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兴义

兴义:“四举措”倾情服务搬迁群众

2018年06月28日 08:35:21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余光红

自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兴义市着力抓好“组织建设、惠民措施、就业创业、新市民培育”倾情服务搬迁群众,助推脱贫攻坚,共创搬迁硕果。

   抓组织建设,强服务。随着搬迁入住的人员越来越多,如何更好的服务和管理好搬迁群众,成为各安置点的头等大事。为此,兴义市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在安置点分别成立了1个党总支和6个党支部,并陆续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负责统筹抓好社区各项工作和对搬迁党员进行服务和管理。同时,引导群众自发组建社区居委会,负责做好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社区共建与协调等工作,进行自主管理。居委会在自主管理中,按照“区域规划、以房管人、重点监控、完善机制”的原则,探索出了“社区(党支部)+楼(组)长+群众”三级联创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将社区内的交通设施、公共场所、消防设施、楼群院落、居住人口等全部划分为若干个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由楼长、管理员,分工负责住户信息、安全信息、设施维护、社情民意征集等工作。现各安置点均呈现出事事有人管、诉求有人听、困难有人帮的景象。  

   抓惠民措施,强保障。搬迁是为了让群众生活得更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不因搬迁而负债。兴义市在确保搬迁户原享受的各种惠农补贴不变的前提下,及时将农村社会保障转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同时,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规定兑现相关补贴,并对搬迁户实施免收房屋维修基金、契税及水、电、闭路电视户头费;按“三个一点”即群众交一点、政府补一点、公司出一点的办法降低物管费;降低水价、免收5年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以及免收外县易地扶贫搬迁户火化费、墓穴费等优惠政策。教育部门根据学生数和安置点学校情况,按照就近和家长双向选择原则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学生安置到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就读,按规定享受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中职(高中)及以上“两助三免(补)”、凭卡免费乘车等优惠政策,不让任何一名适龄儿童因搬迁而失学。同时,在各安置点进一步完善了卫生服务站(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并按标准配备相关医疗设备和充实医务人员,为搬迁群众提供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搬迁户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还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十减免”以及六重医疗保障优惠政策。

   抓就业创业,促增收。贫困户搬迁后能否获得稳定的收入是脱贫的关键,兴义市围绕脱贫抓搬迁,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在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等方面下狠功夫。一方面通过与人力资源市场、创业帮扶中心、环卫、家政等机构和企业进行对接沟通,召开搬迁群众专场招聘会等,多渠道收集和开发就业门槛低、技能要求低的就业岗位2000余个,推荐就业1500余个。一方面对入驻安置点的企业在用地审批、场地招租、资金扶持上都给以较大的支持,先后引进新滢铁艺厂、唯独我有服装厂、藤编工艺厂等用工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1382个,已落户的峰和旅游公司的红木家具、山东商会的琉璃工艺品等项目,投产后预计可解决就业5000余人。同时,兴义市针对不同用工企业的需求精准开展培训,目前已成功培训十五期,培训3000多人,正陆续向用工企业输送。此外,对有创业愿望的群众,从政策、资金、资源上都给予大力支持,鼓励自主创业10余个,带动就业200余人。

   抓新市民培育,促转变。从农村到城市,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改变,更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行为习惯的变革,为此,兴义市开展了以提升群众文明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内生动力为主线的“文明讲堂”行动40余场次、“青春课堂”行动20余场次、“阳光扶志”行动20余场次;建立了以激发搬迁群众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为目的“文明网格”“卫生星级户”“社区文明户”“致富示范户”“道德模范户”等评选机制,大力培育新市民。目前,共计评选安置区文明卫生楼5栋,文明示范户93户、星级文明户24户、党员示范户2户、勤劳致富户11户、遵纪守法户9户、邻里互助户8户、家庭和睦户10户、诚实守信户12户,通过评比让还有“等靠要”“懒乱脏”思想的群众丢丢脸、出出汗,对做得好的在享受公共资源上给子优先优惠奖励,有效促进了搬迁群众改陋习、转观念、提素质、树新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家风、民风,快速融入城市新生活,共同构建幸福和谐的家园。

   (余光红)

