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打造“新市民子女入学一条龙工程”初见成效
11月21日,记者在兴义市教育局获悉,自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兴义市高度重视教育保障工作,按照“应读必读、应助尽助”的原则,抓实新市民子女的入学、资助、关爱等工作,解决新市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不仅搬得出、住得下,而且住得安心、住得放心,新市民子女入学一条龙工程初见成效。
名校安置,搭建黄金跳板。明确兴义一小万峰林校区、兴义中学集团、兴义五中集团在内的14所学校作为安置学校。省级示范园、州级示范园分园3所,兴义中学集团下属学校2所,兴义五中教育集团下属学校2所,专门用于接收新市民子女入学入园,为新市民子女搭建黄金跳板,助推教育脱贫拔穷根。投资55023.06万元,改(扩)建、新建学校(园)11所,夯实安置基础。
名师执教,保障优质教学。选派集团管理人员强势进入安置学校,负责管理学校,确保管理水平。建设安置学校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4个,市级名师工作室3个,各级各类名师、骨干教师100余人,确保新市民学生也能享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资助全面,实现“应助尽助”。结合安置学生情况,扎实开展教育资助工作,认真落实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高中及以上阶段两助三免补等资助政策,确保各个阶段新市民学生“应助尽助”。目前,对新市民学生,全部落实资助,2018年春季资助资金合计91.312万元,实现迁入学生“应助尽助”。
营养改善,学生生活无忧。为落实新市民子女营养改善计划,今年9月,兴义市在没有上级政策,资金未配备到位的情况下,积极部署,筹措资金启动学期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新市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搬迁新市民学生在安置学校也能吃到营养午餐。
关爱到位,学生快乐融入。入学前,安排老师到各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设置就学服务点,方便新市民子女入学;报名时,学校设有专门的新市民入学窗口,为新市民学生提供服务;入学后,为让搬迁学生尽早适应新环境、开始新生活,采取“大手牵小手、小手牵小手”的方式,对搬迁学生实行重点关心关爱,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融入城市,快乐成长;开展师生结对,教师适时家访,指导帮助孩子生活学习,重点培育,重点辅导,大手牵小手关爱成长;组织城区中小学学生到安置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举办交流画展等,让孩子们小手牵小手共同成长。面对搬迁学生,学校积极探索推行“三养一提升”养成教育(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纠正不良习惯,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融入新环境。
提供岗位,帮助稳定就业。为助力脱贫攻坚,安置学校在全面做好学生安置入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提供岗位,帮助培训新市民入园就业,解决安置群众生活问题。2018年9月,兴义市坪东中心幼儿园洒金一分园所聘请的食堂工作人员、保安、保育员16人,全部是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让新市民子女在家门口入园,家长在家门口就业。
截止到目前,兴义市已安置随迁新市民学生4495人,其中:幼儿园778人,小学2512人,初中1102人,高中(中职)103人。
来源:黔西南日报 特约记者 张 宏 通讯员 杨贤贵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