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兴义

关于印发兴义市义龙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3年02月16日 11:05:49来源:兴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兴义市义龙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开发区、各国有企业:

  《兴义市义龙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兴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兴义市义龙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全面落实《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黔西南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工作任务,全力在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结合我市(区)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紧扣“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机遇,坚持“适度超前、系统推进、数据互通、市场推动”的原则,构建高层次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二)主要目标

  2022-2023年,全市(区)标准机架数达到0.6万架,累计建成5G(逻辑)基站2000个,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5个,全市(区)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6.4万公里,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010Gbps,累计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0万个,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5家,集聚软件及相关人才30人。2023年,完成万峰湖库区视频监控建设、接入,新建智能充电基础设施166个,完善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信息管理平台。

  到2024年,全市(区)标准机架数达到2万架,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个,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15个,全市(区)通信光缆总长度力争达到8万公里,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3100Gbps,累计打造物联网重点应用2个以上,物联网连接数达到20万个,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0家,集聚软件及相关人才50人,累计打造数字应用场景1个。完成交通运输枢纽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累计完成码头和渡口(停靠点)监控点位30个,配合完成6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3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改造,完成20个重点取用水户取水在线计量监控建。配合完成黔西南州监控能力建设(二期)项目建设,力争累计建成智能充电基础设施400个以上,建设改造城市燃气管网达到386公里,实现兴义市城市燃气管网信息化管理全覆盖。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累计建成数字农业项目2个以上,建成1个以上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区)4A级景区5G网络深度覆盖,建成1个以上旅游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标杆示范项目,累计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2个以上,全市(区)远程医疗服务总量累计突破1万人次,累计建设互联网医院1家以上。新建州级以上大学科技园1个、重点实验室1个,建成州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双创”服务平台6个以上;力争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

  二、重点任务

  (一)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以义龙大数据产业园为依托,积极打造贵州省重要的区域数据中心,打造“泛在感知、高速互联、智能敏捷、安全可信”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设施,夯实新型网络基础,统筹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全力打造贵州数字产业聚集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

  1.扎实推进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城市数据中心集聚基地。推进构建以贵阳贵安为中心,义龙大数据产业园为补充的“两地三中心”功能定位,支持义龙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开拓省内外算力服务市场,提高数据中心标准机架的平均上架率。采用新型节能技术,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制冷,降低数据中心平均PUE值。2022-2023年,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0.6万架。到2024年,力争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2万架。

  2.扎实推进5G网络建设。加强5G网络城市深度覆盖和乡村广泛覆盖,加快对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景区、核心商圈等场景的室内外协同深度覆盖,推进基于5G场景应用需求的党政机关、高校、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的精细化覆盖,将5G网络延伸至行政村。深化5G共建共享,支持铁塔公司统筹室内外5G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和偏远地区5G异网漫游。2022-2023年,全市(区)累计建成5G基站2000个。到2024年,力争全市(区)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个,实现5G网络全市(区)主城区全覆盖和规模商用。

  3.构筑超高速光网。加大10G无源光网络端口及光线路终端设备建设力度,开展光线路终端上联组网优化及光分配网改造升级,推动光传送网节点向网络边缘延伸,与光接入网无缝衔接构筑端到端千兆光网,实现“万兆入园、千兆到户”。到2024年,全市(区)通信光缆总长度力争达到8万公里,实现80%的乡镇具备千兆宽带接入能力。

  4.提高物联网发展水平。持续加快物联网能力建设,持续加快全市(区)物联网能力建设,加快推动2G/3G移动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形成窄带物联网、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有序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州级搭建全州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推动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利用。以“5G定制网+物联网”模式实现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智慧校园、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煤矿等领域的突破,加快物联网重点领域应用场景覆盖。2022-2023年,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0万个。到2024年,累计打造物联网重点应用2个以上,物联网连接数达到20万个。

  5.构建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效能。配合推进州级网络安全协调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促进数据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调,配合州级部门构建全天候全方位态势感知和应急响应处置网络,打通省州市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提升政务云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强化政务云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形成立体防御体系。创新云安全服务和大数据安全服务模式,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灾备能力建设。配合推动州级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建设,加强对各电信运营商节点的全方位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安全运营服务体系。配合州级推进政务云安全资源池建设,为全市(区)上云应用系统提供安全接入、入侵防范、安全审计、防病毒、防篡改、数据防泄漏等安全防护能力。开展政务信息系统的保备案、建设、测评、复评等工作。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推动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在政务云应用,构建智能安全监测和多层级智能化安全防护体系。以构建组织、预防、监管、应急处置、技术防护等综合保护体系为重点,强化政务云平台及重点信息系统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

  (二)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

  深化“六网会战”建设,加强“补短、成网、联动、配套、共享”,塑造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新形态,形成传统与新型融合的发展格局。

  6.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枢纽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推进水路客运监控、“智慧水运”试点等智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交通运输枢纽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为行业综合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推进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积极协调辖区内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经营单位配合构建包括“一路一网一体系”的“数字型、安全型、高效型、协同型、低碳型”智慧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全业务数据驱动、全要素物联感知、全周期智能建养、全时空运行调度、全路域主动管控、全行程品质服务。推进智慧水运(一期)建设。搭建全市(区)30个码头和渡口(停靠点)监控网络;试点建设10公里电子航道测绘及重点船只监控。

  7.建设智慧水务基础设施。推进雨水情测报及安全监测设施建设。2022-2023年,配合完成全市(区)15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改造(由贵州省大坝中心统一编制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实现自动化采集、传输、汇集、共享。推进山洪灾害防御设施建设。在省水利厅、州水利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重点推进山洪灾害“四预”平台、测雨雷达建设及山洪自动监测站点升级改造等,大幅提升全市(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为水旱灾害防御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到2024年,完成山洪灾害“四预”平台及测雨雷达建设,改造山洪站点35个。打造水利综合图像监控平台。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基础,整合接入相关部门的涉水视频信息,在州水利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配合打造全州水利综合图像监控平台,实现重点区域统一管理、统一监控,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构建贵州“水利大脑”。打造集数据资源池、物联网平台、智慧赋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预报调度平台、贵州水利一张图等于一体的“水利大脑”,实现物联网数据的汇聚与监控,为智慧化数字水利业务应用提供运行环境、开放数据、智慧算力、业务模型等服务。配合推动智慧水务系统项目建设。充分利用黔西南州现有的监测设备及系统数据为原则,将黔西南州包括污水处理厂监测业务、生态流量监测业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等各种水务相关业务应用互联、汇聚、协同和联动,实现水务运行状态和事件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智能预警、信息发布和信息共享等功能,集成黔西南州水务基础信息,并衔接相关管理部门和上级单位,构建统一的黔西南州监测与预警体系。

  推进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取水口计量监测建设任务,逐步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取水计量率和在线计量率。落实2022-2023年取水口计量监测任务建设,完成20个以上取水口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建设。到2024年,年取水30万立方米以上地表水取水口、年取水5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取水口、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渠道基本实现在线计量。逐步推进供排水管网智能化建设。逐步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雨水管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建立GIS监控系统,配合衔接互联网基础设施,对管网运行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将管网水量、水压、水质等情况通过监测系统传到电脑端和手机端,逐步实现智能化、专业化监管。

  8.建设智慧电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电网智能监测设施建设。深化智能巡检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和红外测温等技术在日常运检场景的应用。逐步实现电网状态自我感知、故障缺陷自我诊断,加快推进架空线路智能监测终端建设,实现输电架空线路在线智能监测,有效提高系统设备受灾监测能力。加快推进智能充电设施建设。支撑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思路,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及配套电网建设,做好充换电网络布局规划。有序推进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市(区)、乡(镇)公共快速充电网络建设。加强住宅区、公共服务区、人口集聚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建设条件的加油(气)站,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和覆盖,形成骨干公共充电网。2022-2023年,新建智能充电基础设施166个。到2024年,力争累计新建智能充电基础设施200个以上。

  9.建设数字管网及油气网基础设施。开展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普查,配合完善全州城市燃气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到2024年,建设改造城市燃气管网达到386公里,实现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其余乡镇(街道)逐步推进。配合开展黔西南州输油气管道智能改造,新建天然气管道同步推进智能化建设。创新管道巡检模式,对区域安防、地质灾害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三)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10.建设工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现代能源、化工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特色轻工等六大行业,分行业推动生产过程产业互联网建设,重点打造金州电力、振华新材料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依托州“金州云”公共服务平台在义龙新区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更多普适性强的工业APP。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先行先试,建设数字产线、无人车间、智能工厂,打造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推动中小企业普及应用数字技术,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改造,打造典型融合应用场景。推动工业企业上云用云,引导链主企业开展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核心系统云化改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业务云端迁移。鼓励企业应用“云使用券”等方式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加快上云步伐。推动新区、园区数字化建设。支持义龙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产业分析、设施管理、智慧招商、智慧物流、安环监测等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工业、农业、旅游智慧园区平台,畅通产业、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对接路径。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11.建设农业数字基础设施。推进农产品产销数字化平台建设。积极融入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化与发达地区产业协作,全力推动全市(区)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依托州级搭建的惠黔农产品产销数字化平台,构建“农户+农村经纪人+产销平台+物流运输+市场销售”和“基地(经营主体)+产销平台+物流运输+市场销售”产销链条,推进全市(区)农产品生产信息、粤港澳市场信息等生产端、市场端多环节信息入网,实现产业对接、信息互通、市场共享等产销信息联动互通。积极推进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全市(区)7+N特色优势产业,以5G、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积极推进种植养殖经验、知识和技术数据化,加快农业生产、环境和运输全过程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和信息化管理以及可视化应用场景建立进程,推进农业生产大数据的汇聚、融合和应用,实现智能化、产业化、高效化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增收,显著提升数字化农业发展水平。

