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专业艺术

布依扎染——黔西南的指尖记忆

2019年11月18日 15:38:09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

  “我们的作品完成啦!”

  扎染作品展示陈安彤摄

  “瞧瞧我的手艺”

  揉洗

  “比比哪块美”

  晾晒

  浸泡

  身为黔西南人,我们是幸福的。绵延的峰林、最本地味道的美食,还有浓郁民俗风情的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魅力金州最闪亮的名片。其中,最令人目光驻足的,莫过于少数民族同胞穿着的民族服饰,这些服饰或浑然天成或明艳动人,处处展示着属于黔西南独一份的民族文化,诉说着黔西南的指尖记忆。

  对少数民族服饰兴趣浓厚的我,在2019年秋天,时值2019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召开之际,参与到“锦绣家园——非遗体验展示”活动中去,接触到28名非遗传承人和350名布依族绣娘,她们向各方嘉宾展示了黔西南独特的非遗文化,而这其中的布依扎染文化,深深吸引了我,由此让我有了深入了解黔西南布依扎染的想法。

  了解扎染,首先要从什么是染开始。染是布依族古老的人工印染技术。它是诗意地栖居在黔西南大地上的人们,从植物知晓大自然的秘密,用大自然叙说故事。他们采集蓼蓝叶子,发酵后制成蓝色染料给布匹上色。在现代的织布和染布工艺尚未到达中国以前,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的贵州布依族人,早就开始了大量地使用蓼蓝去染制独属于他们的靛蓝色。

  而扎染,是布依族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它是在染的基础上,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

  扎结而出的每一种花,即便是有成百上千种,印染后的花纹却各有不同。这在机械印染工艺千篇一律的时代,就像是独属于手工印染的浪漫。

  为了对黔西南扎染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我“结缘”了“梭纳”团队。

  “梭”,是梭子,经纬交织,织出布匹;“纳”,是布依语里的“田园”,代表山村生活的智慧与美好。在这样一个富有深意的名字背后,是一群年轻人对扎染非遗文化的珍视以及传承之心。

  原来,“梭纳”团队一行人,曾走访和深度了解了多个黔西南现仍存有布依扎染传承技术的村寨。当“梭纳”前往蓝靛染传承人韦光弟的染布工坊参观时,扎染“无人传承”的消息,让整个团队感到“惶恐”。

  如何才能被大众所接受?这大概是每一个“无人传承”的“非遗”,都要面临的问题。“梭纳”,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式。

  “我希望我们的团队,就像梭子一样,一头连接着非遗传承人,另外一头连接着大众。用现代美学的观念,寻访山村,再造传统。”“梭纳”团队的熊雪宇如是说。

  “随着经济产业的发展,我们的非遗文化在不断地被人们遗忘,年轻人更是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少之又少,其实这真是让人很痛心的。”“梭纳”团队的封华金告诉记者:“所以我们决定去做梭纳非遗课堂,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去感受我们黔西南非遗文化的魅力,让民间文化的瑰宝能焕发新生。”

  为了更真切地感受扎染的魅力,记者参与了其中一节非遗课堂。一起上课的还有十余名全国各地报名,不同年龄段的人。短短几十分钟时间里,每一个人都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积极地动手参与其中。从浸湿布,到把布反复地折叠、捆、扎,再泡入蓝靛泥水中十五分钟,期间不停地揉捏让布更好地上色,然后揉洗、晾晒,一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手工扎染作品便由此完成。课堂真实还原了一个样样俱全的小型染坊,仿佛每一个人都置身在染缸旁操作。

  来非遗课堂体验的小菊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朋友参加了第一次课堂,在朋友圈晒了图后,她立马被吸引了,一向对服饰,尤其是少数民族服饰感兴趣的她,马上报了名。“扎染在生活里面已经很少能接触到了,我觉得这个体验课程很有意义。除此之外,这个技术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的服饰里,我准备下次带上白T恤来,自己手工做一件独一无二的衣服!今天我自己扎染的方巾我很满意,明天就戴上!”小菊女士满意地说道。

