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州直

晴隆二战史专家陈亚林:一生守望24道拐(图)

陈亚林:研究传播晴隆24道拐第一人

亮点黔西南网 江华 
 24道拐.jpg

被专家认定为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最著名的交通图片--贵州晴隆24道拐。(资料图片) 

    贵州晴隆“24道拐”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次年竣工。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二战时期,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要经“24道拐”的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和重庆。24道拐成了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线,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又称“历史的弯道”。日寇曾多次派飞机对24道拐公路进行轰炸,欲截断黔滇咽喉。蒋介石在重庆发表《中印公路接通的意义》的讲话,将滇黔公路重新命名为“史迪威公路”。“24道拐”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多年前,我在昆明一次中国二战图片展览上见到,偌大的展厅正中,一幅约宽80厘米、高150厘米的图片,是面积最大、吸引观看人最多到的一幅,画面就是美军记者拍摄的晴隆24道拐,无数车辆奋力盘山爬行,场面震撼,令人仿佛进入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图片文字说明中有这样的话,有专家说,晴隆24道拐,可能是中国二战最著名的交通图片,是中美两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的真实写照。以前一直以为24道拐在云南或缅甸的二战史专家、云南人戈叔亚,寻找了多年才于2002年在贵州晴隆找到24道拐,纠正了一个57年的谬误,了却了一生心愿。后来美国、中国不少专家、二战老兵及后代,游客前来瞻仰、缅怀。30集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现正在晴隆及24道拐拍摄。

    晴隆24道拐,现在是一张世界名片,闻名遐迩、蜚声中外。

    而对24道拐、晴隆二战史的收集、采写、整理、讲解、传播的最认真、最用心、最努力的人,就是晴隆文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陈亚林。51岁的陈亚林是24道拐、晴隆二战史专家,他自从参加1987年全国第二届文物普查开始与24道拐打交道以来,至现在已经27年了。对24道拐,他情有独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有嘉宾到,他被公派讲解;有陌生人来游览,他也会富有激情的介绍。关于24道拐的信息采集,有公派的他去;没有公派时,只要有价值,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前往。

    读了晴隆知名新闻工作者杨浩的通讯《陈亚林:一生守望24道拐》,我更坚信:

    陈亚林,研究、传播晴隆24道拐第一人!

陈亚林:一生守望24道拐

杨浩

图为陈亚林在24道拐。黄东川 摄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城南一公里处的24拐,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中,它象征着抗战的艰辛和曲折,无声讲述着中美军民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那段血与火、正义战胜邪恶的艰难岁月。如今的24道拐,作为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晴隆的一张世界名片早已闻名海内外,而从“24道拐”的“被发现”,直至今天的声名鹊起,与陈亚林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无悔付出息息相关,他说,这一生都将注定守望24道拐,直至生命的终点。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