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群山叠翠迎高铁——黔西南:绘就宜居宜业宜游新图景
山地城市群山叠翠迎高铁 ——
黔西南:绘就宜居宜业宜游新图景
在贵州西南的喀斯特群山之间,以兴义为代表的山地城市集群正书写着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化新篇章。“十四五”以来,我州立足山地特色,在规划建设、城市更新、功能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外来客商的青睐、游客的赞誉与本地居民的幸福体验,共同勾勒出山地城镇化的生动图景。
打破山地地形束缚,以科学规划破解空间发展难题。兴义市精准锚定“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将城市建设与喀斯特地貌深度融合。在这里,北纬25度的黄金气候带与1200米宜居海拔完美契合,年均16℃的温和气温、全年100%的空气优良天数,让“中国最适宜人居城市”的称号实至名归。市民李先生对此深有感触:“我住在湾塘河附近,这几年湾塘河的水是越来越干净了,推窗就能见绿水青山,夏天不用空调也凉爽,沿着河边步道散步,满是清新空气和鸟语花香,这样的生活很惬意。”
“十四五”期间,我州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持续完善城市功能,让城市既有“颜值”更有“内涵”。作为承载几代兴义人记忆的“老字号”商业地标,街心花园历史文化街区的全面升级改造于2024年启动,遵循“修旧如旧、功能织补”的原则,拒绝大拆大建,实现历史风貌与现代功能的有机融合,改造后的街心花园迅速变身兴义文旅新地标。在城市建设中,兴义创新性打造“一城七景”格局,25公里范围内串联起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峡谷等多个核心景区,市区半小时可达各景点,实现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独特意境。
市民李先生周末常带着家人出游:“上午在景区赏峰林田园,下午回市区逛商圈吃美食,便捷又舒心。”兴义南站的建设更是融入“万峰林”地域文化元素,以现代钢结构美学打造城市新地标,即将成为展示黔西南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州聚焦文旅、体旅、康旅、桥旅融合发展。如期建成“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这座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加上625米的桥梁高度,让它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成为引流超级IP,“引爆”旅游市场。万峰林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黔西南州荣获“世界康养示范城市”称号,兴义地质公园获批“世界地质公园”。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城市注入强劲活力,全州接待过夜游客年均增长14.82%。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让外来客商纷至沓来。近年来,在东西部协作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选择在我州投资兴业。随着粤黔协作的不断深化,我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合作也将更加紧密。“黔西南州不仅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营商环境,更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和发展空间,我们正思考如何把黔西南州的布依族刺绣产品等布艺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来。”日前,在“粤企入黔”黔西南州投资环境分享会上,东莞优度箱包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应江看到了与黔西南州合作的新方向。
与此同时,城际公交网络不断完善。2024年9月28日,我州首条城际公交线路兴义至兴仁线开通,日均客流量稳定在1000人次以上,印证了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模式的成功;2025年1月24日,安龙至兴义线路正式开通,进一步织密区域交通网络;2025年3月,万峰畅行综合出行平台全面接入城际公交线路,实现购票、改签、查询数字化一站式服务,开启城际公交服务升级新篇章。
对于本地居民而言,获得感和幸福感在细微处不断提升。城市功能的完善让就医、求学、就业更加便捷,跨区域共享优质资源成为可能;生态环境的守护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日常,云海、霞光等自然景观融入生活日常;“加油文化”的传承与“笔山文脉”的赓续,让城市更有温度和底蕴。
山地城市群山叠翠迎高铁。即将通车的盘兴高铁,不仅标志着贵州“市市通高铁”目标圆满收官,更让兴义首次接入全国高速铁路网,顺利纳入贵阳“1至2小时高铁圈”,将彻底打破黔西南的交通瓶颈,便捷的交通、优质的生态、完善的配套,让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扎根于此,极大地提升区域通达性和投资吸引力。
盘兴高铁建成通车后,黔西南这座充满活力的山地城市集群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宜居宜业宜游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田倩
频道推荐
平台矩阵
会员登陆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