  带着女儿来参加非遗体验的廖小姐,本来是想将这个作为一次亲子活动,但是参加完之后她感触很深:“作为一个80后,我自己也是来了才知道什么是扎染,有幸亲自制作体验了一把。更别说我们的下一代了,他们对这些民族性的东西能接触到的机会越来越少。看着女儿在课堂上全程都很喜欢的样子,我觉得这项非遗活动真的可以多在孩子的课外教育里面普及,让扎染技术能传承并发扬下去,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019年11月中旬,梭纳·非遗体验课程,于兴义万峰林八音堂正式亮相。来自黔西南州晴隆县布依族非遗传承人李利老师担任主讲,由浅入深地讲述和带队体验扎染这一传统手艺。

  技艺代代相传,布匹绵延不绝。印染技艺的现代化表达,是连接山内外世界的桥梁,只有让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融合,才能让非遗向未来延续,让文化向外界推广。

  网友评论:

  @咖啡和牛奶:这么好玩的活动!等本大学狗放寒假回家一定要参加!我就是少数民族,但是家里人都不会这些民族技艺了,我自己对这一块儿是很感兴趣,放假一定学起来~

  @萌萌哒: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讲真,这句话超对!不同民族文化构成了我们多元璀璨的世界文明,咱们黔西南的扎染,也是其中之一呢,真是感到骄傲又自豪!

  @月亮之上:我老婆平时喜欢跳广场舞,就喜欢少数民族的衣服鞋子啊这些,我以为这个课堂只能女性报名来做,没想到男性也可以做,我就准备报名参加,扎染一块方巾送老婆。

  @盒子精的传说:我们黔西南是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聚居地,很多时候看到他们穿那些漂亮的民族服饰感觉都好漂亮啊,但不知道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现在有这样的体验课堂可太好了,不仅可以了解来源,还能亲自动手制作,真的是实践出真知了哈哈哈。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布依扎染——黔西南的指尖记忆

黔西南日报 | 2019年11月18日 15:38:09 | 

  “我们的作品完成啦!”

  扎染作品展示陈安彤摄

  “瞧瞧我的手艺”

  揉洗

  “比比哪块美”

  晾晒

  浸泡

  身为黔西南人,我们是幸福的。绵延的峰林、最本地味道的美食,还有浓郁民俗风情的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魅力金州最闪亮的名片。其中,最令人目光驻足的,莫过于少数民族同胞穿着的民族服饰,这些服饰或浑然天成或明艳动人,处处展示着属于黔西南独一份的民族文化,诉说着黔西南的指尖记忆。

  对少数民族服饰兴趣浓厚的我,在2019年秋天,时值2019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召开之际,参与到“锦绣家园——非遗体验展示”活动中去,接触到28名非遗传承人和350名布依族绣娘,她们向各方嘉宾展示了黔西南独特的非遗文化,而这其中的布依扎染文化,深深吸引了我,由此让我有了深入了解黔西南布依扎染的想法。

  了解扎染,首先要从什么是染开始。染是布依族古老的人工印染技术。它是诗意地栖居在黔西南大地上的人们,从植物知晓大自然的秘密,用大自然叙说故事。他们采集蓼蓝叶子,发酵后制成蓝色染料给布匹上色。在现代的织布和染布工艺尚未到达中国以前,生活在气候温暖湿润的贵州布依族人,早就开始了大量地使用蓼蓝去染制独属于他们的靛蓝色。

  而扎染,是布依族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它是在染的基础上,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

  扎结而出的每一种花,即便是有成百上千种,印染后的花纹却各有不同。这在机械印染工艺千篇一律的时代,就像是独属于手工印染的浪漫。

  为了对黔西南扎染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我“结缘”了“梭纳”团队。

  “梭”,是梭子,经纬交织,织出布匹;“纳”,是布依语里的“田园”,代表山村生活的智慧与美好。在这样一个富有深意的名字背后,是一群年轻人对扎染非遗文化的珍视以及传承之心。

  原来,“梭纳”团队一行人,曾走访和深度了解了多个黔西南现仍存有布依扎染传承技术的村寨。当“梭纳”前往蓝靛染传承人韦光弟的染布工坊参观时,扎染“无人传承”的消息,让整个团队感到“惶恐”。