  到2024年,累计建成智能性诱测报点10个、苗情监测点3个,病虫监测站6个。积极融入贵州数字农业平台建设。全面融入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加快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溯源。利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开展生产基地巡查,加强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全市(区)各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兼职监管员系统。积极探索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推进区域物流大数据运用,积极推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智能化改造,畅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助推“黔货出山”。

  12.建设智慧文旅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建设。采用互联网+大数据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新兴技术,使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更好服务景区、游客、商家。完善智慧旅游系统,整合旅游、交通等部门和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单位数据资源,加快全市(区)A级景区和各类酒店、旅游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围绕实现游客一机游目标,打造服务全州各地的统一智慧服务一机游应用矩阵,以公众号、APP、小程序等便捷方式,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线上购票、酒店预订、旅游交通等宣传推广和定制服务,精准满足游客需求,共享文旅数据资源利用。

  到2024年,全市(区)建成1个以上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推动智慧服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做好5G基站建设运用。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数字文化馆,应用数字化技术展示特色文化内涵,拓宽文化数字内容共享渠道。引导旅游城镇、街区、景区等加快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普及景区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到2024年,实现全市(区)4A级景区5G网络深度覆盖,建成1个以上旅游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项目。提升智能技术运用能力,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文化旅游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在文旅数字化、智慧化进程中做好各类游客特别是老年游客服务工作。

  13.建设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推动政府治理大数据应用,依托黔西南州政务云和州级数据湖,提升政府治理业务服务能力。深化贵政通推广应用。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持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优化民生服务,到2024年,打造1个数字治理典型示范。

  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政务。加快推进服务领域覆盖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扩大电子证照应用范围,制度规则更加健全,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支撑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取得显著成效。不断拓展办事服务终端,实现高频“一件事”在贵州政务服务网上“一次办”,高频便民服务事项手机端“掌上办”“自助办”,实施“一窗通办”“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深度融合,无差别受理。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实施国务院公布确定的162项“跨省通办”事项落地办理,推进更多事项“跨省通办”;全市(区)实现与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类别、办理时限、申请材料等统一规范,事项清单100%关联、动态调整100%响应、同一事项100%一致、办事指南100%准确。推动市级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贵州政务服务网深度融通、业务协同,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纳入贵州政务服务网“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持续推进我市智慧政务大厅建设,逐步实现与省、州政务服务大厅一体化、智慧化管理服务。

  14.建设公共卫生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配合推进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常态化运行,建设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23年,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1个以上。到2024年,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2个以上,累计建设互联网医院1家以上,远程医疗服务总量累计突破1万人次年,实现全市(区)看病就医“一码通行”。

  (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15.建设重点领域研究平台。做强做优州级重点实验室,按照提升做强一批、调整优化一批、整合强化一批、撤销合并一批的原则,对现有州级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推动州级重点实验室做强做优,争取在2024年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围绕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聚焦煤电铝网+、新能源、数字信息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育种、农业机械化、公共安全与防疫、重大疾病防治、基础交叉学科等重点领域,建设州级重点实验室。到2024年,在州科技局指导下,新建州级重点实验室1个。

  16.建设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一是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科研机构培育建设,促进传统科研机构市场化、大型企业科研化,引导社会力量联合创办新型研究机构,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到2024年,新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探索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家。二是培育建设州级技术创新中心。依托现有的三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帮助一批实力较强、运行较好、符合有关定位和条件的州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建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联合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新型建材、智能采掘、土壤修复、民族医药、特色作物育种、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稀有金属等领域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到2024年,在州科技局指导下,力争培育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三是培育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工业企业参加创新平台培育,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24年,累计培育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以上。四是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工业企业参加创新平台培育,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申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到2024年,组织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1个以上。五是培育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聚焦省州重点领域和优势临床专科,依托相关医疗机构,协助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推动省州级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17.建设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平台。一是加强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结合科技资源现状和特点,主动谋划科技发展与产业振兴结合推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向新型化、高新化转变。鼓励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与服务业渗透融合,强化服务业发展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鼓励科技咨询、科学普及与服务、综合科技服务业等发展。大力推进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应用创新平台、检验检测平台、技术转移平台等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到2024年,争取培育省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1个以上。二是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联动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到2024年,培育2家互联网医院、1家智慧医院。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建立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库,实行滚动储备、动态调整,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二)强化资金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中央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省级新型工业化资金、新型城镇化基金、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金融机构资金等支持,优化支出结构,用好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全力引进民间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三)强化要素保障

  加强用地保障,对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通过“一事一议”研究支持解决。对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用能方面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支持。强化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人才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能人才队伍。

  (四)加强宣传推介

  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链、延链、强链招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新模式、新做法、新成效。积极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宣传工作,打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环境。

  附件:1.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2.兴义市义龙新区新型基础设施行动方案责任分解表

  3.兴义市义龙新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4.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5.兴义市义龙新区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6.兴义市义龙新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附件1

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为贯彻落实《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一、主要职能

  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研究协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研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建议,促进有关乡镇(街道)、部门和行业加强沟通协作,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情况,完成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成员单位及组成人员

  联席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兴义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局、市能源局、市统计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投资促进中心、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州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区城乡建设局、州自然资源局高新区分局、区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市电力公司等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由市发展改革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召集人,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科技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召集人,其他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成员如需调整,由所在单位提出,联席会议确定。

  召 集 人:刘 庆 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局局长

  副召集人:吕红新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常务工作)

  夏 昕 市工业和科技局局长

  成 员:张润杰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副主任

  唐 鑫 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叶正操 市教育局副局长

  张 爽 市工业和科技局副局长

  王 夏 市公安局副局长

  安 荣 市财政局副局长

  汪 勇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贺尔文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徐瑞伦 州生态环境局兴义分局副局长

  吴传林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骆开林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张普荣 市水务局副局长

  李显贵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晏 甫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

  晏 勇 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金 琳 市应急局副局长

  傅国旭 市能源局副局长

  桂 敏 市统计局副局长

  吴丽红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许 晋 市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

  李 飞 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郎尚坤区工业和科技局局长

  马 勇 州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局长

  吴发辉 区城乡建设局局长

  吴贵平 州自然资源局高新区分局局长

  陈志文 区行政审批局局长

  吕纪祥 市电力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局,唐 鑫任办公室主任,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有关股室负责人担任。

  三、工作规则

  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副召集人主持。根据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指示和工作需要,可以临时召开会议。研究具体工作事项时,可视情况召集部分成员单位参加会议。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以纪要形式印发各成员单位,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四、工作要求

  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加强对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跟踪督办,及时向成员单位通报进展情况;要牵头会同各成员单位做好联席会议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及分工任务,主动研究制定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提出工作建议。

  附件2

  兴义市义龙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责任分解表

序号

重点任务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备注

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1

扎实推进数据中心建设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能源局、区经济发展局

 

2

扎实推进5G网络建设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

各乡镇(街道)

 

3

构筑超高速光网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

各乡镇(街道)

 

4

提高物联网发展水平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

市教育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市能源局、各乡镇(街道)

 

5

构建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

市委网信办

市工业和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

 

 

 

1

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市交通运输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2

建设智慧水务基础设施

市水务局

各乡镇(街道)

 

3

建设智慧电网基础设施

市能源局

市电力公司、各乡镇(街道)

 

4

建设数字管网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水务局、各乡镇(街道)

 

5

油气网基础设施

市能源局

各乡镇(街道)

 

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1

建设工业数字基础设施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

市能源局、各乡镇(街道)

 

2

建设农业数字基础设施

市农业农村局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3

建设智慧文旅数字基础设施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4

建设城市数字基础设施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州生态环境局兴义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局、市政务中心、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州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各乡镇(街道)

 

5

建设公共卫生数字基础设施

市卫生健康局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1

建设重点领域研究平台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

市发展改革局、区经济发展局、各乡镇(街道)

 

2

建设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市发展改革局、区经济发展局、各乡镇(街道)

 

3

建设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

市发展改革局、州生态环境局兴义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市能源局、区经济发展局、州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区城乡建设局、各乡镇(街道)

 

保障措施

 

 

 

1

加强统筹协调

市发展改革局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2

强化资金支持

市财政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区城乡建设局、各乡镇(街道)

 

3

强化要素保障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市能源局、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4

加强宣传推介

市委宣传部

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附件3

兴义市义龙新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市工业和科技局 市公安局 市委网信办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工程,完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助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

  工作目标

  2022-2023年,全市(区)标准机架数达到0.6万架,累计建成5G(逻辑)基站2000个,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5个,全市(区)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6.4万公里,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010Gbps,累计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0万个,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5家,集聚软件及相关人才30人。到2024年,全市(区)标准机架数达到2万架,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个,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15个,全市通信光缆总长度力争达到8万公里,互联网出口带宽达3100Gbps,累计打造物联网重点应用2个以上,物联网连接数达到20万个,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0家,集聚软件及相关人才50人,累计打造数字应用场景1个。

  重点任务

  (一)建设城市数据中心集群

  1.打造城市数据中心集聚基地。突出推进构建以贵阳贵安为中心,义龙大数据产业园为补充的“两地三中心”功能定位,支持义龙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开拓省内外算力服务市场,提高数据中心标准机架的平均上架率。采用新型节能技术,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制冷,降低数据中心平均PUE值。2022-2023年,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0.6万架。到2024年,力争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2万架。

  2.深化区域协作建设。推进义龙大数据产业园与贵安数据中心集群的关联协作,积极承接非实时性算力需求。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等周边地区产业协同合作,利用华为等公司的生态合作和数博会等重大活动载体,积极与国内、国际具有领先水平的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平台企业深化交流合作,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云存储及产业链相关项目。

  3.促进行业应用发展。按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标准,2023年底前基本建成全市(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支持搭建城市数字经济中台、智慧停车、租赁服务、智慧劳务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发展潜力大、项目建设快的新增项目。2024年着力完成新增入库软件信息服务企业2家,进一步带动行业发展。

