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科技赋能解锁农业生产“新姿势”
连日来,兴义、兴仁、安龙、贞丰等地的田野上,处处涌动着现代农业生产的热潮。“良田、良机、良种、良法”的推广,还有科技赋能,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谷雨时节,兴义市万屯镇盘新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姜农们抢抓农时播种生姜,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村里引入无人机运输和机械化开沟等新技术,以科技赋能春耕生产,大幅提升了农事作业效率,为传统农耕注入了新活力。
种植户杨小赞难掩兴奋:“我们租的地比较零散,有些还不通公路,以前搬运物资太费劲,现在一台无人机,一天能顶20个人的搬运量,精准投放物资,轻松又高效,能供应50个人种植使用的物资,可帮了大忙!”
在卧戛村的生姜种植基地,开沟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标准化作业让沟渠笔直、深度均匀。种植大户邓波介绍:“机械化种植效率高,一台开沟机一天能种8亩地,而且种出来的姜形态好、产量高,比传统种植强太多了!”
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现场表示,后续,将根据生姜不同苗期、生长期特性,指导农户追肥、除草,并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全程跟踪服务,力保生姜优质高产。
在中国薏仁米之都兴仁市,科技特派员成为田间地头的常客。科技特派员们围绕薏仁米、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举办专题培训,用科技力量为农业发展增效赋能。
在巴铃镇大普村薏仁米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现场示范病虫害防治方法,手把手教农户如何辨别病虫害,正确使用农药,切实帮助农户提升科学种植水平。
“以前遇到病虫害,心里干着急,不知道咋办。现在有科技特派员指导,心里踏实多了,按照他们教的方法,今年薏仁米的长势明显比去年好。”大普村村民易立芬脸上笑意盈盈。
据了解,2025年兴仁市将选派21名以上科技特派员下沉基层,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科技服务在涉农乡镇实现全覆盖。这些来自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领域的专业人才,将深入田间地头与产业一线,围绕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种植等关键环节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用科技力量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全力助推兴仁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在位于安龙县春潭街道阳方社区的贵州蔬菜集团蔬菜种植基地里,嫩绿的菜心、水灵的黄瓜长势正好。科技人员正为农户讲解科学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知识。“这菜心要想长得好,施肥得讲究‘少食多餐’,不能一次施太多。”科技特派员邵吴霜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把肥料,示范着用量。
基地工人潘登美听得认真,不时提问:“那遇到菜青虫该咋防治呢?”
科技人员耐心解答:“咱们尽量用防虫网、诱虫灯这些物理方法,实在不行再选用低毒农药,还要注意安全间隔期。”
为了让农户更好地掌握新技术,安龙县还组织了多次现场观摩和培训活动。在一次无人机植保演示中,农户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看着无人机在田间低空飞过,均匀地喷洒着药剂,大家纷纷感叹科技的力量。
“以往人工打药费时费力,现在这无人机掠过田间,药雾均匀覆盖,效率提升了好几倍,以后咱扩大生产规模更有底气了!”贵州蔬菜集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先涛说。
安龙的田间技术课堂让农户收获满满,贞丰县则凭借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多元发展的新路子。
在贞丰县鲁贡镇的芒果园里,果农们正忙着疏果、套袋。“今年气候好,芒果坐果率高,得赶紧把小果、病果疏掉,保证剩下的果子又大又甜。”果农王大哥踩着木梯,双手灵活地穿梭在枝叶间,仔细摘除小果和病果,“现在政策真是贴心,政府不仅请来技术专家到果园手把手教管理,还搭建电商平台帮我们卖货。去年丰收季,通过直播间卖出上万斤芒果,单价涨了不少,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北盘江畔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也在进行着夏季管护。当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到基地务工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学习掌握现代种植技术,从传统农民成功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帮农户联系了优质的有机肥,还组织了技术培训,确保火龙果品质和产量。下一步,我们打算发展火龙果采摘游,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鲁容乡江育村百香果基地管理人员熊明锋说。
从兴义的智慧农机,到兴仁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从安龙的田间技术课堂,到贞丰的特色产业多元发展,让科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落地生根,一幅科技赋能解锁现代农业生产“新姿势”的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韦欢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