责编:卢生龙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兴义:“四举措”倾情服务搬迁群众

亮点黔西南 | 2018年06月28日 08:35:21 | 余光红

自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兴义市着力抓好“组织建设、惠民措施、就业创业、新市民培育”倾情服务搬迁群众,助推脱贫攻坚,共创搬迁硕果。

   抓组织建设,强服务。随着搬迁入住的人员越来越多,如何更好的服务和管理好搬迁群众,成为各安置点的头等大事。为此,兴义市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在安置点分别成立了1个党总支和6个党支部,并陆续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负责统筹抓好社区各项工作和对搬迁党员进行服务和管理。同时,引导群众自发组建社区居委会,负责做好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社区共建与协调等工作,进行自主管理。居委会在自主管理中,按照“区域规划、以房管人、重点监控、完善机制”的原则,探索出了“社区(党支部)+楼(组)长+群众”三级联创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将社区内的交通设施、公共场所、消防设施、楼群院落、居住人口等全部划分为若干个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由楼长、管理员,分工负责住户信息、安全信息、设施维护、社情民意征集等工作。现各安置点均呈现出事事有人管、诉求有人听、困难有人帮的景象。  

   抓惠民措施,强保障。搬迁是为了让群众生活得更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不因搬迁而负债。兴义市在确保搬迁户原享受的各种惠农补贴不变的前提下,及时将农村社会保障转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同时,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规定兑现相关补贴,并对搬迁户实施免收房屋维修基金、契税及水、电、闭路电视户头费;按“三个一点”即群众交一点、政府补一点、公司出一点的办法降低物管费;降低水价、免收5年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以及免收外县易地扶贫搬迁户火化费、墓穴费等优惠政策。教育部门根据学生数和安置点学校情况,按照就近和家长双向选择原则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学生安置到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就读,按规定享受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中职(高中)及以上“两助三免(补)”、凭卡免费乘车等优惠政策,不让任何一名适龄儿童因搬迁而失学。同时,在各安置点进一步完善了卫生服务站(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并按标准配备相关医疗设备和充实医务人员,为搬迁群众提供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搬迁户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还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十减免”以及六重医疗保障优惠政策。

   抓就业创业,促增收。贫困户搬迁后能否获得稳定的收入是脱贫的关键,兴义市围绕脱贫抓搬迁,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在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等方面下狠功夫。一方面通过与人力资源市场、创业帮扶中心、环卫、家政等机构和企业进行对接沟通,召开搬迁群众专场招聘会等,多渠道收集和开发就业门槛低、技能要求低的就业岗位2000余个,推荐就业1500余个。一方面对入驻安置点的企业在用地审批、场地招租、资金扶持上都给以较大的支持,先后引进新滢铁艺厂、唯独我有服装厂、藤编工艺厂等用工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1382个,已落户的峰和旅游公司的红木家具、山东商会的琉璃工艺品等项目,投产后预计可解决就业5000余人。同时,兴义市针对不同用工企业的需求精准开展培训,目前已成功培训十五期,培训3000多人,正陆续向用工企业输送。此外,对有创业愿望的群众,从政策、资金、资源上都给予大力支持,鼓励自主创业10余个,带动就业200余人。

   抓新市民培育,促转变。从农村到城市,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改变,更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行为习惯的变革,为此,兴义市开展了以提升群众文明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内生动力为主线的“文明讲堂”行动40余场次、“青春课堂”行动20余场次、“阳光扶志”行动20余场次;建立了以激发搬迁群众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为目的“文明网格”“卫生星级户”“社区文明户”“致富示范户”“道德模范户”等评选机制,大力培育新市民。目前,共计评选安置区文明卫生楼5栋,文明示范户93户、星级文明户24户、党员示范户2户、勤劳致富户11户、遵纪守法户9户、邻里互助户8户、家庭和睦户10户、诚实守信户12户,通过评比让还有“等靠要”“懒乱脏”思想的群众丢丢脸、出出汗,对做得好的在享受公共资源上给子优先优惠奖励,有效促进了搬迁群众改陋习、转观念、提素质、树新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家风、民风,快速融入城市新生活,共同构建幸福和谐的家园。

   (余光红)

责编:卢生龙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