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黔西南州十年来文化工作扫描

2022年10月19日 08:06:15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程静瑜 宁清 廖玉凤 黔顺峰

守正创新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黔西南州十年来文化工作扫描


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大楼


册亨县布依戏戏师罗继祥(右一)在授徒传艺


晴隆县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图为中学生参加“阿妹戚托”舞蹈比赛。


望谟县群众参加布依族“六月六”节庆活动


兴义市布谷鸟服饰公司研发的“布谷鸟”系列服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历史机遇,争取项目,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使全州各族群众共享了改革成果,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着力构建文化精神家园

  “爸爸,下一个周末,我哪里也不想去了,你就带我去州图书馆看书吧!”

  2016年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就读于兴义市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冉小青,站在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高高的台阶上,高兴地指着州图书馆位置,对父亲说。

  “好的,今后的周末,我哪里也不带你去了,就带你来州图书馆看书。你看书,我也可以看书,还可以到展厅观看展览。”

  兴义市民冉先生,也高兴地回答着女儿。此后,每到周末,他们父女俩就手牵手,来到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五楼的州图书馆,或看书,或到其他楼层观展,各取所需。

  冉氏父女俩说的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坐落在兴义市桔山广场旁边。是一栋六层高的楼房,占地面积11388平方米,建筑面积44949平方米,框架结构,地上6层和地下2层。黔西南州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都在大楼里,免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广大市民的文化精神家园。

  该中心的建成使用,标志着黔西南州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迈向了以各族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只是全州文化建成丰硕成果的缩影。在全州3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均建有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中的24个为省级示范点。在全州141个乡镇(街道)、1401个行政村(居委会),均建有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同时,大力推行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把触角延伸到军营、校园、机关、企业等基层单位,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月光下,在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阿妹戚托小镇广场,在老营社区的新书屋里,在册亨县八渡镇各村的布依戏舞台上,在普安县茶源街道细寨村榕树广场,当地各族群众欢聚在一起,或演奏布依八音,或跳彝族舞蹈阿妹戚托,或对唱苗族情歌,到处呈现出一幅幅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新时代画卷。

  着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物沉睡千年,一展随即惊人。黔西南州博物馆馆长龙虎,站在桔山广场上,指着面前的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说,黔西南州博物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展陈文物由少到多、由单件到成套,蔚为壮观。

  龙虎透过玻璃罩子,用手指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车马,滔滔不绝地介绍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黔西南的交乐、万屯、铜鼓山等汉墓和遗址里,陆续出土了一大批汉朝时期的夜郎古国文物,共计15000余件。因没有博物馆展陈,这些珍贵文物,一直存放在木柜里,用木炭吸湿,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

  文物局积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争取更多经费保护文物。兴义鲁屯牌坊群、兴义刘氏庄园、兴义万屯汉墓群、龙广观音洞遗址、安龙明十八先生墓、普安铜鼓山遗址、茶马古道(三省联合申报)等7个文物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上之前的两处,全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9处16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建成后,为更好展现全州的历史文化,文物工作者编制了《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工作方案》,在博物馆进行展陈。

  2016年9月,博物馆开馆;2018年,进行提档升级,采取声、光、电、恒温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提升,展览共分三个单元六个展厅,展览面积3300平方米,成为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珍贵文物较多的汉代文物专题展之一,文物藏品从3000余件(套),增加到45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2件(套),二级文物15件(套),三级文物60件(套),一大批夜郎文物终于有了展现自己风采的窗口。

  2021年12月,博物馆进一步实施提档升级,“夜郎的疑问”考古成果展,向社会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全面展示了黔西南州夜郎考古成果,多次获得各级领导、文物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以前我们提到贵州,只能想到‘夜郎自大’‘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今天观看博物馆展陈的文物,让我惊喜万分,原来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也有上万年的文明历史,也有那么多精美无比的历史文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我真的是瞬间自信心、自豪感倍增!”在北京大学求学的研究生倪子悦,参观完展览后,指着橱窗里的抚琴俑,激动地说。

  从沈阳来兴义旅游的何先生,同样激动地表示:“观看了黔西南州博物馆展陈的文物,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对贵州兴义‘贫穷、落后’的印象,现在的兴义,道路通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真了不起!”