  (二)算力保障优化提升

  4.强化算力服务支撑。加快拓展数据清洗、可视化、采集、标注、挖掘、分析、开发、应用、安全等大数据核心业态,培育一批规模以上的数据服务企业,积极承接全国范围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2022-2023年,累计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5家。到2024年,力争累计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0家。

  (三)推进5G网络建设

  5.加快5G网络覆盖。加强5G网络城市深度覆盖和乡村广泛覆盖,加快对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景区、核心商圈等场景的室内外协同深度覆盖,推进基于5G场景应用需求的党政机关、高校、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的精细化覆盖,将5G网络延伸至行政村。深化5G共建共享,支持铁塔公司统筹室内外5G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和偏远地区5G异网漫游。2022-2023年,全市(区)累计建成5G基站2000个。到2024年,力争全市(区)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个,实现5G网络兴义市义龙新区主城区全覆盖和规模商用。

  6.推广5G场景应用。加速推进重点领域5G赋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在民用、商用、政用领域打造一批5G应用场景和应用示范。在工业互联网、能源、交通、教育、医疗、文旅、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5G应用场景和应用示范。2022-2023年,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8个。到2024年,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15个。

  (四)构筑超高速光网

  7.推进千兆光网建设。加大10G无源光网络端口及光线路终端设备建设力度,开展光线路终端上联组网优化及光分配网改造升级,推动光传送网节点向网络边缘延伸,与光接入网无缝衔接构筑端到端千兆光网,实现“万兆入园、千兆到户”。到2024年,全市(区)通信光缆总长度力争达到8万公里,实现80%的乡镇具备千兆宽带接入能力。

  8.提升互联网带宽承载能力。积极引入第六版互联网通信协议分段路由、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网络智能化调度、运维和管理水平。2022-2023年,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010Gbps。到2024年,力争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3100Gbps。

  (五)提高物联网发展水平

  9.持续加快物联网能力建设。持续加快全市(区)物联网能力建设,加快推动2G/3G移动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形成窄带物联网、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有序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州级搭建全州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推动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利用。以“5G定制网+物联网”模式实现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智慧校园、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煤矿等领域的突破,加快物联网重点领域应用场景覆盖。2022-2023年,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0万个。到2024年,累计打造物联网重点应用2个以上,物联网连接数达到20万个。

  (六)构建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

  10.提升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效能。配合推进州级网络安全协调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促进数据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调。配合州级部门构建全天候全方位态势感知和应急响应处置网络,打通省州市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

  11.提升政务云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强化政务云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形成立体防御体系。创新云安全服务和大数据安全服务模式,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灾备能力建设。配合推动州级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建设,加强对各电信运营商节点的全方位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安全运营服务体系。配合州级推进政务云安全资源池建设,为全市(区)上云应用系统提供安全接入、入侵防范、安全审计、防病毒、防篡改、数据防泄漏等安全防护能力。开展政务信息系统的等保备案、建设、测评、复评等工作。

  12.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推动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在政务云应用,构建智能安全监测和多层级智能化安全防护体系。以构建组织、预防、监管、应急处置、技术防护等综合保护体系为重点,强化政务云平台及重点信息系统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统筹下,成立由市工业和科技局等部门组成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科技局,具体负责统筹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二)加强要素保障

  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做好空间保障和土地要素保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省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支持。引进培育大数据领域相关专业人才。

  (三)加强监督考核

  及时跟踪大数据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对照任务清单,落实责任部门,明确措施和进度要求,加大督导力度,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附件4

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能源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黔西南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精神,全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推动传统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2-2023年,完成万峰湖库区视频监控建设、接入,新建智能充电基础设施166个,完善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到2024年,完成交通运输枢纽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累计完成码头和渡口(停靠点)监控点位30个,配合完成6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3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改造,完成20个重点取用水户取水在线计量监控建设,配合完成黔西南州监控能力(二期)项目建设,力争累计建成智能充电基础设施400个以上,建设改造城市燃气管网达到386公里,实现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1.建设交通运输枢纽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推进水路客运监控、“智慧水运”试点等智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交通运输枢纽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为行业综合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

  2.推进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积极协调辖区内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经营单位配合构建包括“一路一网一体系”的“数字型、安全型、高效型、协同型、低碳型”智慧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全业务数据驱动、全要素物联感知、全周期智能建养、全时空运行调度、全路域主动管控、全行程品质服务。

  3.推进智慧水运(一期)建设。搭建全市(区)30个码头和渡口(停靠点)监控网络;试点建设10公里电子航道测绘及重点船只监控。

  (二)建设智慧水利基础设施

  4.推进雨水情测报及安全监测设施建设。2022-2023年,配合完成全市(区)15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改造(由贵州省大坝中心统一编制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实现自动化采集、传输、汇集、共享。

  5.推进山洪灾害防御设施建设。在省水利厅、州水利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重点推进山洪灾害“四预”平台、测雨雷达建设及山洪自动监测站点升级改造等,大幅提升全市(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为水旱灾害防御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决策支撑。到2024年,完成山洪灾害“四预”平台及测雨雷达建设,改造山洪站点35个。

  6.打造水利综合图像监控平台。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基础,整合接入相关部门的涉水视频信息,在州水利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配合打造全州水利综合图像监控平台,实现重点区域统一管理、统一监控,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7.构建贵州“水利大脑”。打造集数据资源池、物联网平台、智慧赋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预报调度平台、贵州水利一张图等于一体的“水利大脑”,实现物联网数据的汇聚与监控,为智慧化数字水利业务应用提供运行环境、开放数据、智慧算力、业务模型等服务。

  8.配合推动智慧水务系统项目建设。充分利用黔西南州现有的监测设备及系统数据为原则,将黔西南州包括污水处理厂监测业务、生态流量监测业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等各种水务相关业务应用互联、汇聚、协同和联动,实现水务运行状态和事件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智能预警、信息发布和信息共享等功能,集成黔西南州水务基础信息,并衔接相关管理部门和上级单位,构建统一的黔西南州监测与预警体系。

  9.推进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取水口计量监测建设任务,逐步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取水计量率和在线计量率。落实2022-2023年取水口计量监测任务建设,完成20个以上取水口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建设,到2024年年取水30万立方米以上地表水取水口、年取水5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取水口、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渠道基本实现在线计量。

  10.逐步推进供排水管网智能化建设。逐步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雨水管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建立GIS监控系统,配合衔接互联网基础设施,对管网运行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将管网水量、水压、水质等情况通过监测系统传到电脑端和手机端,逐步实现智能化、专业化监管。

  (三)建设智慧电网基础设施

  11.加快推进电网智能监测设施建设。深化智能巡检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和红外测温等技术在日常运检场景的应用。逐步实现电网状态自我感知、故障缺陷自我诊断,加快推进架空线路智能监测终端建设,实现输电架空线路在线智能监测,有效提高系统设备受灾监测能力。

  12.加快推进智能充电设施建设。支撑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思路,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及配套电网建设,做好充换电网络布局规划。有序推进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市(区)、乡镇(街道)公共快速充电网络建设。加强住宅区、公共服务区、人口集聚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建设条件的加油(气)站,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和覆盖,形成骨干公共充电网。2022-2023年,新建智能充电基础设施166个。到2024年,力争累计新建智能充电基础设施200个以上。

  (四)建设数字管网及油气网基础设施

  13.配合完善全州城市燃气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开展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普查,配合推进全州城市燃气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完善平台管理信息。到2024年,建设改造城市燃气管网达到386公里,实现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其余乡镇(街道)逐步推进。

  14.配合推进全州油气管道智能化建设。配合开展黔西南州输油气管道智能改造,新建天然气管道同步推进智能化建设。创新管道巡检模式,对区域安防、地质灾害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由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能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分别成立相应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工作目标、任务,牵头做好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建立传统设施智能升级重大项目库,实行滚动储备、动态调整,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二)加强资金保障

  积极向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省厅(局)争取支持,用好省预算内相关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持续加大对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加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三)强化人才引培

  完善行业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升行业新型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加大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资金投入,广泛开展系统内部行业管理人员、基层业务人员的应用技能培训。

  附件5

兴义市义龙新区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市工业和科技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市发展改革局 市卫生健康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和省、州《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全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适度超前布局智慧应用基础设施,不断拓展创新应用场景,结合全市(区)实际,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2-2023年,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1个以上。到2024年,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累计建成数字农业项目2个以上,建成1个以上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区)4A级景区5G网络深度覆盖,建成1个以上旅游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标杆示范项目,累计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2个以上,全市(区)远程医疗服务总量累计突破1万人次,累计建设互联网医院1家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工业数字基础设施

  1.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现代能源、化工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特色轻工等六大行业,分行业推动生产过程产业互联网建设,重点打造金州电力、振华新材料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依托州“金州云”公共服务平台在义龙新区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更多普适性强的工业APP。

  2.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先行先试,建设数字产线、无人车间、智能工厂,打造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推动中小企业普及应用数字技术,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改造,打造典型融合应用场景。推动工业企业上云用云,引导链主企业开展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核心系统云化改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业务云端迁移。鼓励企业应用“云使用券”等方式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加快上云步伐。

  3.推动新区、园区数字化建设。支持义龙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产业分析、设施管理、智慧招商、智慧物流、安环监测等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工业、农业、旅游智慧园区平台,畅通产业、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对接路径。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二)建设农业数字基础设施

  4.推进农产品产销数字化平台建设。积极融入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化与发达地区产业协作,全力推动全市(区)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依托州级搭建的惠黔农产品产销数字化平台,构建“农户+农村经纪人+产销平台+物流运输+市场销售”和“基地(经营主体)+产销平台+物流运输+市场销售”产销链条,推进全市(区)农产品生产信息、粤港澳市场信息等生产端、市场端多环节信息入网,实现产业对接、信息互通、市场共享等产销信息联动互通。

