔西南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和文化生态保护社区、村落,文化传承保护和社会经济生活协调发展,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和智慧融入现代生活;

  提高黔西南民族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各族民众的精神家园。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哪些保障措施?

  法律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

  来源:黔西南宣传

推荐阅读
廉洁黔西南  2022-12-10
兴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12-11
亮点黔西南  2022-12-14
亮点黔西南  2022-12-16
健康金州  2022-12-10
贵州兴仁公安交警  2022-12-17
兴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12-17
兴仁市社会防控办  2022-12-17
廉洁安龙  2022-12-19
黔西南宣传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