  文物必须用活,方能体现其价值。为用活文物,全州建成博物馆11个,展陈文物50000余件。从展陈的大批文物可以看出,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黔西南州不是文化的荒漠,而是文化的绿洲。一大批不同历史时期文物的展出,让文物活在博物馆里,活在广大民众的精神世界里。黔西南州也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贫困落后地区,而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后发赶超热土。

  留住文化根脉,托举民族未来。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科科长沈起安如数家珍:全州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5000多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项20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10项128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44项。多彩且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让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有的放矢。晴隆县三宝街道依托“阿妹戚托”民族民间舞蹈,被评为2021-2023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册亨县布依戏等7个艺术之乡,被评为2021-2023年“贵州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沈起安手捧一本刚刚出版的《静听那远古传来的声音——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故事》,继续介绍说,我们的非遗保护传承,走过了由静态到活态的历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任务之一,就是文化振兴,文化振兴的核心,就是要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是以人为本的活态遗产,因此,非遗最为有效的保护传承方式,即是活态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在活态保护。州民族文化中心主任金漫介绍说,为了用活非遗,州政府出台了《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意见》《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办法》等制度,从机制方面,确保非遗得到活态传承。

  在兴义市万峰林纳灰村的榕树广场,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有一群布依族民间艺人,自发地演奏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布依八音”曲牌《迎客调》《贺喜堂》等。在安龙县、册亨县、晴隆县的中小学,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布依武术、布依戏、苗族板凳舞、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均纳入民族文化进校园计划,并配有专业教师,编有乡土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传承。

  “这一次到深圳演出,我表演的节目是布依八音《卜黑当》,能与国内外的艺术团队同台表演,我感到十分荣耀。”2018年,黔西南州组织民族民间艺术团赴深圳,参加国际民间艺术交流演出,刚走下舞台的安龙县洒雨镇民间艺人韦利勇,还没有来得及放下乐器,就激动地对央视记者,道出了心里话,他的话语,充满自信、自豪。

  着力让文化活动惠之于民

  依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编排推送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族群众又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各族群众更加有获得感、幸福感。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黔西南州文广旅局公共文化科王开杰科长微笑着说,近年来,我们开展的群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从只在节日下乡,到常常下乡。还推出了“美丽金州·欢乐乡村”“美丽金州·激情广场”两个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擦亮品牌,广泛开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惠民,在城镇、乡村、企业、机关、军营,得到进一步落细落实。

  黔西南州文化馆副馆长汪立新,站在楼纳村的广场上,一边指挥工作人员安装音响,一边如数家珍地说,我们依托顶效镇楼纳村“四月八栽秧节”、望谟县“三月三”、贞丰县“六月六”、兴仁县“八月八”等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招募文化志愿者3000余人,指导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艺活动。文化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成为常态化,受益群众1500余万人次。

  传播文化,铸魂育人。汪立新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服务形式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过去把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建到乡镇或村寨,如今更进一步,把文化服务搬上“云端”,“云看展”、线上阅读、线上学习、数字化艺术作品资源……只要联通互联网,即可足不出户,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精神食粮。除了线上,农村大喇叭也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通过播放“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内容,进一步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民间艺人韦利奎说,自2016年开始,他参加了一至六届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一至五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系列演出活动,布依八音、苗族板凳舞、彝族舞蹈阿妹戚托等一大批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等56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嘉宾,与各民族艺术家合影留念,向外界展示了黔西南州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提升了黔西南州的美誉度。

  “‘布依八音’天籁之音的美誉,名不虚传。连续五年,我都到黔西南州参加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百听不厌,太美了!”站在万峰林国际会议中心的室外会场上,北京山水势至公司的王林峰先生,对于黔西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赞不绝口。

  着力创作精品力作

  黔西南州文艺创作不断从人民当中撷取创作素材,用艺术观照现实,创作了许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

  从书写小我,到书写大我。毛扬周是黔西南日报社的记者,视写作为第二生命,喜欢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他双手捧着自己刚出版的、描写脱贫攻坚的长篇小说《我从山中来》,娓娓道来:黔西南州的文学创作,从书写小我,到讴歌大我。时代需要艺术,艺术回应时代,时代在变,文艺作品创作主题也在变。黔西南州的文艺工作者从关注自然山水、个人情感抒发,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挖掘,一步步覆盖山地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文化扶贫、乡村振兴,黔西南州文艺创作道路越走越宽,一步步迈上了新台阶。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州作协副主席杨远康介绍说,黔西南州的文学创作,实施重点作品扶持机制,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创作从个体创作,到群体喷发,一发而不可收。2022年5月27日,黔西南州委宣传部、省作协联合在兴义举行新书发布会,旨在激励全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展现人民群众精神风貌、具有黔西南特点、老百姓喜爱的精品力作。这一次发布的新书,仅是2021年黔西南州的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时间节点,创作出版的。包括《历史的丰碑——贵州脱贫攻坚大纪实(黔西南州卷)》《星火照亮小康路》《坚信奋斗的力量》等12部文学作品。

