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对盘江流域的影响

2020年07月15日 11:07:29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


安龙博物馆 丁洪军 摄


南明永历朝臣从广南到安龙路线图 唐保华 制

  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关南下,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会同南京六部官员,相继建立弘光、鲁王、隆武、绍武、永历、定武等政权,依托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历时近20年,史称“南明时期”。台湾郑氏集团更是视永历为正朔,一直使用永历年号,直至公元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历时近40年。在这40年时间里,中国大地经历了明王朝的倾覆,南方明朝势力和人民的顽强抵抗,满清贵族入主中原过程中的残酷镇压,最后达到中华民族又一次融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先生,参加2014年在安龙举办的“南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为什么要研究南明史》的主旨演讲,指出“按照(历史学上对)宋朝的说法,明朝的灭亡,应该在永历帝死后,就是在永历十六年,即为康熙元年。这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南明史,甚至长期被称为伪政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南明史的原因”。同时指出,“南明史是一段被抹杀的、被曲解的历史”,“南明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是值得研究的”。

  1652年,永历朝廷从广西经云南播迁到安龙,在这里建行都4年。地处西南边陲的盘江流域第一次就这么直接地与透彻全国大地的历史大变革、与中华民族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其历史意义、历史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安龙县教育局退休教师王仲坤在整理南明历史资料后,认为南明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后主要做了以下七件事:一是改安笼所为安龙府,提升安龙抗清政治中心地位和声望;二是整肃吏治,修补正统权威;三是奖挹良臣,开科取士;四是下诏调整地方建制,以拓展抗清势力;五是诰封亲臣及夫人,以慰忠臣;六是感化郑成功,台湾未旁落异族;七是大兴土木,建构地方文化。认为永历朝廷播迁安龙期间,“勤政政志卓著”,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昏庸、懦弱而无为的,对安龙影响巨大。清人抱阳生在《甲申朝事小纪·二编·卷一·桂藩始末》中是这样描述朱由榔在安龙的工作情况:“每遇盛寒,午夜犹与后同观本章。时极冷,袍衣单薄,持絮被拥之。且夙瘿痰疾,遇寒犹甚,王若不为意,孳孳以中兴为念。”

  本人以为,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对贵州西南盘江流域来说,其最大的影响应该是促进了盘江流域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推进了盘江流域改土归流的进程,为盘江流域的深入开发奠定了基础。

  纵观贵州西南盘江流域的历史进程,本人认为应与滇粤(桂)通道的开通与发展分不开。云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杨宗亮研究员在《元明清滇桂通道及其历史作用》一文中指出,滇桂(粤)通道“始于汉代,唐代进一步开拓,宋代是其鼎盛时期”,认为“明代从云南入广西之道有粤西路和罗平路”,其中粤西路又分为由昆明经通海、建水、广南而入广西的粤西左江路和由昆明经宜良、路南、弥勒、宝月关而入广西田州(今田东)的粤西右江路。而罗平路是由昆明东行经罗平入贵州兴义、安龙后,或由盘江水道入广西,或由陆路到田东后再经水道入南宁。

  本人认为,杨先生缺漏了由昆明经曲靖,入贵州后经普安、安南,再经省城贵阳,再南下经都匀府,再经南丹州而达广西的迂回通道,也就是经滇黔通道南下广西的迂回通道。本人认为,由昆明经曲靖、贵阳而达广西的应为滇粤(桂)通道左路,或叫滇粤(桂)通道北路,而粤西路应为滇粤(桂)通道右路,或者叫滇粤(桂)通道南路,罗平路理所当然就是滇粤(桂)通道中路。一般认为,南北盘江就是古牂牁江,滇粤通道中路就是《史记》中记载的昆明经牂牁江而达番禺的牂牁古道。牂牁古道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曾经因自杞国贩马而辉煌鼎盛过一段时期。

  元代以后,今贵州西南盘江流域相继由于矢部万户府、普山府、普安路、普安安抚司等机构管理,其政治中心一直在今盘州市一带,地处盘江流域腹地的滇粤通道中路(罗平路)就被荒废了。