  5.积极推进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全市(区)7+N特色优势产业,以5G、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积极推进种植养殖经验、知识和技术数据化,加快农业生产、环境和运输全过程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和信息化管理以及可视化应用场景建立进程,推进农业生产大数据的汇聚、融合和应用,实现智能化、产业化、高效化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增收,显著提升数字化农业发展水平。到2024年,累计建成智能性诱测报点10个、苗情监测点3个,病虫监测站6个。

  6.积极融入贵州数字农业平台建设。全面融入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加快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溯源。利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开展生产基地巡查,加强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全市(区)各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兼职监管员系统。积极探索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推进区域物流大数据运用,积极推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智能化改造,畅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助推“黔货出山”。

  (三)建设智慧文旅服务工程

  7.推动全域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建设。采用互联网+大数据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新兴技术,使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更好服务景区、游客、商家。完善智慧旅游系统,整合旅游、交通等部门和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单位数据资源,加快全市(区)A级景区和各类酒店、旅游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围绕实现游客一机游目标,打造服务全州各地的统一智慧服务一机游应用矩阵,以公众号、APP、小程序等便捷方式,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线上购票、酒店预订、旅游交通等宣传推广和定制服务,精准满足游客需求,共享文旅数据资源利用。到2024年,全市建成1个以上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8.推动智慧服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做好5G基站建设运用。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数字文化馆,应用数字化技术展示特色文化内涵,拓宽文化数字内容共享渠道。引导旅游城镇、街区、景区等加快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普及景区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到2024年,实现全市(区)4A级景区5G网络深度覆盖,建成1个以上旅游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项目。

  9.提升智能技术运用能力。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智慧文旅+”。鼓励和引导文化旅游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在文旅数字化、智慧化进程中做好各类游客特别是老年游客服务工作。

  (四)建设新技术基础设施

  10.加快5G网络覆盖。加强5G网络城市深度覆盖和乡村广泛覆盖,加快重点旅游景区、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核心商圈等场景的室内外协同深度覆盖,推进基于5G场景应用需求的党政机关、高校、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的精细化覆盖,逐步将5G网络延伸至行政村。2022-2023年,全市(区)累计建成5G基站2000个。到2024年力争全市(区)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个。

  11.加快义龙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把握“东数西算”机遇,坚持以需求拉动义龙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争取成为国家级绿色云基地和国家一体化数据中心重要节点。完善义龙大数据产业园一期2号楼工程配套、推动二期工程验收并投入使用,力争2024年可承载2.5万台服务器。

  12.建成一批融合基础设施。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人防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按照“统一部署、资源共享、一杆多用”原则,统筹建设改造通信基站、智慧灯杆、智慧道闸、电力塔杆等杆柱基础设施。整合全市(区)水利基础、监测、业务数据及其他行业数据,全方位提升智慧水利基础设施的智能感知水平。组建区块链联合试验室,探索建立基于分布式非行业的“主权区块链”加密体系。建成集城市人口分布情况、车辆保有情况、道路交通情况、人防工程、人防重要经济目标、人防专业队伍、人防疏散地域、人防疏散路线等内容为一体的人防数据管理中心。

  (五)建设城市数字基础设施

  13.加快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推动政府治理大数据应用,依托黔西南州政务云和州级数据湖,提升政府治理业务服务能力。深化贵政通推广应用。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持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优化民生服务,到2024年,打造1个数字治理典型示范。

  14.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政务。加快推进服务领域覆盖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扩大电子证照应用范围,制度规则更加健全,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支撑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取得显著成效。不断拓展办事服务终端,实现高频“一件事”在贵州政务服务网上“一次办”,高频便民服务事项手机端“掌上办”“自助办”,实施“一窗通办”“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深度融合,无差别受理。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实施国务院公布确定的162项“跨省通办”事项落地办理,推进更多事项“跨省通办”;全市(区)实现与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类别、办理时限、申请材料等统一规范,事项清单100%关联、动态调整100%响应、同一事项100%一致、办事指南100%准确。推动市级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贵州政务服务网深度融通、业务协同,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纳入贵州政务服务网“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持续推进全市(区)智慧政务大厅建设,逐步实现与省、州政务服务大厅一体化、智慧化管理服务。

  15.发展优质均衡的智慧教育。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监管、就近接入、分级管理”的原则,逐年完善全市(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千兆到学校、百兆到桌面”的高速网络改造,全面实现光纤网络“校校通”;持续加强兴义市第五中学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试点校的5G网络应用。加速推进5G赋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实施绿色安全教育网络工程,依托“金州教育云”建立清晰高效的教育网络组织管理体系和运维机制,覆盖全市(区)各级各类学校,为全体师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快速、稳定、绿色、安全”的专用互联网访问通道,支持时时、处处、人人的在线教学,强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注册率、使用率,为师生构建绿色、安全的网络学习空间。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提质增效,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基础上,形成“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

  预计2024年,持续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环境,统筹协调做好兴义市第八中学、兴义市第四中学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试点工作,加快建设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等智能学习空间。加大“三个课堂”设施设备建设,根据州教育局要求,每年至少完成一所智慧校园建设,加强“三个课堂”的常态化按需应用指导力度,智慧课堂学生普及率达20%以上。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规程》、《中小学实验室规程》以及《贵州省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贵州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积极争取上级教育发展资金,逐年配齐配足教学实验仪器、图书等,努力把全市(区)各中小学图书馆(室)、实验室分批次建设成为馆室设备配套、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员素质较高的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新型图书馆和新型实验室。

  16.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以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为目标,围绕城市运行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干净整洁有序、为民服务精准精细精致,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为支撑,采取州(市)共建模式,在全市(区)智慧城管感知系统基础上,充分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以及公安天网雪亮工程、城市信息模型(CIM)、城市基础设施在线监管项目等,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汇聚共享数据资源,节约建设成本。按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标准,2023年底前基本建成全市(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增强城市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

  (六)建设公共卫生数字基础设施

  17.建设公共卫生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配合推进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常态化运行,建设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22-2023年,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1个以上。到2024年,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2个以上,累计建设互联网医院1家以上,远程医疗服务总量累计突破1万人次年,实现全市(区)看病就医“一码通行”。

  18.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联动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申报“兴义市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建成互联网医院1个,到2024年建成智慧医院1个。推动以“黔康码”作为全生命周期健康身份主索引和医疗服务可溯源的统一标识,完善“黔康码”应用场景和流程,医疗机构在挂号、入院办理、取药、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和共享、电子健康档案调阅等关键环节,全面支持通过“黔康码”进行身份确认和授权操作。以“黔康码”为载体共享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医疗服务、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等信息,推进“黔康码”与医保电子凭证融合应用,大力提升“黔康码”持码就诊率达到目标要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统筹下,成立由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等部门组成的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科技局,负责统筹推进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各项任务。

  (二)加强要素保障

  各级各部门要全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的投融资机制。

  (三)强化责任落实

  对照行动方案涉及工作,梳理任务清单,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和进度要求,推动任务清单化、项目化落实。

  附件6

兴义市义龙新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市工业和科技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黔府办发〔2022〕25号)文件部署,计划在兴义市义龙新区布局一批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的创新基础设施,培育地区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4年,在州科技局的指导下,新建州级以上大学科技园1个、重点实验室1个,建成州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双创”服务平台6个以上;力争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重点领域的研究平台

  1.做强做优州级重点实验室。按照提升做强一批、调整优化一批、整合强化一批、撤销合并一批的原则,对现有州级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推动州级重点实验室做强做优,争取在2024年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围绕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聚焦煤电铝网+、新能源、数字信息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育种、农业机械化、公共安全与防疫、重大疾病防治、基础交叉学科等重点领域,建设州级重点实验室。到2024年,在州科技局指导下,新建州级重点实验室1个。

  (二)建设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

  2.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科研机构培育建设,促进传统科研机构市场化、大型企业科研化,引导社会力量联合创办新型研究机构,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到2024年,新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探索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家。

  3.培育建设州级技术创新中心。依托现有的三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帮助一批实力较强、运行较好、符合有关定位和条件的州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建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联合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新型建材、智能采掘、土壤修复、民族医药、特色作物育种、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稀有金属等领域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到2024年,在州科技局指导下,力争培育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

  4.培育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工业企业参加创新平台培育,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24年,累计培育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以上。

  5.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工业企业参加创新平台培育,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申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到2024年,组织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1个以上。

  6.培育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聚焦省州重点领域和优势临床专科,依托相关医疗机构,协助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推动省州级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三)建设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平台

  7.加强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全市(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结合科技资源现状和特点,主动谋划科技发展与产业振兴结合推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向新型化、高新化转变。鼓励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与服务业渗透融合,强化服务业发展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鼓励科技咨询、科学普及与服务、综合科技服务业等发展。大力推进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应用创新平台、检验检测平台、技术转移平台等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到2024年,争取培育省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1个以上。

  8.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联动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到2024年,培育2家互联网医院、1家智慧医院。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兴义市义龙新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科技局,负责统筹协调各责任单位,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确保完成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各项任务。

  (二)强化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创新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着力加强政策扶持、科技服务和监督管理。落实人才引进、科研经费使用、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保障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

  (三)强化资金支持

  市发展改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等单位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基础设施给予相关资金补助,用于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等。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积极招引企业、社会资本等参与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创新基础设施设备的研发投入。

来源:兴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关于印发兴义市义龙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兴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2023年02月16日 11:05:49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兴义市义龙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开发区、各国有企业:

  《兴义市义龙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兴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兴义市义龙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全面落实《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黔西南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工作任务,全力在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结合我市(区)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紧扣“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机遇,坚持“适度超前、系统推进、数据互通、市场推动”的原则,构建高层次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二)主要目标