  天道酬勤,硕果累累。接过州图书馆馆长陈诚颁发的新书收藏荣誉证书,州作协常务副主席牧之感慨地说,我们的文学创作,走过了从零星的报刊发表,到出版发行单行本,频获大奖、硕果累累的历程。文艺工作者勤奋好学,聚焦新时代主旋律,努力创作精品力作。戴时昌的报告文学《让石头开花的追梦人》,填补了黔西南州连续12届没有获得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的空白。

  牧之继续说,戴时昌的报告文学《姜仕坤》,再获贵州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三届贵州少数民族文学“金贵奖”,2017年度贵州省优秀文艺作品奖、第二届“中山古镇灯都杯·中国作家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踏地有痕》,获2018年首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奖。张国华、黄志才的报告文学《一个也不落下》,获首届贵州文学奖报告文学二等奖;李泽文的长篇小说《米鲁传奇》,杨远康的《飞天密码》,获首届贵州文学奖长篇小说三等奖;牧之的诗歌《福尧,福尧》,获贵州作家协会“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作家进行时征文大赛一等奖,等等。

  黔西南州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咏虹,组织排练的曲艺《半块银元》,参加贵州省杜鹃杯曲艺大赛,荣获二等奖。刘咏虹还声情并茂地说,另外,我们组织排演大型情景剧《布依八音》《纳央花开》,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荣获银奖;布依戏《音画布依》参加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展演;曲艺《军民同昂央》,荣获第八届贵州省文艺奖三等奖。

  黔西南州文联主席桂兵,陪同省文联主席欧阳黔森在贞丰采风时汇报说,要说黔西南州的文艺精品,岑岚及其人其作品,可以大书特书。他是贵州省第五批“四个一批”人才,曾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贵州省第三届德艺双馨文艺家,中国书协2012、2018年度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等表彰。其作品曾入展第三、五、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九届全国展、第十届全国展及第二、三届青年展等重大展览30多次,获第三届康有为奖最高奖等。

  着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田刚毅退休前,担任州文联主席,退休后任州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说到黔西南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他侃侃而谈:我州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长,文创产品不断丰富多样,市场供给不断翻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不竭的活力。

  田刚毅掰着指头介绍说,黔西南州文化产业走过六个发展阶段。

  文创产品从初加工到精深化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按照保护与利用并重原则,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结合文化旅游市场实际,组织开展布依族服饰产品研发,开发推出“铜车马”“黔小龙”“布谷鸟”“晴隆贵翠”“兴义鹅卵石雕”“安龙根雕”“古方红糖”等本土特色文旅商品,不断丰富文旅市场产品供给。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从无注册商标、无包装的低端化,逐渐向有注册商标、有精美包装的高端化迈进。

  文创产业从小规模到大企业阶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注册成立黔西南州文化旅游集团,该集团与阳光七星、上海申迪等产业集团的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旗下公司承接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文艺演出等活动。扶持和建设麻山记忆馆、便当园等一批乡愁馆,发挥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民族手工技艺和民族文化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

  文创基地从小作坊到大园区阶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申报“万峰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贵翠文化产业园”“贵州醇文化旅游基地”“普安县山地户外运动基地”“贞丰县土布小镇”等11个项目为贵州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并依托基地,研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系列文创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青睐。深挖布依族文化内涵,编排精品文艺节目《阿妈的绣花衣》《音画布依》《刷把舞》《布依圣境》等,在景区景点演出,结束了白天有景看、晚上没戏看的历史。

  产业链条从短小到加长阶段——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持续实施“锦绣计划”,建成册亨中华布依锦绣坊、贞丰者相土布小镇等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聚区,累计培养绣娘13.12万人,累计带动2万名贫困妇女就业,增收致富。创意雕刻形成了“晴隆贵翠”“兴义鹅卵石雕”“安龙根雕”等多个品牌,产业链进一步延长。