  明代以后,特别是贵州建省以后,朝廷特别打通了由昆明经曲靖而达贵阳的滇贵道路,成为云南东出联络贵州、湖南甚至两粤的重要通道,地处盘江流域腹地的滇粤通道中路(罗平路)更加边缘化。为加强滇贵通道的管理,朝廷相继在贵州境内的滇贵道上建立了威清、平坝、普定、安庄、安南、普安等卫,也就是通称的“上六卫”,在贵州西南盘江流域的就有安南、普安二卫。其中,安南卫与永宁州州卫同城,设于今晴隆县境内,下设千户所5个,管理着今晴隆、普安、关岭一带地区,其中新兴所、新城所分别设置在今普安、兴仁县境;普安卫与普安州州卫同城,设置于今盘州市境内,管理着盘江流域腹地的兴义、安龙等地。当时,普安卫下设左、右、中、前、后、中左、中右等7个内所,另设平夷守御千户所、安南守御千户所、乐民守御千户所、安笼守御千户所等4个外所,其中平夷、乐民两所在今盘州市境,临云南省,而盘江流域腹地仅设有安笼、安南两个千户所。其中,安笼所设置于今安龙县城,安南所设置于今安龙、兴义交界处的杨那山下,而今贞丰、册亨、望谟及安龙、兴义南部沿江地区,均属广西岑氏土司领地。整个明代,盘江流域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在盘江流域北端的滇贵通道上(两州、两卫),盘江流域腹地是没有得到重视的,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比如安笼所,就是有一个读书的都要步行数百里到普安州学去附读。查遍明代诸朝《贵州通志》,安笼所在整个明代200余年间,仅出了张瓒、马钺两名举人,安南所还没有举人的记载。由广西岑氏土司管理今贞丰、册亨、望谟一带,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落后就可想而知了。这个格局一直贯穿整个明代,直至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后才被打破。

  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建立行都近4年时间,改安笼千户所为安龙府,设立教育和考试机构,开科取士。追随永历朝廷来到黔西南地区的汉族知识分子,或在永历朝廷任官,或在永历朝廷离开安龙后,隐居山林,教书育人,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引入偏僻的黔西南地区,黔西南地区由此出现了教育文化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使安龙一举成为全国抗清斗争的政治中心和黔西南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地处西南边陲的盘江流域第一次如此直接地与整个中华大地的历史之大变革联系在了一起,往日不受待见的蛮荒之地,一下子成为全国抗清斗争的中心,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由此也为安龙成为盘江流域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奠定基础,为盘江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埋下了伏笔。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南明永历十二年),清廷命明降将吴三桂、洪承畴加快对盘踞在西南地区的南明政权的围剿与镇压。6月,清军大举进攻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和贵州。11月,清将卓布泰在安龙府城南凉水井一带击败南明守将李成爵,攻取安龙府,改安龙府为安笼所。但此时的安笼所已不是明代的安笼所,由于受到永历朝廷在此建行宫的影响,教育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城市建设也得到扩展,最为关键的是这个地处西南边陲的小小千户所已经进入清朝最高统治者的视野,其政治、军事地位就在此后的发展中逐步凸显出来。

  首先凸现出来的是其军事地位。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后,其依附的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先后在安龙周围布置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先后发生了李定国与关有才之间的田州之战、李定国与孙可望之间的交水之战、清廷与李定国守军之后的凉水井之战、鸡公背之战、罗炎河之战,数十万部队在这里厮杀、倾轧、毁灭,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安龙展开的。1659年,清政府改安笼千户所为千总,设安笼游击驻所城,直隶于贵州提督,安龙由此成为贵州西南盘江流域的军事中心。1665年(清康熙四年),清政府裁撤安笼游击,设安笼镇总兵,直隶于贵州提督,安龙由此成为贵州省境4个兵镇之一。

  随着盘江流域军事中心的南移,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10月,清政府裁撤安南、安笼二所,设南笼厅,驻安南所城,隶贵阳府。1671年(康熙十年)12月,贵州巡抚曹申吉改南笼厅隶安顺府,通判移驻安笼所城,为安龙成为盘江流域的政治中心奠定了基础。