  2022-2023年,全市(区)标准机架数达到0.6万架,累计建成5G(逻辑)基站2000个,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5个,全市(区)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6.4万公里,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010Gbps,累计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0万个,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5家,集聚软件及相关人才30人。2023年,完成万峰湖库区视频监控建设、接入,新建智能充电基础设施166个,完善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信息管理平台。

  到2024年,全市(区)标准机架数达到2万架,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个,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15个,全市(区)通信光缆总长度力争达到8万公里,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3100Gbps,累计打造物联网重点应用2个以上,物联网连接数达到20万个,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0家,集聚软件及相关人才50人,累计打造数字应用场景1个。完成交通运输枢纽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累计完成码头和渡口(停靠点)监控点位30个,配合完成6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3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改造,完成20个重点取用水户取水在线计量监控建。配合完成黔西南州监控能力建设(二期)项目建设,力争累计建成智能充电基础设施400个以上,建设改造城市燃气管网达到386公里,实现兴义市城市燃气管网信息化管理全覆盖。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累计建成数字农业项目2个以上,建成1个以上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区)4A级景区5G网络深度覆盖,建成1个以上旅游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标杆示范项目,累计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2个以上,全市(区)远程医疗服务总量累计突破1万人次,累计建设互联网医院1家以上。新建州级以上大学科技园1个、重点实验室1个,建成州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双创”服务平台6个以上;力争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

  二、重点任务

  (一)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以义龙大数据产业园为依托,积极打造贵州省重要的区域数据中心,打造“泛在感知、高速互联、智能敏捷、安全可信”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设施,夯实新型网络基础,统筹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全力打造贵州数字产业聚集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

  1.扎实推进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城市数据中心集聚基地。推进构建以贵阳贵安为中心,义龙大数据产业园为补充的“两地三中心”功能定位,支持义龙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开拓省内外算力服务市场,提高数据中心标准机架的平均上架率。采用新型节能技术,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制冷,降低数据中心平均PUE值。2022-2023年,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0.6万架。到2024年,力争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2万架。

  2.扎实推进5G网络建设。加强5G网络城市深度覆盖和乡村广泛覆盖,加快对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景区、核心商圈等场景的室内外协同深度覆盖,推进基于5G场景应用需求的党政机关、高校、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的精细化覆盖,将5G网络延伸至行政村。深化5G共建共享,支持铁塔公司统筹室内外5G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和偏远地区5G异网漫游。2022-2023年,全市(区)累计建成5G基站2000个。到2024年,力争全市(区)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个,实现5G网络全市(区)主城区全覆盖和规模商用。

  3.构筑超高速光网。加大10G无源光网络端口及光线路终端设备建设力度,开展光线路终端上联组网优化及光分配网改造升级,推动光传送网节点向网络边缘延伸,与光接入网无缝衔接构筑端到端千兆光网,实现“万兆入园、千兆到户”。到2024年,全市(区)通信光缆总长度力争达到8万公里,实现80%的乡镇具备千兆宽带接入能力。

  4.提高物联网发展水平。持续加快物联网能力建设,持续加快全市(区)物联网能力建设,加快推动2G/3G移动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形成窄带物联网、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有序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州级搭建全州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推动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利用。以“5G定制网+物联网”模式实现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智慧校园、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煤矿等领域的突破,加快物联网重点领域应用场景覆盖。2022-2023年,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0万个。到2024年,累计打造物联网重点应用2个以上,物联网连接数达到20万个。

  5.构建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效能。配合推进州级网络安全协调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促进数据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调,配合州级部门构建全天候全方位态势感知和应急响应处置网络,打通省州市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提升政务云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强化政务云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形成立体防御体系。创新云安全服务和大数据安全服务模式,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灾备能力建设。配合推动州级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建设,加强对各电信运营商节点的全方位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安全运营服务体系。配合州级推进政务云安全资源池建设,为全市(区)上云应用系统提供安全接入、入侵防范、安全审计、防病毒、防篡改、数据防泄漏等安全防护能力。开展政务信息系统的保备案、建设、测评、复评等工作。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推动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在政务云应用,构建智能安全监测和多层级智能化安全防护体系。以构建组织、预防、监管、应急处置、技术防护等综合保护体系为重点,强化政务云平台及重点信息系统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

  (二)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

  深化“六网会战”建设,加强“补短、成网、联动、配套、共享”,塑造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新形态,形成传统与新型融合的发展格局。

  6.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枢纽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推进水路客运监控、“智慧水运”试点等智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交通运输枢纽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为行业综合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推进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积极协调辖区内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经营单位配合构建包括“一路一网一体系”的“数字型、安全型、高效型、协同型、低碳型”智慧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全业务数据驱动、全要素物联感知、全周期智能建养、全时空运行调度、全路域主动管控、全行程品质服务。推进智慧水运(一期)建设。搭建全市(区)30个码头和渡口(停靠点)监控网络;试点建设10公里电子航道测绘及重点船只监控。

  7.建设智慧水务基础设施。推进雨水情测报及安全监测设施建设。2022-2023年,配合完成全市(区)15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改造(由贵州省大坝中心统一编制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实现自动化采集、传输、汇集、共享。推进山洪灾害防御设施建设。在省水利厅、州水利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重点推进山洪灾害“四预”平台、测雨雷达建设及山洪自动监测站点升级改造等,大幅提升全市(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为水旱灾害防御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到2024年,完成山洪灾害“四预”平台及测雨雷达建设,改造山洪站点35个。打造水利综合图像监控平台。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基础,整合接入相关部门的涉水视频信息,在州水利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配合打造全州水利综合图像监控平台,实现重点区域统一管理、统一监控,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构建贵州“水利大脑”。打造集数据资源池、物联网平台、智慧赋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预报调度平台、贵州水利一张图等于一体的“水利大脑”,实现物联网数据的汇聚与监控,为智慧化数字水利业务应用提供运行环境、开放数据、智慧算力、业务模型等服务。配合推动智慧水务系统项目建设。充分利用黔西南州现有的监测设备及系统数据为原则,将黔西南州包括污水处理厂监测业务、生态流量监测业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等各种水务相关业务应用互联、汇聚、协同和联动,实现水务运行状态和事件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智能预警、信息发布和信息共享等功能,集成黔西南州水务基础信息,并衔接相关管理部门和上级单位,构建统一的黔西南州监测与预警体系。

  推进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取水口计量监测建设任务,逐步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取水计量率和在线计量率。落实2022-2023年取水口计量监测任务建设,完成20个以上取水口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建设。到2024年,年取水30万立方米以上地表水取水口、年取水5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取水口、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渠道基本实现在线计量。逐步推进供排水管网智能化建设。逐步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雨水管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建立GIS监控系统,配合衔接互联网基础设施,对管网运行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将管网水量、水压、水质等情况通过监测系统传到电脑端和手机端,逐步实现智能化、专业化监管。

  8.建设智慧电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电网智能监测设施建设。深化智能巡检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和红外测温等技术在日常运检场景的应用。逐步实现电网状态自我感知、故障缺陷自我诊断,加快推进架空线路智能监测终端建设,实现输电架空线路在线智能监测,有效提高系统设备受灾监测能力。加快推进智能充电设施建设。支撑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思路,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及配套电网建设,做好充换电网络布局规划。有序推进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市(区)、乡(镇)公共快速充电网络建设。加强住宅区、公共服务区、人口集聚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建设条件的加油(气)站,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和覆盖,形成骨干公共充电网。2022-2023年,新建智能充电基础设施166个。到2024年,力争累计新建智能充电基础设施200个以上。

  9.建设数字管网及油气网基础设施。开展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普查,配合完善全州城市燃气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到2024年,建设改造城市燃气管网达到386公里,实现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其余乡镇(街道)逐步推进。配合开展黔西南州输油气管道智能改造,新建天然气管道同步推进智能化建设。创新管道巡检模式,对区域安防、地质灾害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三)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10.建设工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现代能源、化工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特色轻工等六大行业,分行业推动生产过程产业互联网建设,重点打造金州电力、振华新材料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依托州“金州云”公共服务平台在义龙新区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更多普适性强的工业APP。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先行先试,建设数字产线、无人车间、智能工厂,打造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推动中小企业普及应用数字技术,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改造,打造典型融合应用场景。推动工业企业上云用云,引导链主企业开展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核心系统云化改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业务云端迁移。鼓励企业应用“云使用券”等方式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加快上云步伐。推动新区、园区数字化建设。支持义龙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产业分析、设施管理、智慧招商、智慧物流、安环监测等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工业、农业、旅游智慧园区平台,畅通产业、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对接路径。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11.建设农业数字基础设施。推进农产品产销数字化平台建设。积极融入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化与发达地区产业协作,全力推动全市(区)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依托州级搭建的惠黔农产品产销数字化平台,构建“农户+农村经纪人+产销平台+物流运输+市场销售”和“基地(经营主体)+产销平台+物流运输+市场销售”产销链条,推进全市(区)农产品生产信息、粤港澳市场信息等生产端、市场端多环节信息入网,实现产业对接、信息互通、市场共享等产销信息联动互通。积极推进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全市(区)7+N特色优势产业,以5G、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积极推进种植养殖经验、知识和技术数据化,加快农业生产、环境和运输全过程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和信息化管理以及可视化应用场景建立进程,推进农业生产大数据的汇聚、融合和应用,实现智能化、产业化、高效化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增收,显著提升数字化农业发展水平。

  到2024年,累计建成智能性诱测报点10个、苗情监测点3个,病虫监测站6个。积极融入贵州数字农业平台建设。全面融入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加快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溯源。利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开展生产基地巡查,加强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全市(区)各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兼职监管员系统。积极探索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推进区域物流大数据运用,积极推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智能化改造,畅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助推“黔货出山”。