  康养产业从松散到成体系阶段——潮起宜踏浪,风正好扬帆。充分利用气候、温泉、森林、生态公园、中草药等文化资源,积极申报并获批“中国四季康养之都”“中国十大养生城市”。建设兴仁温泉养生小镇、安龙石斛养生小镇、兴义中医康养小镇、望谟地热资源开发项目等休闲养生旅游项目,兴仁市依托“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引进社会资本11亿元,建设以中医药疗养为主的马金河景区“薏品田园”食药康养旅游小镇。

  茶旅产品从无牌到品牌化阶段——没有最好,追求更好。积极探索“茶旅”发展模式,“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充分利用全州茶产业优势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产业。2022年,种植茶叶面积达50万余亩,总产量30万余吨,产值超10亿元。擦亮“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古茶树之乡”“黔茶第一春”等品牌,打造了“普安红”茶品牌,建成了世界茶源文化主题公园、天下·普安古茶城、布依茶源小镇、茶马古道等旅游项目。举办了“黔茶第一春”古茶文化节、全国瑜伽大赛、普安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投资兴业。

  兴义市布谷鸟民族服饰公司,坐落在兴义市风情一条街文创基地里,法人、布依服饰国家级传承人王菁,一边弯着腰,在染缸边为徒弟做示范,一边不停地说,从事非遗技艺保护与传承,一定要有自己的传承、制作产业基地,并依托基地接收弟子,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才能把掌握的技艺,一代代地保护传承下去。

  十年时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或许只是瞬间即逝的一个波涛,但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黔西南州而言,却是文化事业的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项目可谓从无到有,一步跨千年。随着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黔西南州无论是在自我认知上,还是在对外宣传上,已不是过去的夜郎自大,而是进一步坚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积厚成势,继往开来。

  江山留胜景,我辈复登临。金漫主任站在民族文化中心高高的台阶上,望着东方初升的太阳,目光炯炯有神,满怀信心地说,未来黔西南州文化事业将迈向何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各族群众定会在文化方面,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文/图 程静瑜 宁清 廖玉凤 黔顺峰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黔西南州十年来文化工作扫描

黔西南日报 | 2022年10月19日 08:06:15 | 程静瑜 宁清 廖玉凤 黔顺峰

守正创新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黔西南州十年来文化工作扫描


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大楼


册亨县布依戏戏师罗继祥(右一)在授徒传艺


晴隆县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图为中学生参加“阿妹戚托”舞蹈比赛。


望谟县群众参加布依族“六月六”节庆活动


兴义市布谷鸟服饰公司研发的“布谷鸟”系列服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黔西南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历史机遇,争取项目,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使全州各族群众共享了改革成果,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着力构建文化精神家园

  “爸爸,下一个周末,我哪里也不想去了,你就带我去州图书馆看书吧!”

  2016年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就读于兴义市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冉小青,站在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高高的台阶上,高兴地指着州图书馆位置,对父亲说。

  “好的,今后的周末,我哪里也不带你去了,就带你来州图书馆看书。你看书,我也可以看书,还可以到展厅观看展览。”

  兴义市民冉先生,也高兴地回答着女儿。此后,每到周末,他们父女俩就手牵手,来到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五楼的州图书馆,或看书,或到其他楼层观展,各取所需。

  冉氏父女俩说的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坐落在兴义市桔山广场旁边。是一栋六层高的楼房,占地面积11388平方米,建筑面积44949平方米,框架结构,地上6层和地下2层。黔西南州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都在大楼里,免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广大市民的文化精神家园。

  该中心的建成使用,标志着黔西南州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迈向了以各族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只是全州文化建成丰硕成果的缩影。在全州3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均建有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中的24个为省级示范点。在全州141个乡镇(街道)、1401个行政村(居委会),均建有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同时,大力推行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把触角延伸到军营、校园、机关、企业等基层单位,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月光下,在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阿妹戚托小镇广场,在老营社区的新书屋里,在册亨县八渡镇各村的布依戏舞台上,在普安县茶源街道细寨村榕树广场,当地各族群众欢聚在一起,或演奏布依八音,或跳彝族舞蹈阿妹戚托,或对唱苗族情歌,到处呈现出一幅幅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新时代画卷。

  着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物沉睡千年,一展随即惊人。黔西南州博物馆馆长龙虎,站在桔山广场上,指着面前的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说,黔西南州博物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展陈文物由少到多、由单件到成套,蔚为壮观。