  随着盘江流域军事、政治中心的南移,清朝政府与广西岑氏土司之间的矛盾也显现出来,也使得盘江流域的改土归流步伐加快,清政府先是提高安笼镇的军事地位,受云南、贵州、广西三省节制,监视岑氏土司的行动,后又在公元1727年(清雍正五年)彻底消除了岑氏土司世职,以南盘江为贵州、广西界,划南盘江北原岑氏土司地置永丰州,并滇贵通道上之安南县、普安州、普安县等地,设南笼府驻于盘江腹地的安龙,盘江流域政治中心也由此实现南移。试想,如果不是永历朝廷播迁至安笼所,扩展安笼所城,清朝政府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个千户所,要知道明代以来的盘江流域有两个州、两个卫,从明初至明末,已经经营了几百年,安笼当时仅为千户所,与其相同级别的,也还有乐民、安南、平夷等几个所。可以这样说,是永历朝廷播迁驻跸安龙,才促成了盘江流域军事中心的南移,由此也加快了盘江流域改土归流的进程。如果不是军事中心南移靠近了岑氏土司的领地,激化朝廷与土司之间的矛盾,我想清政府也不会迫不及待地,在盘江流域实施改土归流政策。要知道,广西岑氏土司在清廷收复安龙的过程中是有功的。

  随着盘江流域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地处盘江流域腹地的兴义、兴仁、贞丰等地逐渐发展起来。后来,随着兴仁、兴义等地的兴起,在民国以后,盘江流域的政治中心先后迁至兴仁、兴义,逐渐形成了今天盘江流域的政治、文化格局。也就是说,是永历朝廷播迁到安龙,才促进了盘江流域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推动了盘江腹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说完了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对盘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深刻影响,我们再回到南明历史本身,就像毛佩琦老师所说,“南明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是值得研究的”。在南明历史短短的40年间,中国社会在巨大变革中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文化的碰撞、交融和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探讨、思索和深入研究。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开展南明历史研究是发掘地方历史文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巩固和发展脱贫攻坚产业、乡村振兴,旅游文化产业当是重中之重。就永历朝廷播迁安龙来说,虽然在安龙驻跸时间只有短短的4年,但在此期间有党争、有宫斗、有科考,有正义的张扬,也有官场的黑暗与丑恶,故事丰富,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升华。(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唐保华)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对盘江流域的影响

黔西南日报 | 2020年07月15日 11:07:29 | 


安龙博物馆 丁洪军 摄


南明永历朝臣从广南到安龙路线图 唐保华 制

  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关南下,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会同南京六部官员,相继建立弘光、鲁王、隆武、绍武、永历、定武等政权,依托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历时近20年,史称“南明时期”。台湾郑氏集团更是视永历为正朔,一直使用永历年号,直至公元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历时近40年。在这40年时间里,中国大地经历了明王朝的倾覆,南方明朝势力和人民的顽强抵抗,满清贵族入主中原过程中的残酷镇压,最后达到中华民族又一次融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先生,参加2014年在安龙举办的“南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为什么要研究南明史》的主旨演讲,指出“按照(历史学上对)宋朝的说法,明朝的灭亡,应该在永历帝死后,就是在永历十六年,即为康熙元年。这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南明史,甚至长期被称为伪政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南明史的原因”。同时指出,“南明史是一段被抹杀的、被曲解的历史”,“南明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是值得研究的”。

  1652年,永历朝廷从广西经云南播迁到安龙,在这里建行都4年。地处西南边陲的盘江流域第一次就这么直接地与透彻全国大地的历史大变革、与中华民族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其历史意义、历史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安龙县教育局退休教师王仲坤在整理南明历史资料后,认为南明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后主要做了以下七件事:一是改安笼所为安龙府,提升安龙抗清政治中心地位和声望;二是整肃吏治,修补正统权威;三是奖挹良臣,开科取士;四是下诏调整地方建制,以拓展抗清势力;五是诰封亲臣及夫人,以慰忠臣;六是感化郑成功,台湾未旁落异族;七是大兴土木,建构地方文化。认为永历朝廷播迁安龙期间,“勤政政志卓著”,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昏庸、懦弱而无为的,对安龙影响巨大。清人抱阳生在《甲申朝事小纪·二编·卷一·桂藩始末》中是这样描述朱由榔在安龙的工作情况:“每遇盛寒,午夜犹与后同观本章。时极冷,袍衣单薄,持絮被拥之。且夙瘿痰疾,遇寒犹甚,王若不为意,孳孳以中兴为念。”

  本人以为,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对贵州西南盘江流域来说,其最大的影响应该是促进了盘江流域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推进了盘江流域改土归流的进程,为盘江流域的深入开发奠定了基础。