  12.建设智慧文旅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建设。采用互联网+大数据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新兴技术,使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更好服务景区、游客、商家。完善智慧旅游系统,整合旅游、交通等部门和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单位数据资源,加快全市(区)A级景区和各类酒店、旅游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围绕实现游客一机游目标,打造服务全州各地的统一智慧服务一机游应用矩阵,以公众号、APP、小程序等便捷方式,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线上购票、酒店预订、旅游交通等宣传推广和定制服务,精准满足游客需求,共享文旅数据资源利用。

  到2024年,全市(区)建成1个以上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推动智慧服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做好5G基站建设运用。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数字文化馆,应用数字化技术展示特色文化内涵,拓宽文化数字内容共享渠道。引导旅游城镇、街区、景区等加快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普及景区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到2024年,实现全市(区)4A级景区5G网络深度覆盖,建成1个以上旅游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项目。提升智能技术运用能力,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文化旅游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在文旅数字化、智慧化进程中做好各类游客特别是老年游客服务工作。

  13.建设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推动政府治理大数据应用,依托黔西南州政务云和州级数据湖,提升政府治理业务服务能力。深化贵政通推广应用。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持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优化民生服务,到2024年,打造1个数字治理典型示范。

  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政务。加快推进服务领域覆盖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扩大电子证照应用范围,制度规则更加健全,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支撑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取得显著成效。不断拓展办事服务终端,实现高频“一件事”在贵州政务服务网上“一次办”,高频便民服务事项手机端“掌上办”“自助办”,实施“一窗通办”“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深度融合,无差别受理。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实施国务院公布确定的162项“跨省通办”事项落地办理,推进更多事项“跨省通办”;全市(区)实现与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类别、办理时限、申请材料等统一规范,事项清单100%关联、动态调整100%响应、同一事项100%一致、办事指南100%准确。推动市级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贵州政务服务网深度融通、业务协同,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纳入贵州政务服务网“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持续推进我市智慧政务大厅建设,逐步实现与省、州政务服务大厅一体化、智慧化管理服务。

  14.建设公共卫生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配合推进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常态化运行,建设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23年,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1个以上。到2024年,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2个以上,累计建设互联网医院1家以上,远程医疗服务总量累计突破1万人次年,实现全市(区)看病就医“一码通行”。

  (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15.建设重点领域研究平台。做强做优州级重点实验室,按照提升做强一批、调整优化一批、整合强化一批、撤销合并一批的原则,对现有州级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推动州级重点实验室做强做优,争取在2024年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围绕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聚焦煤电铝网+、新能源、数字信息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育种、农业机械化、公共安全与防疫、重大疾病防治、基础交叉学科等重点领域,建设州级重点实验室。到2024年,在州科技局指导下,新建州级重点实验室1个。

  16.建设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一是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科研机构培育建设,促进传统科研机构市场化、大型企业科研化,引导社会力量联合创办新型研究机构,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到2024年,新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探索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家。二是培育建设州级技术创新中心。依托现有的三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帮助一批实力较强、运行较好、符合有关定位和条件的州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建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联合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新型建材、智能采掘、土壤修复、民族医药、特色作物育种、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稀有金属等领域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到2024年,在州科技局指导下,力争培育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三是培育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工业企业参加创新平台培育,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24年,累计培育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以上。四是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工业企业参加创新平台培育,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申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到2024年,组织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1个以上。五是培育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聚焦省州重点领域和优势临床专科,依托相关医疗机构,协助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推动省州级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17.建设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平台。一是加强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结合科技资源现状和特点,主动谋划科技发展与产业振兴结合推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向新型化、高新化转变。鼓励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与服务业渗透融合,强化服务业发展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鼓励科技咨询、科学普及与服务、综合科技服务业等发展。大力推进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应用创新平台、检验检测平台、技术转移平台等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到2024年,争取培育省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1个以上。二是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联动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到2024年,培育2家互联网医院、1家智慧医院。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建立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库,实行滚动储备、动态调整,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二)强化资金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中央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省级新型工业化资金、新型城镇化基金、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金融机构资金等支持,优化支出结构,用好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全力引进民间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三)强化要素保障

  加强用地保障,对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通过“一事一议”研究支持解决。对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用能方面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支持。强化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人才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能人才队伍。

  (四)加强宣传推介

  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链、延链、强链招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新模式、新做法、新成效。积极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宣传工作,打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环境。

  附件:1.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2.兴义市义龙新区新型基础设施行动方案责任分解表

  3.兴义市义龙新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4.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5.兴义市义龙新区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6.兴义市义龙新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附件1

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为贯彻落实《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一、主要职能

  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研究协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研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建议,促进有关乡镇(街道)、部门和行业加强沟通协作,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情况,完成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成员单位及组成人员

  联席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兴义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局、市能源局、市统计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投资促进中心、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州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区城乡建设局、州自然资源局高新区分局、区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市电力公司等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由市发展改革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召集人,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科技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召集人,其他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成员如需调整,由所在单位提出,联席会议确定。

  召 集 人:刘 庆 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局局长

  副召集人:吕红新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常务工作)

  夏 昕 市工业和科技局局长

  成 员:张润杰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副主任

  唐 鑫 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叶正操 市教育局副局长

  张 爽 市工业和科技局副局长

  王 夏 市公安局副局长

  安 荣 市财政局副局长

  汪 勇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贺尔文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徐瑞伦 州生态环境局兴义分局副局长

  吴传林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骆开林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张普荣 市水务局副局长

  李显贵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晏 甫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

  晏 勇 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金 琳 市应急局副局长

  傅国旭 市能源局副局长

  桂 敏 市统计局副局长

  吴丽红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许 晋 市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

  李 飞 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郎尚坤区工业和科技局局长

  马 勇 州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局长

  吴发辉 区城乡建设局局长

  吴贵平 州自然资源局高新区分局局长

  陈志文 区行政审批局局长

  吕纪祥 市电力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局,唐 鑫任办公室主任,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有关股室负责人担任。

  三、工作规则

  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副召集人主持。根据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指示和工作需要,可以临时召开会议。研究具体工作事项时,可视情况召集部分成员单位参加会议。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以纪要形式印发各成员单位,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四、工作要求

  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加强对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跟踪督办,及时向成员单位通报进展情况;要牵头会同各成员单位做好联席会议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及分工任务,主动研究制定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提出工作建议。

  附件2

  兴义市义龙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责任分解表

序号

重点任务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备注

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1

扎实推进数据中心建设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能源局、区经济发展局

 

2

扎实推进5G网络建设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

各乡镇(街道)

 

3

构筑超高速光网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

各乡镇(街道)

 

4

提高物联网发展水平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

市教育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市能源局、各乡镇(街道)

 

5

构建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

市委网信办

市工业和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

 

 

 

1

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市交通运输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2

建设智慧水务基础设施

市水务局

各乡镇(街道)

 

3

建设智慧电网基础设施

市能源局

市电力公司、各乡镇(街道)

 

4

建设数字管网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水务局、各乡镇(街道)

 

5

油气网基础设施

市能源局

各乡镇(街道)

 

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1

建设工业数字基础设施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

市能源局、各乡镇(街道)

 

2

建设农业数字基础设施

市农业农村局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3

建设智慧文旅数字基础设施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4

建设城市数字基础设施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州生态环境局兴义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局、市政务中心、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州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各乡镇(街道)

 

5

建设公共卫生数字基础设施

市卫生健康局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1

建设重点领域研究平台

市工业和科技局、区工业和科技局

市发展改革局、区经济发展局、各乡镇(街道)

 

2

建设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市发展改革局、区经济发展局、各乡镇(街道)

 

3

建设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

市发展改革局、州生态环境局兴义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市能源局、区经济发展局、州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区城乡建设局、各乡镇(街道)

 

保障措施

 

 

 

1

加强统筹协调

市发展改革局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2

强化资金支持

市财政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区城乡建设局、各乡镇(街道)

 

3

强化要素保障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

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市能源局、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4

加强宣传推介

市委宣传部

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区经济发展局、区工业和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附件3

兴义市义龙新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市工业和科技局 市公安局 市委网信办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工程,完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助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

  工作目标

  2022-2023年,全市(区)标准机架数达到0.6万架,累计建成5G(逻辑)基站2000个,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5个,全市(区)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6.4万公里,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010Gbps,累计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0万个,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5家,集聚软件及相关人才30人。到2024年,全市(区)标准机架数达到2万架,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个,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15个,全市通信光缆总长度力争达到8万公里,互联网出口带宽达3100Gbps,累计打造物联网重点应用2个以上,物联网连接数达到20万个,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0家,集聚软件及相关人才50人,累计打造数字应用场景1个。

  重点任务

  (一)建设城市数据中心集群

  1.打造城市数据中心集聚基地。突出推进构建以贵阳贵安为中心,义龙大数据产业园为补充的“两地三中心”功能定位,支持义龙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开拓省内外算力服务市场,提高数据中心标准机架的平均上架率。采用新型节能技术,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制冷,降低数据中心平均PUE值。2022-2023年,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0.6万架。到2024年,力争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2万架。

  2.深化区域协作建设。推进义龙大数据产业园与贵安数据中心集群的关联协作,积极承接非实时性算力需求。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等周边地区产业协同合作,利用华为等公司的生态合作和数博会等重大活动载体,积极与国内、国际具有领先水平的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平台企业深化交流合作,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云存储及产业链相关项目。

  3.促进行业应用发展。按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标准,2023年底前基本建成全市(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支持搭建城市数字经济中台、智慧停车、租赁服务、智慧劳务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发展潜力大、项目建设快的新增项目。2024年着力完成新增入库软件信息服务企业2家,进一步带动行业发展。

