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小黑”点亮下纳灰村夜经济
周末的夜幕刚刚降临,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下纳灰村的民族文化广场已热闹非凡。黔西南特色小吃的香气在街巷间飘散,非遗蜡染摊位前围满拍照的游客,篝火旁村民与游客手拉着手跳起竹竿舞,欢声笑语将乡村的夜晚装点得格外鲜活。这个曾经“天黑即闲”的村庄,正因一场充满乡土特色的民族文化集市焕发新生。
“现在游客来了有吃有玩,民宿生意越来越好,我们晚上还能约着姐妹跳舞,比以前热闹多啦!”村民江子琼脸上洋溢着喜悦。
如今的下纳灰村,白天是游客漫步万峰林、体验田间捕鱼的诗意田园;傍晚至深夜,民族文化广场便变身“欢乐海洋”,18家商户组成的小吃街烟火升腾,蜡染、扎染等文创摊位独具风情,篝火晚会与民谣表演轮番上演,让乡村的昼夜都充满活力。
夜市的兴起,为村民铺就了“家门口就业”的增收路。目前在下纳灰已有近30个村民前来摆摊。村民鸿英放弃了此前“累又不自由”的工作,在集市摆起冰粉摊:“现在一天收入很可观,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刚大学毕业的严竣镪也借着集市的免费摊位做起小吃生意:“既能赚外快,又能在家门口积累经验,特别好。”
这一切变化,源于被大家亲切称为“小黑”的00后青年封顺勇的一次“灵感迸发”。去年10月,在万峰林经营小店卖串串的他被村民的淳朴所打动,还参加了村里的三月三、六月六等活动。每次路过,村民总会热情塞给他各种食材,这份真诚让他萌生了为村子做事的想法。“万峰林白天风光好,夜晚却没地方玩,我想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夜市。”封顺勇说。
带着这份初心,他用三个月时间精心策划。为吸引商户入驻,封顺勇前后对接150多家商户,用建设家乡的情怀和专业能力打消商家疑虑,最终首批18家商户成功入驻。今年7月4日,集“吃、喝、玩、游、娱、购”于一体的民族文化集市正式开市。这里不仅有残疾人专属摊位、文创奇石展区,还有蜡染和扎染等非遗体验,中间的篝火与民族表演区更是成了游客与村民互动的核心舞台。
“我们的冲冲糕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现在每天能卖1000元左右,更让外地人知道了黔西南的特色美食。”陈嬢冲冲糕的老板陈明会正是封顺勇一家一家谈下来的商贩之一。
随着贵州避暑游高峰期到来,下纳灰村凭借凉爽气候、优美景色和丰富夜市活动“火力出圈”。来自重庆的游客柳珊一行16人体验后赞不绝口:“早上跑万峰林步道,晚上来赶集,烟火气浓,人文氛围热闹,小朋友跳竹竿舞玩得特别开心。”
据封顺勇介绍,开市以来每天有上千名游客到访,带动路边20-30家免费摊位、集市内10多家商户稳定经营,更间接拉动周边40-50家商铺增收,让40-50个家庭的腰包鼓了起来。目前,集市一期小吃街已成形,后期,集市还会升级打造,二期将会植入更多非遗元素,三期融入本地酒水、民谣等文化符号,让每个角落都充满文化底蕴。
从“天黑即闲”到“昼夜皆忙”,从“游客只看风景”到“深度体验文化”,00后青年封顺勇用青春力量点亮了乡村的夜晚。
来源: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洋翠 韦荣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