  纵观贵州西南盘江流域的历史进程,本人认为应与滇粤(桂)通道的开通与发展分不开。云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杨宗亮研究员在《元明清滇桂通道及其历史作用》一文中指出,滇桂(粤)通道“始于汉代,唐代进一步开拓,宋代是其鼎盛时期”,认为“明代从云南入广西之道有粤西路和罗平路”,其中粤西路又分为由昆明经通海、建水、广南而入广西的粤西左江路和由昆明经宜良、路南、弥勒、宝月关而入广西田州(今田东)的粤西右江路。而罗平路是由昆明东行经罗平入贵州兴义、安龙后,或由盘江水道入广西,或由陆路到田东后再经水道入南宁。

  本人认为,杨先生缺漏了由昆明经曲靖,入贵州后经普安、安南,再经省城贵阳,再南下经都匀府,再经南丹州而达广西的迂回通道,也就是经滇黔通道南下广西的迂回通道。本人认为,由昆明经曲靖、贵阳而达广西的应为滇粤(桂)通道左路,或叫滇粤(桂)通道北路,而粤西路应为滇粤(桂)通道右路,或者叫滇粤(桂)通道南路,罗平路理所当然就是滇粤(桂)通道中路。一般认为,南北盘江就是古牂牁江,滇粤通道中路就是《史记》中记载的昆明经牂牁江而达番禺的牂牁古道。牂牁古道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曾经因自杞国贩马而辉煌鼎盛过一段时期。

  元代以后,今贵州西南盘江流域相继由于矢部万户府、普山府、普安路、普安安抚司等机构管理,其政治中心一直在今盘州市一带,地处盘江流域腹地的滇粤通道中路(罗平路)就被荒废了。

  明代以后,特别是贵州建省以后,朝廷特别打通了由昆明经曲靖而达贵阳的滇贵道路,成为云南东出联络贵州、湖南甚至两粤的重要通道,地处盘江流域腹地的滇粤通道中路(罗平路)更加边缘化。为加强滇贵通道的管理,朝廷相继在贵州境内的滇贵道上建立了威清、平坝、普定、安庄、安南、普安等卫,也就是通称的“上六卫”,在贵州西南盘江流域的就有安南、普安二卫。其中,安南卫与永宁州州卫同城,设于今晴隆县境内,下设千户所5个,管理着今晴隆、普安、关岭一带地区,其中新兴所、新城所分别设置在今普安、兴仁县境;普安卫与普安州州卫同城,设置于今盘州市境内,管理着盘江流域腹地的兴义、安龙等地。当时,普安卫下设左、右、中、前、后、中左、中右等7个内所,另设平夷守御千户所、安南守御千户所、乐民守御千户所、安笼守御千户所等4个外所,其中平夷、乐民两所在今盘州市境,临云南省,而盘江流域腹地仅设有安笼、安南两个千户所。其中,安笼所设置于今安龙县城,安南所设置于今安龙、兴义交界处的杨那山下,而今贞丰、册亨、望谟及安龙、兴义南部沿江地区,均属广西岑氏土司领地。整个明代,盘江流域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在盘江流域北端的滇贵通道上(两州、两卫),盘江流域腹地是没有得到重视的,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比如安笼所,就是有一个读书的都要步行数百里到普安州学去附读。查遍明代诸朝《贵州通志》,安笼所在整个明代200余年间,仅出了张瓒、马钺两名举人,安南所还没有举人的记载。由广西岑氏土司管理今贞丰、册亨、望谟一带,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落后就可想而知了。这个格局一直贯穿整个明代,直至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后才被打破。

  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建立行都近4年时间,改安笼千户所为安龙府,设立教育和考试机构,开科取士。追随永历朝廷来到黔西南地区的汉族知识分子,或在永历朝廷任官,或在永历朝廷离开安龙后,隐居山林,教书育人,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引入偏僻的黔西南地区,黔西南地区由此出现了教育文化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使安龙一举成为全国抗清斗争的政治中心和黔西南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地处西南边陲的盘江流域第一次如此直接地与整个中华大地的历史之大变革联系在了一起,往日不受待见的蛮荒之地,一下子成为全国抗清斗争的中心,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由此也为安龙成为盘江流域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奠定基础,为盘江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埋下了伏笔。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南明永历十二年),清廷命明降将吴三桂、洪承畴加快对盘踞在西南地区的南明政权的围剿与镇压。6月,清军大举进攻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和贵州。11月,清将卓布泰在安龙府城南凉水井一带击败南明守将李成爵,攻取安龙府,改安龙府为安笼所。但此时的安笼所已不是明代的安笼所,由于受到永历朝廷在此建行宫的影响,教育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城市建设也得到扩展,最为关键的是这个地处西南边陲的小小千户所已经进入清朝最高统治者的视野,其政治、军事地位就在此后的发展中逐步凸显出来。

