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2021年09月27日 08:29:39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龙启兵

  近年来,黔西南州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大力发扬新时期“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一手抓绿色发展,一手抓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彰显金山银山的“价值”,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空间格局绿色化。绿色发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并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紧密相关,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近年来,黔西南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净土生财”工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建成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薏仁米等6大特色种植产业481万亩,林下菌药种植22.4万亩,建成蔬菜育苗能力30万株以上集约化育苗基地24个、100亩以上相对集中规模化、生态化栽培示范蔬菜基地5.25万亩,全州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达53个,入驻园区企业累计522家,完成投资137亿元,实现总产值251亿元,销售收入约175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富民的喀斯特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子,形成“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的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生产方式绿色化。绿色的生产方式,既是人民长久的美好期盼,也是现实环境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黔西南州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实施“青山蓄财”工程,大力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工程,大力发展经果林、经济林等山地特色产业,全州共完成各类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营造林419.7万亩,实施森林抚育36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1.17%、面积达1542万亩。同时,按“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促进产业与生态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培育生态产业,实现了从“绿色复苏”到“绿色发展”的转变。

  生态文明制度化。近年来,黔西南州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先后出台20余项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全州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任务,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在制度保障下,通过实施“碧水纳财”工程,加快发展矿泉水、水疗养等涉水产业,全州主要河流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全州自然保护地面积120.8万亩,湿地保护面积29.5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64.5%,居全省第一。

  生态治理持续化。我州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全面整改,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禁捕、万峰湖综合执法治理、“两江一河”等重要区域综合治理。通过实施“蓝天添财”工程,加快发展生态养生、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大重点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对企业生产排放实行24小时环保在线监控,全州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在100%,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黔西南·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称号,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书写了天蓝、地绿、水清的黔西南环保答卷。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龙启兵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黔西南日报 | 2021年09月27日 08:29:39 | 龙启兵

  近年来,黔西南州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大力发扬新时期“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一手抓绿色发展,一手抓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彰显金山银山的“价值”,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空间格局绿色化。绿色发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并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紧密相关,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近年来,黔西南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净土生财”工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建成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薏仁米等6大特色种植产业481万亩,林下菌药种植22.4万亩,建成蔬菜育苗能力30万株以上集约化育苗基地24个、100亩以上相对集中规模化、生态化栽培示范蔬菜基地5.25万亩,全州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达53个,入驻园区企业累计522家,完成投资137亿元,实现总产值251亿元,销售收入约175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富民的喀斯特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子,形成“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的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生产方式绿色化。绿色的生产方式,既是人民长久的美好期盼,也是现实环境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黔西南州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实施“青山蓄财”工程,大力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工程,大力发展经果林、经济林等山地特色产业,全州共完成各类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营造林419.7万亩,实施森林抚育36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1.17%、面积达1542万亩。同时,按“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促进产业与生态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培育生态产业,实现了从“绿色复苏”到“绿色发展”的转变。

  生态文明制度化。近年来,黔西南州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先后出台20余项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全州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任务,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在制度保障下,通过实施“碧水纳财”工程,加快发展矿泉水、水疗养等涉水产业,全州主要河流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全州自然保护地面积120.8万亩,湿地保护面积29.5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64.5%,居全省第一。

  生态治理持续化。我州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全面整改,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禁捕、万峰湖综合执法治理、“两江一河”等重要区域综合治理。通过实施“蓝天添财”工程,加快发展生态养生、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大重点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对企业生产排放实行24小时环保在线监控,全州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在100%,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黔西南·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称号,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书写了天蓝、地绿、水清的黔西南环保答卷。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龙启兵

推荐阅读
中共黔西南州委组织部  2021-08-31
中共黔西南州委组织部  2021-09-12
晴隆县融媒体中心  2021-09-02
安龙县融媒体中心   2021-09-08
亮点黔西南  2021-09-11
贵州省委组织部  2021-09-18
薏乡兴仁  2021-09-18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2021-09-23
黔西南日报  2021-09-09
亮点黔西南  202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