  龙虎透过玻璃罩子,用手指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车马,滔滔不绝地介绍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黔西南的交乐、万屯、铜鼓山等汉墓和遗址里,陆续出土了一大批汉朝时期的夜郎古国文物,共计15000余件。因没有博物馆展陈,这些珍贵文物,一直存放在木柜里,用木炭吸湿,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

  文物局积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争取更多经费保护文物。兴义鲁屯牌坊群、兴义刘氏庄园、兴义万屯汉墓群、龙广观音洞遗址、安龙明十八先生墓、普安铜鼓山遗址、茶马古道(三省联合申报)等7个文物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上之前的两处,全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9处16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建成后,为更好展现全州的历史文化,文物工作者编制了《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工作方案》,在博物馆进行展陈。

  2016年9月,博物馆开馆;2018年,进行提档升级,采取声、光、电、恒温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提升,展览共分三个单元六个展厅,展览面积3300平方米,成为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珍贵文物较多的汉代文物专题展之一,文物藏品从3000余件(套),增加到45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2件(套),二级文物15件(套),三级文物60件(套),一大批夜郎文物终于有了展现自己风采的窗口。

  2021年12月,博物馆进一步实施提档升级,“夜郎的疑问”考古成果展,向社会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全面展示了黔西南州夜郎考古成果,多次获得各级领导、文物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以前我们提到贵州,只能想到‘夜郎自大’‘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今天观看博物馆展陈的文物,让我惊喜万分,原来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也有上万年的文明历史,也有那么多精美无比的历史文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我真的是瞬间自信心、自豪感倍增!”在北京大学求学的研究生倪子悦,参观完展览后,指着橱窗里的抚琴俑,激动地说。

  从沈阳来兴义旅游的何先生,同样激动地表示:“观看了黔西南州博物馆展陈的文物,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对贵州兴义‘贫穷、落后’的印象,现在的兴义,道路通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真了不起!”

  文物必须用活,方能体现其价值。为用活文物,全州建成博物馆11个,展陈文物50000余件。从展陈的大批文物可以看出,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黔西南州不是文化的荒漠,而是文化的绿洲。一大批不同历史时期文物的展出,让文物活在博物馆里,活在广大民众的精神世界里。黔西南州也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贫困落后地区,而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后发赶超热土。

  留住文化根脉,托举民族未来。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科科长沈起安如数家珍:全州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5000多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项20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10项128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44项。多彩且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让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有的放矢。晴隆县三宝街道依托“阿妹戚托”民族民间舞蹈,被评为2021-2023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册亨县布依戏等7个艺术之乡,被评为2021-2023年“贵州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沈起安手捧一本刚刚出版的《静听那远古传来的声音——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故事》,继续介绍说,我们的非遗保护传承,走过了由静态到活态的历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任务之一,就是文化振兴,文化振兴的核心,就是要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是以人为本的活态遗产,因此,非遗最为有效的保护传承方式,即是活态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在活态保护。州民族文化中心主任金漫介绍说,为了用活非遗,州政府出台了《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意见》《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办法》等制度,从机制方面,确保非遗得到活态传承。

  在兴义市万峰林纳灰村的榕树广场,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有一群布依族民间艺人,自发地演奏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布依八音”曲牌《迎客调》《贺喜堂》等。在安龙县、册亨县、晴隆县的中小学,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布依武术、布依戏、苗族板凳舞、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均纳入民族文化进校园计划,并配有专业教师,编有乡土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传承。

  “这一次到深圳演出,我表演的节目是布依八音《卜黑当》,能与国内外的艺术团队同台表演,我感到十分荣耀。”2018年,黔西南州组织民族民间艺术团赴深圳,参加国际民间艺术交流演出,刚走下舞台的安龙县洒雨镇民间艺人韦利勇,还没有来得及放下乐器,就激动地对央视记者,道出了心里话,他的话语,充满自信、自豪。

  着力让文化活动惠之于民

  依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编排推送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族群众又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各族群众更加有获得感、幸福感。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黔西南州文广旅局公共文化科王开杰科长微笑着说,近年来,我们开展的群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从只在节日下乡,到常常下乡。还推出了“美丽金州·欢乐乡村”“美丽金州·激情广场”两个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擦亮品牌,广泛开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惠民,在城镇、乡村、企业、机关、军营,得到进一步落细落实。