  首先凸现出来的是其军事地位。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后,其依附的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先后在安龙周围布置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先后发生了李定国与关有才之间的田州之战、李定国与孙可望之间的交水之战、清廷与李定国守军之后的凉水井之战、鸡公背之战、罗炎河之战,数十万部队在这里厮杀、倾轧、毁灭,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安龙展开的。1659年,清政府改安笼千户所为千总,设安笼游击驻所城,直隶于贵州提督,安龙由此成为贵州西南盘江流域的军事中心。1665年(清康熙四年),清政府裁撤安笼游击,设安笼镇总兵,直隶于贵州提督,安龙由此成为贵州省境4个兵镇之一。

  随着盘江流域军事中心的南移,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10月,清政府裁撤安南、安笼二所,设南笼厅,驻安南所城,隶贵阳府。1671年(康熙十年)12月,贵州巡抚曹申吉改南笼厅隶安顺府,通判移驻安笼所城,为安龙成为盘江流域的政治中心奠定了基础。

  随着盘江流域军事、政治中心的南移,清朝政府与广西岑氏土司之间的矛盾也显现出来,也使得盘江流域的改土归流步伐加快,清政府先是提高安笼镇的军事地位,受云南、贵州、广西三省节制,监视岑氏土司的行动,后又在公元1727年(清雍正五年)彻底消除了岑氏土司世职,以南盘江为贵州、广西界,划南盘江北原岑氏土司地置永丰州,并滇贵通道上之安南县、普安州、普安县等地,设南笼府驻于盘江腹地的安龙,盘江流域政治中心也由此实现南移。试想,如果不是永历朝廷播迁至安笼所,扩展安笼所城,清朝政府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个千户所,要知道明代以来的盘江流域有两个州、两个卫,从明初至明末,已经经营了几百年,安笼当时仅为千户所,与其相同级别的,也还有乐民、安南、平夷等几个所。可以这样说,是永历朝廷播迁驻跸安龙,才促成了盘江流域军事中心的南移,由此也加快了盘江流域改土归流的进程。如果不是军事中心南移靠近了岑氏土司的领地,激化朝廷与土司之间的矛盾,我想清政府也不会迫不及待地,在盘江流域实施改土归流政策。要知道,广西岑氏土司在清廷收复安龙的过程中是有功的。

  随着盘江流域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地处盘江流域腹地的兴义、兴仁、贞丰等地逐渐发展起来。后来,随着兴仁、兴义等地的兴起,在民国以后,盘江流域的政治中心先后迁至兴仁、兴义,逐渐形成了今天盘江流域的政治、文化格局。也就是说,是永历朝廷播迁到安龙,才促进了盘江流域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推动了盘江腹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说完了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对盘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深刻影响,我们再回到南明历史本身,就像毛佩琦老师所说,“南明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是值得研究的”。在南明历史短短的40年间,中国社会在巨大变革中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文化的碰撞、交融和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探讨、思索和深入研究。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开展南明历史研究是发掘地方历史文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巩固和发展脱贫攻坚产业、乡村振兴,旅游文化产业当是重中之重。就永历朝廷播迁安龙来说,虽然在安龙驻跸时间只有短短的4年,但在此期间有党争、有宫斗、有科考,有正义的张扬,也有官场的黑暗与丑恶,故事丰富,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升华。(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唐保华)

推荐阅读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1-05-17
中共黔西南州委组织部  2021-05-29
兴义市公安局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2021-05-31
中共晴隆县委组织部  2021-05-28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2021-05-17
兴义市教育局  2021-05-14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亮点黔西南  2021-05-24
黔西南公安  2021-05-27
中共黔西南州委组织部  2021-06-01
亮点黔西南  202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