  (二)算力保障优化提升

  4.强化算力服务支撑。加快拓展数据清洗、可视化、采集、标注、挖掘、分析、开发、应用、安全等大数据核心业态,培育一批规模以上的数据服务企业,积极承接全国范围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2022-2023年,累计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5家。到2024年,力争累计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0家。

  (三)推进5G网络建设

  5.加快5G网络覆盖。加强5G网络城市深度覆盖和乡村广泛覆盖,加快对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景区、核心商圈等场景的室内外协同深度覆盖,推进基于5G场景应用需求的党政机关、高校、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的精细化覆盖,将5G网络延伸至行政村。深化5G共建共享,支持铁塔公司统筹室内外5G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和偏远地区5G异网漫游。2022-2023年,全市(区)累计建成5G基站2000个。到2024年,力争全市(区)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个,实现5G网络兴义市义龙新区主城区全覆盖和规模商用。

  6.推广5G场景应用。加速推进重点领域5G赋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在民用、商用、政用领域打造一批5G应用场景和应用示范。在工业互联网、能源、交通、教育、医疗、文旅、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5G应用场景和应用示范。2022-2023年,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8个。到2024年,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15个。

  (四)构筑超高速光网

  7.推进千兆光网建设。加大10G无源光网络端口及光线路终端设备建设力度,开展光线路终端上联组网优化及光分配网改造升级,推动光传送网节点向网络边缘延伸,与光接入网无缝衔接构筑端到端千兆光网,实现“万兆入园、千兆到户”。到2024年,全市(区)通信光缆总长度力争达到8万公里,实现80%的乡镇具备千兆宽带接入能力。

  8.提升互联网带宽承载能力。积极引入第六版互联网通信协议分段路由、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网络智能化调度、运维和管理水平。2022-2023年,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010Gbps。到2024年,力争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3100Gbps。

  (五)提高物联网发展水平

  9.持续加快物联网能力建设。持续加快全市(区)物联网能力建设,加快推动2G/3G移动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形成窄带物联网、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有序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州级搭建全州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推动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利用。以“5G定制网+物联网”模式实现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智慧校园、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煤矿等领域的突破,加快物联网重点领域应用场景覆盖。2022-2023年,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0万个。到2024年,累计打造物联网重点应用2个以上,物联网连接数达到20万个。

  (六)构建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

  10.提升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效能。配合推进州级网络安全协调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促进数据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调。配合州级部门构建全天候全方位态势感知和应急响应处置网络,打通省州市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

  11.提升政务云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强化政务云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形成立体防御体系。创新云安全服务和大数据安全服务模式,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灾备能力建设。配合推动州级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建设,加强对各电信运营商节点的全方位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安全运营服务体系。配合州级推进政务云安全资源池建设,为全市(区)上云应用系统提供安全接入、入侵防范、安全审计、防病毒、防篡改、数据防泄漏等安全防护能力。开展政务信息系统的等保备案、建设、测评、复评等工作。

  12.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推动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在政务云应用,构建智能安全监测和多层级智能化安全防护体系。以构建组织、预防、监管、应急处置、技术防护等综合保护体系为重点,强化政务云平台及重点信息系统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统筹下,成立由市工业和科技局等部门组成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科技局,具体负责统筹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二)加强要素保障

  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做好空间保障和土地要素保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省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和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支持。引进培育大数据领域相关专业人才。

  (三)加强监督考核

  及时跟踪大数据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对照任务清单,落实责任部门,明确措施和进度要求,加大督导力度,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附件4

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能源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黔西南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精神,全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推动传统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2-2023年,完成万峰湖库区视频监控建设、接入,新建智能充电基础设施166个,完善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到2024年,完成交通运输枢纽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累计完成码头和渡口(停靠点)监控点位30个,配合完成6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3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改造,完成20个重点取用水户取水在线计量监控建设,配合完成黔西南州监控能力(二期)项目建设,力争累计建成智能充电基础设施400个以上,建设改造城市燃气管网达到386公里,实现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1.建设交通运输枢纽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推进水路客运监控、“智慧水运”试点等智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交通运输枢纽大数据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为行业综合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

  2.推进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积极协调辖区内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经营单位配合构建包括“一路一网一体系”的“数字型、安全型、高效型、协同型、低碳型”智慧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全业务数据驱动、全要素物联感知、全周期智能建养、全时空运行调度、全路域主动管控、全行程品质服务。

  3.推进智慧水运(一期)建设。搭建全市(区)30个码头和渡口(停靠点)监控网络;试点建设10公里电子航道测绘及重点船只监控。

  (二)建设智慧水利基础设施

  4.推进雨水情测报及安全监测设施建设。2022-2023年,配合完成全市(区)15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改造(由贵州省大坝中心统一编制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实现自动化采集、传输、汇集、共享。

  5.推进山洪灾害防御设施建设。在省水利厅、州水利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重点推进山洪灾害“四预”平台、测雨雷达建设及山洪自动监测站点升级改造等,大幅提升全市(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为水旱灾害防御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决策支撑。到2024年,完成山洪灾害“四预”平台及测雨雷达建设,改造山洪站点35个。

  6.打造水利综合图像监控平台。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基础,整合接入相关部门的涉水视频信息,在州水利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配合打造全州水利综合图像监控平台,实现重点区域统一管理、统一监控,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7.构建贵州“水利大脑”。打造集数据资源池、物联网平台、智慧赋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预报调度平台、贵州水利一张图等于一体的“水利大脑”,实现物联网数据的汇聚与监控,为智慧化数字水利业务应用提供运行环境、开放数据、智慧算力、业务模型等服务。

  8.配合推动智慧水务系统项目建设。充分利用黔西南州现有的监测设备及系统数据为原则,将黔西南州包括污水处理厂监测业务、生态流量监测业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等各种水务相关业务应用互联、汇聚、协同和联动,实现水务运行状态和事件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智能预警、信息发布和信息共享等功能,集成黔西南州水务基础信息,并衔接相关管理部门和上级单位,构建统一的黔西南州监测与预警体系。

  9.推进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取水口计量监测建设任务,逐步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取水计量率和在线计量率。落实2022-2023年取水口计量监测任务建设,完成20个以上取水口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建设,到2024年年取水30万立方米以上地表水取水口、年取水5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取水口、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渠道基本实现在线计量。

  10.逐步推进供排水管网智能化建设。逐步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雨水管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智能化改造,建立GIS监控系统,配合衔接互联网基础设施,对管网运行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将管网水量、水压、水质等情况通过监测系统传到电脑端和手机端,逐步实现智能化、专业化监管。

  (三)建设智慧电网基础设施

  11.加快推进电网智能监测设施建设。深化智能巡检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和红外测温等技术在日常运检场景的应用。逐步实现电网状态自我感知、故障缺陷自我诊断,加快推进架空线路智能监测终端建设,实现输电架空线路在线智能监测,有效提高系统设备受灾监测能力。

  12.加快推进智能充电设施建设。支撑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思路,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及配套电网建设,做好充换电网络布局规划。有序推进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市(区)、乡镇(街道)公共快速充电网络建设。加强住宅区、公共服务区、人口集聚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建设条件的加油(气)站,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和覆盖,形成骨干公共充电网。2022-2023年,新建智能充电基础设施166个。到2024年,力争累计新建智能充电基础设施200个以上。

  (四)建设数字管网及油气网基础设施

  13.配合完善全州城市燃气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开展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普查,配合推进全州城市燃气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完善平台管理信息。到2024年,建设改造城市燃气管网达到386公里,实现全市(区)城市燃气管网信息化管理全覆盖,其余乡镇(街道)逐步推进。

  14.配合推进全州油气管道智能化建设。配合开展黔西南州输油气管道智能改造,新建天然气管道同步推进智能化建设。创新管道巡检模式,对区域安防、地质灾害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由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能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分别成立相应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工作目标、任务,牵头做好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建立传统设施智能升级重大项目库,实行滚动储备、动态调整,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二)加强资金保障

  积极向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省厅(局)争取支持,用好省预算内相关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持续加大对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加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三)强化人才引培

  完善行业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升行业新型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加大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资金投入,广泛开展系统内部行业管理人员、基层业务人员的应用技能培训。

  附件5

兴义市义龙新区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市工业和科技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市发展改革局 市卫生健康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和省、州《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全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适度超前布局智慧应用基础设施,不断拓展创新应用场景,结合全市(区)实际,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2-2023年,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1个以上。到2024年,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累计建成数字农业项目2个以上,建成1个以上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区)4A级景区5G网络深度覆盖,建成1个以上旅游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标杆示范项目,累计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2个以上,全市(区)远程医疗服务总量累计突破1万人次,累计建设互联网医院1家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工业数字基础设施

  1.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现代能源、化工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特色轻工等六大行业,分行业推动生产过程产业互联网建设,重点打造金州电力、振华新材料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依托州“金州云”公共服务平台在义龙新区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更多普适性强的工业APP。

  2.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先行先试,建设数字产线、无人车间、智能工厂,打造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推动中小企业普及应用数字技术,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改造,打造典型融合应用场景。推动工业企业上云用云,引导链主企业开展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核心系统云化改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业务云端迁移。鼓励企业应用“云使用券”等方式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加快上云步伐。

  3.推动新区、园区数字化建设。支持义龙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打造产业分析、设施管理、智慧招商、智慧物流、安环监测等典型应用场景。建设工业、农业、旅游智慧园区平台,畅通产业、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对接路径。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二)建设农业数字基础设施

  4.推进农产品产销数字化平台建设。积极融入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化与发达地区产业协作,全力推动全市(区)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依托州级搭建的惠黔农产品产销数字化平台,构建“农户+农村经纪人+产销平台+物流运输+市场销售”和“基地(经营主体)+产销平台+物流运输+市场销售”产销链条,推进全市(区)农产品生产信息、粤港澳市场信息等生产端、市场端多环节信息入网,实现产业对接、信息互通、市场共享等产销信息联动互通。

