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街道:3000亩水稻开镰收割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眼下,兴义市马岭街道3000亩水稻陆续进入收获期,各村(社区)农户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脱粒、晾晒,田间地头一派繁忙,金色稻田奏响乡村振兴“丰收曲”。
在马岭街道平寨村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微风拂过,金色稻浪翻滚,阵阵稻香扑面而来。一大早,农户金保义便与家人一起走进稻田,挽起裤脚、手持镰刀,弯腰割稻、打捆搬运,动作娴熟利落。
“今年我家水稻收成不错,一亩能产1500斤左右,明年还想再多种两亩。”金保义说。
平寨村农户杨荣进同样忙碌不已。他家今年种了三四亩水稻,得益于当地良好的水源和土壤条件,一年可实行“水稻—红皮大蒜—毛豆”三季轮作。“这段时间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抢收水稻,今年产量比往年还要高一些。我家的稻子预计五天左右就能全部收完。”杨荣进说。
收割现场,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农,也有返乡帮忙的年轻身影。大家分工协作,割稻、脱粒、装袋、运输,配合默契,田野间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种植水稻已有30多年的农户杨荣凯介绍,当地水稻品质优良,新米上市后往往供不应求。“我家种了三四亩水稻,亩产1400到1500斤,新米4元一斤,一年起码能卖两千多斤米,收入有八九千元。”
马岭街道平寨村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平坦的地势、充足的水源,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优质的环境。今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1000亩,还打造了1个水稻超高产百亩示范点。经农业部专家现场测算,示范点水稻亩产达854公斤,全村水稻的平均亩产约690公斤。当地还推行“菜—稻—菜”种植模式,一年种植一季水稻、一季红皮大蒜、一季早熟毛豆,每亩土地年均收入超1万元,极大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马岭街道平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魏文兴介绍:“我们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产出的水稻品质好。今年水稻于9月中旬开始收割,目前农户都在抓紧采收。通过推行‘菜—稻—菜’的模式,有利于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让产业更加兴旺,同时助推乡村振兴。”
据介绍,2025年马岭街道水稻总种植面积3000亩,主要分布在平寨村、龙井村、光明村等5个村(社区),种植“露优330、泰优808、野香优系列、宜香优系列”等优质品种,9月12日正式开镰收割,采取“人工+机械化”方式收割。截至目前,农户正有序推进收割、晾晒工作,今年水稻平均亩产量约650公斤,总产量预计达195万公斤,较去年增长了5%,预计10月9日可完成全部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近年来,马岭街道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持续推广优质稻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不断提升粮食产量与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来源: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韦堂敏 陆全江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