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兴义

刘官礼与兴义教育!



刘官礼与兴义教育!

  1906年早春时节,刘官礼抱着水烟筒坐在忠义祠的八仙桌旁,一边抽烟一边喝茶。儿子刘显世满面春风,匆匆走进来说:“爹,省城传来重大喜讯,此次徐天叙先生带领魏正楷、窦简之、高致祥、熊凤阶、王文华等13人参加全省公立中学通考,不仅全部录取,而且囊括了全省前1—13名”。刘官礼一闻此讯,十分激动,当即摆出文房四宝,铺开宣纸、磨好墨,挥毫自书一联:“小学是做人样子,乐育得天下英才。”

  记忆的浪花不停地拍打着感情的闸门,六十六岁的官礼老人眼里热泪盈眶,一幕幕往事依稀闪现…… 忆及自己幼读私塾,因时局动荡,青少年时即从父刘燕山办团练,筑永康堡,长年征战,无暇于学务。多次率团练配合云贵清军剿杀白旗起义军,在攻取兴义县城,兴义府城(今安龙),特别是在围攻白旗军根据地新城(今兴仁)等战斗中,无数刘氏子弟为国捐躯,两个兄长先后战死沙场……

  多年前的一天,云贵总督李经羲来到永康堡宣读圣旨,表彰了刘氏家族对清庭作出的巨大贡献,擢升刘官礼为三品大员,赏戴花翎。刘官礼叫下人奉上茶点,与总督大人开始交谈。他们从战争的激烈和艰难一直谈到时下的教育问题。当李经羲问到兴义历史上出过哪些人才时,刘官礼说:兴义在乾隆年间出过一名进士六名举人,现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大人也是在兴义长大的。不无遇憾地说,从嘉庆三年设县之时起到现在,除咸丰二年,胡尔昌中乡试十六名,为兴义设县后唯一举人外,以后再没有考中一个举人了;仅赵显彬应乡试中副榜,人称“半边举人”。当然就说不上进京“会试”、“殿试”而被取录为进士、翰林了。刘官礼说自己一直深以为耻,决心从现在开始不余遗力,大力狠抓地方教育。

  李经羲安慰他说,想不到,在贵州偏僻的地方,竞有“统老”如此高瞻远瞩,今后兴义一定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李经羲走后,刘官礼立即召集乡绅计议:重修“笔山书院”,择院址于新城东今师专所在地。在兴义知府孙清彦支持下,用了二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笔山书院的工程。刘官礼以年薪三、四百两白银聘请省内外有名进士、举人来县作山长。雷廷珍是当时著名的经史学家,在贵阳“经世学堂”担任主讲。刘官礼想尽种种方法,不惜以重金迎聘他到兴义,长理笔山书院约三年,为山长中任期最长之一人。后来,张之洞聘请雷廷珍前往武汉长理两湖书院。显潜、显世等以师生谊重,不忍遽然别离,特护送雷廷珍到贵阳,才挥泪话别。雷廷珍在赴武汉途中死去,寄柩于重庆。后,刘显潜从重庆亲自护送雷的灵柩回遵义营葬。师生情谊感人至深。

  雷廷珍离开兴义笔山书院后,刘官礼又礼聘贵阳名流姚华、徐天叙、熊继光到笔山书院任教。所有受聘到兴义讲学诸名儒,刘官礼无不优礼有加,待为上宾,结为世好,如安龙举人庄南华竟以其女嫁与显世为媳;贵阳熊铁岩以其女楚芳嫁其孙刘公亮。

  戊戌维新,废除科举后,刘官礼深感“兴义设县晚,科名较稀,高瞻远瞩,为地方百年大计,锐意兴学,优礼厚币,敦聘省内外名儒,创办城乡小学。”首任高等小学堂长是贵阳有名举人张寿龄(后留学日本,任贵州财政厅长),末任山长徐天叙与务川举人聂树楷等为教员,并于书院后山新建教室、图书室、仪器室、仓房等。所有博物、生理标本、图表以及物理、化学仪器等,都是由日本购来。以后的高等小学堂长是徐天叙、聂树楷、李映雪、王文华等。