  黔西南州文化馆副馆长汪立新,站在楼纳村的广场上,一边指挥工作人员安装音响,一边如数家珍地说,我们依托顶效镇楼纳村“四月八栽秧节”、望谟县“三月三”、贞丰县“六月六”、兴仁县“八月八”等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招募文化志愿者3000余人,指导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艺活动。文化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成为常态化,受益群众1500余万人次。

  传播文化,铸魂育人。汪立新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服务形式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过去把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建到乡镇或村寨,如今更进一步,把文化服务搬上“云端”,“云看展”、线上阅读、线上学习、数字化艺术作品资源……只要联通互联网,即可足不出户,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精神食粮。除了线上,农村大喇叭也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通过播放“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内容,进一步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民间艺人韦利奎说,自2016年开始,他参加了一至六届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一至五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系列演出活动,布依八音、苗族板凳舞、彝族舞蹈阿妹戚托等一大批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等56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嘉宾,与各民族艺术家合影留念,向外界展示了黔西南州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提升了黔西南州的美誉度。

  “‘布依八音’天籁之音的美誉,名不虚传。连续五年,我都到黔西南州参加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百听不厌,太美了!”站在万峰林国际会议中心的室外会场上,北京山水势至公司的王林峰先生,对于黔西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赞不绝口。

  着力创作精品力作

  黔西南州文艺创作不断从人民当中撷取创作素材,用艺术观照现实,创作了许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

  从书写小我,到书写大我。毛扬周是黔西南日报社的记者,视写作为第二生命,喜欢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他双手捧着自己刚出版的、描写脱贫攻坚的长篇小说《我从山中来》,娓娓道来:黔西南州的文学创作,从书写小我,到讴歌大我。时代需要艺术,艺术回应时代,时代在变,文艺作品创作主题也在变。黔西南州的文艺工作者从关注自然山水、个人情感抒发,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挖掘,一步步覆盖山地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文化扶贫、乡村振兴,黔西南州文艺创作道路越走越宽,一步步迈上了新台阶。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州作协副主席杨远康介绍说,黔西南州的文学创作,实施重点作品扶持机制,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创作从个体创作,到群体喷发,一发而不可收。2022年5月27日,黔西南州委宣传部、省作协联合在兴义举行新书发布会,旨在激励全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展现人民群众精神风貌、具有黔西南特点、老百姓喜爱的精品力作。这一次发布的新书,仅是2021年黔西南州的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时间节点,创作出版的。包括《历史的丰碑——贵州脱贫攻坚大纪实(黔西南州卷)》《星火照亮小康路》《坚信奋斗的力量》等12部文学作品。

  天道酬勤,硕果累累。接过州图书馆馆长陈诚颁发的新书收藏荣誉证书,州作协常务副主席牧之感慨地说,我们的文学创作,走过了从零星的报刊发表,到出版发行单行本,频获大奖、硕果累累的历程。文艺工作者勤奋好学,聚焦新时代主旋律,努力创作精品力作。戴时昌的报告文学《让石头开花的追梦人》,填补了黔西南州连续12届没有获得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的空白。

  牧之继续说,戴时昌的报告文学《姜仕坤》,再获贵州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三届贵州少数民族文学“金贵奖”,2017年度贵州省优秀文艺作品奖、第二届“中山古镇灯都杯·中国作家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踏地有痕》,获2018年首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奖。张国华、黄志才的报告文学《一个也不落下》,获首届贵州文学奖报告文学二等奖;李泽文的长篇小说《米鲁传奇》,杨远康的《飞天密码》,获首届贵州文学奖长篇小说三等奖;牧之的诗歌《福尧,福尧》,获贵州作家协会“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作家进行时征文大赛一等奖,等等。

  黔西南州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咏虹,组织排练的曲艺《半块银元》,参加贵州省杜鹃杯曲艺大赛,荣获二等奖。刘咏虹还声情并茂地说,另外,我们组织排演大型情景剧《布依八音》《纳央花开》,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荣获银奖;布依戏《音画布依》参加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展演;曲艺《军民同昂央》,荣获第八届贵州省文艺奖三等奖。

  黔西南州文联主席桂兵,陪同省文联主席欧阳黔森在贞丰采风时汇报说,要说黔西南州的文艺精品,岑岚及其人其作品,可以大书特书。他是贵州省第五批“四个一批”人才,曾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贵州省第三届德艺双馨文艺家,中国书协2012、2018年度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等表彰。其作品曾入展第三、五、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九届全国展、第十届全国展及第二、三届青年展等重大展览30多次,获第三届康有为奖最高奖等。