  如何才能被大众所接受?这大概是每一个“无人传承”的“非遗”,都要面临的问题。“梭纳”,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式。

  “我希望我们的团队,就像梭子一样,一头连接着非遗传承人,另外一头连接着大众。用现代美学的观念,寻访山村,再造传统。”“梭纳”团队的熊雪宇如是说。

  “随着经济产业的发展,我们的非遗文化在不断地被人们遗忘,年轻人更是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少之又少,其实这真是让人很痛心的。”“梭纳”团队的封华金告诉记者:“所以我们决定去做梭纳非遗课堂,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去感受我们黔西南非遗文化的魅力,让民间文化的瑰宝能焕发新生。”

  为了更真切地感受扎染的魅力,记者参与了其中一节非遗课堂。一起上课的还有十余名全国各地报名,不同年龄段的人。短短几十分钟时间里,每一个人都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积极地动手参与其中。从浸湿布,到把布反复地折叠、捆、扎,再泡入蓝靛泥水中十五分钟,期间不停地揉捏让布更好地上色,然后揉洗、晾晒,一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手工扎染作品便由此完成。课堂真实还原了一个样样俱全的小型染坊,仿佛每一个人都置身在染缸旁操作。

  来非遗课堂体验的小菊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朋友参加了第一次课堂,在朋友圈晒了图后,她立马被吸引了,一向对服饰,尤其是少数民族服饰感兴趣的她,马上报了名。“扎染在生活里面已经很少能接触到了,我觉得这个体验课程很有意义。除此之外,这个技术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的服饰里,我准备下次带上白T恤来,自己手工做一件独一无二的衣服!今天我自己扎染的方巾我很满意,明天就戴上!”小菊女士满意地说道。

  带着女儿来参加非遗体验的廖小姐,本来是想将这个作为一次亲子活动,但是参加完之后她感触很深:“作为一个80后,我自己也是来了才知道什么是扎染,有幸亲自制作体验了一把。更别说我们的下一代了,他们对这些民族性的东西能接触到的机会越来越少。看着女儿在课堂上全程都很喜欢的样子,我觉得这项非遗活动真的可以多在孩子的课外教育里面普及,让扎染技术能传承并发扬下去,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019年11月中旬,梭纳·非遗体验课程,于兴义万峰林八音堂正式亮相。来自黔西南州晴隆县布依族非遗传承人李利老师担任主讲,由浅入深地讲述和带队体验扎染这一传统手艺。

  技艺代代相传,布匹绵延不绝。印染技艺的现代化表达,是连接山内外世界的桥梁,只有让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融合,才能让非遗向未来延续,让文化向外界推广。

  网友评论:

  @咖啡和牛奶:这么好玩的活动!等本大学狗放寒假回家一定要参加!我就是少数民族,但是家里人都不会这些民族技艺了,我自己对这一块儿是很感兴趣,放假一定学起来~

  @萌萌哒: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讲真,这句话超对!不同民族文化构成了我们多元璀璨的世界文明,咱们黔西南的扎染,也是其中之一呢,真是感到骄傲又自豪!

  @月亮之上:我老婆平时喜欢跳广场舞,就喜欢少数民族的衣服鞋子啊这些,我以为这个课堂只能女性报名来做,没想到男性也可以做,我就准备报名参加,扎染一块方巾送老婆。

  @盒子精的传说:我们黔西南是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聚居地,很多时候看到他们穿那些漂亮的民族服饰感觉都好漂亮啊,但不知道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现在有这样的体验课堂可太好了,不仅可以了解来源,还能亲自动手制作,真的是实践出真知了哈哈哈。

声明:转载此文的目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ldqxnw@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0-29
黔西南日报   2020-10-30
黔西南人才市场  2020-11-03
中共安龙县委组织部  2020-10-28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22
兴义市人民政府网  2020-11-23
义龙新区新闻中心  2020-11-05
中共晴隆县委组织部  2020-10-28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盘兴铁路项目部  2020-10-31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