  5.积极推进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全市(区)7+N特色优势产业,以5G、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积极推进种植养殖经验、知识和技术数据化,加快农业生产、环境和运输全过程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和信息化管理以及可视化应用场景建立进程,推进农业生产大数据的汇聚、融合和应用,实现智能化、产业化、高效化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增收,显著提升数字化农业发展水平。到2024年,累计建成智能性诱测报点10个、苗情监测点3个,病虫监测站6个。

  6.积极融入贵州数字农业平台建设。全面融入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加快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溯源。利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开展生产基地巡查,加强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全市(区)各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兼职监管员系统。积极探索构建农村智慧物流体系,推进区域物流大数据运用,积极推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智能化改造,畅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助推“黔货出山”。

  (三)建设智慧文旅服务工程

  7.推动全域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建设。采用互联网+大数据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新兴技术,使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更好服务景区、游客、商家。完善智慧旅游系统,整合旅游、交通等部门和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单位数据资源,加快全市(区)A级景区和各类酒店、旅游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围绕实现游客一机游目标,打造服务全州各地的统一智慧服务一机游应用矩阵,以公众号、APP、小程序等便捷方式,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线上购票、酒店预订、旅游交通等宣传推广和定制服务,精准满足游客需求,共享文旅数据资源利用。到2024年,全市建成1个以上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8.推动智慧服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做好5G基站建设运用。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数字文化馆,应用数字化技术展示特色文化内涵,拓宽文化数字内容共享渠道。引导旅游城镇、街区、景区等加快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普及景区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到2024年,实现全市(区)4A级景区5G网络深度覆盖,建成1个以上旅游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项目。

  9.提升智能技术运用能力。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智慧文旅+”。鼓励和引导文化旅游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在文旅数字化、智慧化进程中做好各类游客特别是老年游客服务工作。

  (四)建设新技术基础设施

  10.加快5G网络覆盖。加强5G网络城市深度覆盖和乡村广泛覆盖,加快重点旅游景区、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核心商圈等场景的室内外协同深度覆盖,推进基于5G场景应用需求的党政机关、高校、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的精细化覆盖,逐步将5G网络延伸至行政村。2022-2023年,全市(区)累计建成5G基站2000个。到2024年力争全市(区)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个。

  11.加快义龙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把握“东数西算”机遇,坚持以需求拉动义龙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争取成为国家级绿色云基地和国家一体化数据中心重要节点。完善义龙大数据产业园一期2号楼工程配套、推动二期工程验收并投入使用,力争2024年可承载2.5万台服务器。

  12.建成一批融合基础设施。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人防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按照“统一部署、资源共享、一杆多用”原则,统筹建设改造通信基站、智慧灯杆、智慧道闸、电力塔杆等杆柱基础设施。整合全市(区)水利基础、监测、业务数据及其他行业数据,全方位提升智慧水利基础设施的智能感知水平。组建区块链联合试验室,探索建立基于分布式非行业的“主权区块链”加密体系。建成集城市人口分布情况、车辆保有情况、道路交通情况、人防工程、人防重要经济目标、人防专业队伍、人防疏散地域、人防疏散路线等内容为一体的人防数据管理中心。

  (五)建设城市数字基础设施

  13.加快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推动政府治理大数据应用,依托黔西南州政务云和州级数据湖,提升政府治理业务服务能力。深化贵政通推广应用。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建设。持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优化民生服务,到2024年,打造1个数字治理典型示范。

  14.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政务。加快推进服务领域覆盖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扩大电子证照应用范围,制度规则更加健全,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支撑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取得显著成效。不断拓展办事服务终端,实现高频“一件事”在贵州政务服务网上“一次办”,高频便民服务事项手机端“掌上办”“自助办”,实施“一窗通办”“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深度融合,无差别受理。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实施国务院公布确定的162项“跨省通办”事项落地办理,推进更多事项“跨省通办”;全市(区)实现与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类别、办理时限、申请材料等统一规范,事项清单100%关联、动态调整100%响应、同一事项100%一致、办事指南100%准确。推动市级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贵州政务服务网深度融通、业务协同,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纳入贵州政务服务网“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持续推进全市(区)智慧政务大厅建设,逐步实现与省、州政务服务大厅一体化、智慧化管理服务。

  15.发展优质均衡的智慧教育。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监管、就近接入、分级管理”的原则,逐年完善全市(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千兆到学校、百兆到桌面”的高速网络改造,全面实现光纤网络“校校通”;持续加强兴义市第五中学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试点校的5G网络应用。加速推进5G赋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实施绿色安全教育网络工程,依托“金州教育云”建立清晰高效的教育网络组织管理体系和运维机制,覆盖全市(区)各级各类学校,为全体师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快速、稳定、绿色、安全”的专用互联网访问通道,支持时时、处处、人人的在线教学,强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注册率、使用率,为师生构建绿色、安全的网络学习空间。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提质增效,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基础上,形成“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

  预计2024年,持续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环境,统筹协调做好兴义市第八中学、兴义市第四中学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试点工作,加快建设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等智能学习空间。加大“三个课堂”设施设备建设,根据州教育局要求,每年至少完成一所智慧校园建设,加强“三个课堂”的常态化按需应用指导力度,智慧课堂学生普及率达20%以上。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规程》、《中小学实验室规程》以及《贵州省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贵州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积极争取上级教育发展资金,逐年配齐配足教学实验仪器、图书等,努力把全市(区)各中小学图书馆(室)、实验室分批次建设成为馆室设备配套、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员素质较高的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新型图书馆和新型实验室。

  16.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以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为目标,围绕城市运行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干净整洁有序、为民服务精准精细精致,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为支撑,采取州(市)共建模式,在全市(区)智慧城管感知系统基础上,充分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以及公安天网雪亮工程、城市信息模型(CIM)、城市基础设施在线监管项目等,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汇聚共享数据资源,节约建设成本。按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标准,2023年底前基本建成全市(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增强城市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

  (六)建设公共卫生数字基础设施

  17.建设公共卫生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配合推进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常态化运行,建设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22-2023年,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1个以上。到2024年,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2个以上,累计建设互联网医院1家以上,远程医疗服务总量累计突破1万人次年,实现全市(区)看病就医“一码通行”。

  18.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联动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申报“兴义市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建成互联网医院1个,到2024年建成智慧医院1个。推动以“黔康码”作为全生命周期健康身份主索引和医疗服务可溯源的统一标识,完善“黔康码”应用场景和流程,医疗机构在挂号、入院办理、取药、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和共享、电子健康档案调阅等关键环节,全面支持通过“黔康码”进行身份确认和授权操作。以“黔康码”为载体共享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医疗服务、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等信息,推进“黔康码”与医保电子凭证融合应用,大力提升“黔康码”持码就诊率达到目标要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兴义市义龙新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统筹下,成立由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等部门组成的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科技局,负责统筹推进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各项任务。

  (二)加强要素保障

  各级各部门要全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的投融资机制。

  (三)强化责任落实

  对照行动方案涉及工作,梳理任务清单,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和进度要求,推动任务清单化、项目化落实。

  附件6

兴义市义龙新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市工业和科技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黔府办发〔2022〕25号)文件部署,计划在兴义市义龙新区布局一批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的创新基础设施,培育地区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4年,在州科技局的指导下,新建州级以上大学科技园1个、重点实验室1个,建成州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双创”服务平台6个以上;力争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重点领域的研究平台

  1.做强做优州级重点实验室。按照提升做强一批、调整优化一批、整合强化一批、撤销合并一批的原则,对现有州级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推动州级重点实验室做强做优,争取在2024年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围绕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聚焦煤电铝网+、新能源、数字信息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育种、农业机械化、公共安全与防疫、重大疾病防治、基础交叉学科等重点领域,建设州级重点实验室。到2024年,在州科技局指导下,新建州级重点实验室1个。

  (二)建设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

  2.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科研机构培育建设,促进传统科研机构市场化、大型企业科研化,引导社会力量联合创办新型研究机构,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到2024年,新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探索培育新型研发机构1家。

  3.培育建设州级技术创新中心。依托现有的三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帮助一批实力较强、运行较好、符合有关定位和条件的州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建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联合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新型建材、智能采掘、土壤修复、民族医药、特色作物育种、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稀有金属等领域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到2024年,在州科技局指导下,力争培育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

  4.培育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工业企业参加创新平台培育,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24年,累计培育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以上。

  5.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工业企业参加创新平台培育,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申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到2024年,组织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1个以上。

  6.培育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聚焦省州重点领域和优势临床专科,依托相关医疗机构,协助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推动省州级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三)建设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平台

  7.加强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全市(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结合科技资源现状和特点,主动谋划科技发展与产业振兴结合推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向新型化、高新化转变。鼓励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与服务业渗透融合,强化服务业发展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鼓励科技咨询、科学普及与服务、综合科技服务业等发展。大力推进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应用创新平台、检验检测平台、技术转移平台等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到2024年,争取培育省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分中心1个以上。

  8.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联动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到2024年,培育2家互联网医院、1家智慧医院。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兴义市义龙新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科技局,负责统筹协调各责任单位,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确保完成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各项任务。

  (二)强化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创新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着力加强政策扶持、科技服务和监督管理。落实人才引进、科研经费使用、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保障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

  (三)强化资金支持

  市发展改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等单位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基础设施给予相关资金补助,用于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等。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积极招引企业、社会资本等参与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创新基础设施设备的研发投入。

来源:兴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推荐阅读
亮点黔西南  2023-01-18
亮点黔西南  2023-01-19
兴仁公安  2023-01-20
兴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2023-01-23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3-01-18
亮点黔西南  2023-01-18
黔西南日报  2023-01-25
亮点黔西南  2023-01-25
亮点黔西南 黔西南消防  2023-01-26
黔西南州教育局  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