  戊戍年后,清政府颁布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方针,又颁布了《壬寅学制》。刘官礼看准了这个教育方针和制度比原来的书院制度,尤其是私塾制度优越,在他主持之下,积极推行,着重在发展小学教育。初等小学堂由乡村主办,高等小学堂由县级主办。他在改组笔山书院为县立高等小学堂附设师范传习所的同时,大力创办各乡初等小学堂。

  刘官礼自任中一初小监督(校长),可是,学期开始,没有一个学生报名。主要原因是一些老学究反对,明里暗里宣传鼓动:“读洋书,就是灭祖宗,谁不是父母所生呢?能做无父无君的人吗?无父无君,就是禽兽!”。又宣扬说:“读洋书,就要说洋话,装洋人,装洋人,就要挖眼、割鼻!换上山羊眼珠,培起高鼻子,那就成了假洋鬼子”等等谣言,恐吓家长和学生,企图起到阻挠破坏新学的作用。作家长的,生怕孩于读了洋书不认父母和祖宗,当孩子的怕挖眼割鼻做假洋鬼子。

  刘官礼了解这些情况后,坐上轿子,从自己家族、亲戚和有世谊关系的,有应该上学的人家起劝说。先说服家长,保证上了学不信洋教,不灭祖宗,照常供奉家神。再说服学生,对他们保证说:“走!跟三爷爷读洋书去!坐三爷爷的轿子去!三爷爷抱住你,保你的镖,谁敢动你一根毫毛,三爷爷同他拼命!”刘官礼有威风,也有信仰。家长、学生都被说服了。开学的那天,有的学生真个坐上刘官礼的轿子去开学,但还是只有七个学生。

  学生们行了开学礼回来,都换上一身穿戴:从头到脚一身新衣、新帽和新鞋袜,还挂上绣花的笔套和扇袋,一套新的教科书,有课文、有画图。欢天喜地地说:“县老爷(县长)、三爷爷和他们都陪我们向圣人(孔子牌位)行礼,礼后又开茶点,又吃酒席。县老爷和三爷爷们都向我们问这问那……。”说得满头高兴,并没有一点恐惧情绪。邻家小伙伴一齐涌来,张口结舌地欢迎着、羡慕着,翻看新书,玩弄笔扇套,打听消息,查看风色,一切很好。有的也有一些疑惧,恐怕挖眼、割鼻的事还在后头。

  开学最初几天,刘官礼还不失信地乘轿来家接学生,过几天学生就自动来去了。刘官礼天天到学堂听课,鼓励和训导学生,东看看,西望望,教师下课后,同他们攀谈。不久,增加了十来人,学期结束,已达二十多人了。

  学期结束,行散学礼,又是聚餐、发衣帽、发奖银─每人一两,发奖品等(后来改为成绩优良的才发奖),为的是刺激学生和社会知道读洋书的好处,并且不足可怕。第一学期后,学生们认识的字比塾生多,吃的透,会解释,又会用。有的会作文,会作联,又能算,会唱歌,会“说话”,既活泼,又礼貌,举止大方,言谈流利( 那时以“洒扫、应对、进退”为训导内容),尤其没有挖眼、割鼻作做假洋鬼子,照样供家神,并不信洋教。第二学期就增加到七、八十人,逐年加到几百人了。兴义中一初小就是这样办起来的,又次第办起了中二、中三和城区女子初小,也促进了四乡的初等小学堂的开展。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每个兴义人忆及三爷劝学之事都会激动不已。的确,正是因为刘官礼的良苦用心,兴义教育事业才能一洗前耻,刘官礼所培养的十三学子以优异的成绩震惊全省,刘显世、刘显潜、何应钦、王文华、王伯群等更是成为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兴义人民心中的骄傲。

  (本文由吴晓武根据有关文史资料编撰)


刘官礼。图片来源网络

  刘官礼,字统之,贵州兴义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兴义地区近代新式教育的奠基者、扩建和改革兴义笔山书院,为刘显世之父,是贵州兴义系军阀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一部贵州志,半部兴义人。
品文松道酒,听兴义故事。 
FM88.3《听·说·兴义》
每周三13:30--14:00首播
周末13:30重播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