  着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田刚毅退休前,担任州文联主席,退休后任州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说到黔西南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他侃侃而谈:我州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长,文创产品不断丰富多样,市场供给不断翻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不竭的活力。

  田刚毅掰着指头介绍说,黔西南州文化产业走过六个发展阶段。

  文创产品从初加工到精深化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按照保护与利用并重原则,文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结合文化旅游市场实际,组织开展布依族服饰产品研发,开发推出“铜车马”“黔小龙”“布谷鸟”“晴隆贵翠”“兴义鹅卵石雕”“安龙根雕”“古方红糖”等本土特色文旅商品,不断丰富文旅市场产品供给。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从无注册商标、无包装的低端化,逐渐向有注册商标、有精美包装的高端化迈进。

  文创产业从小规模到大企业阶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注册成立黔西南州文化旅游集团,该集团与阳光七星、上海申迪等产业集团的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旗下公司承接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文艺演出等活动。扶持和建设麻山记忆馆、便当园等一批乡愁馆,发挥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民族手工技艺和民族文化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

  文创基地从小作坊到大园区阶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申报“万峰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贵翠文化产业园”“贵州醇文化旅游基地”“普安县山地户外运动基地”“贞丰县土布小镇”等11个项目为贵州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并依托基地,研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系列文创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青睐。深挖布依族文化内涵,编排精品文艺节目《阿妈的绣花衣》《音画布依》《刷把舞》《布依圣境》等,在景区景点演出,结束了白天有景看、晚上没戏看的历史。

  产业链条从短小到加长阶段——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持续实施“锦绣计划”,建成册亨中华布依锦绣坊、贞丰者相土布小镇等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聚区,累计培养绣娘13.12万人,累计带动2万名贫困妇女就业,增收致富。创意雕刻形成了“晴隆贵翠”“兴义鹅卵石雕”“安龙根雕”等多个品牌,产业链进一步延长。

  康养产业从松散到成体系阶段——潮起宜踏浪,风正好扬帆。充分利用气候、温泉、森林、生态公园、中草药等文化资源,积极申报并获批“中国四季康养之都”“中国十大养生城市”。建设兴仁温泉养生小镇、安龙石斛养生小镇、兴义中医康养小镇、望谟地热资源开发项目等休闲养生旅游项目,兴仁市依托“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引进社会资本11亿元,建设以中医药疗养为主的马金河景区“薏品田园”食药康养旅游小镇。

  茶旅产品从无牌到品牌化阶段——没有最好,追求更好。积极探索“茶旅”发展模式,“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充分利用全州茶产业优势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产业。2022年,种植茶叶面积达50万余亩,总产量30万余吨,产值超10亿元。擦亮“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古茶树之乡”“黔茶第一春”等品牌,打造了“普安红”茶品牌,建成了世界茶源文化主题公园、天下·普安古茶城、布依茶源小镇、茶马古道等旅游项目。举办了“黔茶第一春”古茶文化节、全国瑜伽大赛、普安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投资兴业。

  兴义市布谷鸟民族服饰公司,坐落在兴义市风情一条街文创基地里,法人、布依服饰国家级传承人王菁,一边弯着腰,在染缸边为徒弟做示范,一边不停地说,从事非遗技艺保护与传承,一定要有自己的传承、制作产业基地,并依托基地接收弟子,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才能把掌握的技艺,一代代地保护传承下去。

  十年时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或许只是瞬间即逝的一个波涛,但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黔西南州而言,却是文化事业的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项目可谓从无到有,一步跨千年。随着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黔西南州无论是在自我认知上,还是在对外宣传上,已不是过去的夜郎自大,而是进一步坚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积厚成势,继往开来。

  江山留胜景,我辈复登临。金漫主任站在民族文化中心高高的台阶上,望着东方初升的太阳,目光炯炯有神,满怀信心地说,未来黔西南州文化事业将迈向何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各族群众定会在文化方面,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文/图 程静瑜 宁清 廖玉凤 黔顺峰

推荐阅读
亮点黔西南  2022-09-20
亮点黔西南  2022-09-21
黔西南日报   2022-09-25
亮点黔西南  2022-09-26
亮点黔西南  2022-09-28
廉洁黔西南  2022-10-01
黔西南福彩  2022-09-24
黔西南日报 中国黔西南  2022-10-01
富康集团文化宣传部  2022-09-23
亮点黔西南  202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