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册亨

册亨丫他信用社杨昌明:一次信合缘 一生信合情

2016年10月21日 09:06:12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李泽文

 亮点黔西南讯 他是一名普通的信合员工,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26年来,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他热爱的信合事业。他是黔西南州册亨联社丫他信用社的一名工作员,同时他还是驻该县丫他镇巧洞村金融特派员——杨昌明。

情系信合 心系同步小康
1983年7月,杨昌明还是任巧马区巧洞小学的一名小学老师。而他的梦想一直是当一名银行人,为农村金融事业作一些贡献。1990年5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到了册亨县联社,当时册亨联社还是农业银行的下属机构。1995年,册亨联社刚从农业银行独立出来,正处在最困难的时期,他毅然决定留在册亨联社,这一留竟不知不觉就是20多年,成了册亨联社最老的前辈之一。在信用社工作的这20年中,他担任过主任、出纳、会计、信贷员等职位,先后多次荣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驻册亨县丫他镇巧洞村金融特派员,这对于一个年近半百的他来说既是一份挑战,又是一份光荣的职位。
2014年年底中共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特派员制度助推同步小康的实施意见》(州委[2014]90号),要求从2015年开始分批选派特派员驻村开展工作。杨昌明是土生土长的巧洞村人,他对巧洞村的生产经营、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了如指掌,又连年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由他担任巧洞村金融特派员再合适不过了。联社领导考虑到他年纪偏大,怕他身体承受不了特派员的重活,正在犹豫中。杨昌明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向联社领导申请担任特派员一职。
金融特派员这工作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就复杂。关键是看你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真心想做事的人,就会发现很多工作。在两年时间里,杨昌明做了许多的工作。在大家都担心杨昌明吃不消这项工作的时候,他却一次次用行动向大家证明了他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别开生面 丰富金融课堂
丫他镇巧洞村距离丫他镇12公里,有农户150户510人。其中有78户贫困户共243人。是丫他镇同步小康建设进程中的最需要帮扶的一个特困村。村民几乎都是在家务农,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极少接触外面的世界,更不知道什么是金融。了解到这一情况,杨昌明首先在村里组织了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知识培训,让村民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眼界有所提升。刚开始去宣传的时候,村民们都很新鲜,大家都积极的配合,时间久了村民们都陆陆续续地不来了,大家认为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没有什么用处。他们可以到信用社取低保、取粮食补贴,拿着存折去就可以了,什么定期存款、密码保密、借记卡办理等都与他们无关,他们没有多少经济收入,粮补、低保一到就取完了,没有闲钱存,要卡也没用,在金融服务站听金融知识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有这时间都可以干很多农活了。
村民思想保守、不易改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杨昌明改变了枯燥无味的灌输式的宣传,他通过列举银行常见的密码过于简单、存折丢失后折内资金被盗取的例子及身边常见的例子告诉村民,村民既感兴趣又印象深刻,他由浅入深,从常见的密码保护、信合卡的功能、信合村村通,再到信用村、信用组及信用乡镇、信用对个人的影响、信用社帮扶等知识,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金融就在他们身边,农信社对于“支农扶小”的重要作用。
金融致富 助推“三农”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巧洞村的村民不是不想致富,而是没有致富的方向、方法,他们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的收入来之于土地,对土地有着不解之情。了解到这一情况,杨昌明积极联系村委干部,制定好走访计划,每天入组串户,了解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经济收入情况以及对于贷款帮扶的需求情况。巧洞村虽说不大,但是村组相对分散,一个组一个山头,没有全部通车路,绝大多数需要走山路爬陡坡,有时去一户就要一天,早上披着露水去,晚上戴着星星回来,回来后还不能马上休息,还要整理这一户档案,待整理好后再休息。
就这样,杨昌明走完了所有的巧洞村民家,并对这些村民进行了建档评级,为巧洞村申请信用村打下坚实基础,确保有贷款需求的农户能够及时贷到款。
了解了巧洞村民发展的瓶颈之后,杨昌明组织了一批有创业愿望、有创业能力但是没有资金支持的青年学习党和国家鼓励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把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宗旨及服务流程向他们进行了说明,并告诉他们信用社愿意以优惠利率贷款给他们发展,支持他们发家致富。青年们纷纷表示愿意贷款发展,他们有的贷款发展养殖业,有的贷款发展种植业,有的贷款买车搞运输,巧洞村村民各个开始大干起来。现在,走进巧洞村,一提杨昌明,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他为大家普及了金融知识,是他让他们找到了除了务农之外的发家致富之路。
“走千山,进万村,通信息,送资金,心牢牢记着农民,根深深扎在农村,我们是光荣的信合员工,与农民心贴心,不忘重任在肩,力帮农民兄弟致富脱贫!”这不仅仅是一首歌的歌词,更是杨昌明作为一名金融特派员驻巧洞村工作的真实写照。他进百户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改善巧洞村信用环境;他推广助农取款,让村民足不出村便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他积极引导,带动村民致富。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在平凡的岗位干着不平凡的工作,他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信合员工学习。
(李泽文 报道)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册亨丫他信用社杨昌明:一次信合缘 一生信合情

亮点黔西南 | 2016年10月21日 09:06:12 | 李泽文

 亮点黔西南讯 他是一名普通的信合员工,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26年来,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他热爱的信合事业。他是黔西南州册亨联社丫他信用社的一名工作员,同时他还是驻该县丫他镇巧洞村金融特派员——杨昌明。

情系信合 心系同步小康
1983年7月,杨昌明还是任巧马区巧洞小学的一名小学老师。而他的梦想一直是当一名银行人,为农村金融事业作一些贡献。1990年5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到了册亨县联社,当时册亨联社还是农业银行的下属机构。1995年,册亨联社刚从农业银行独立出来,正处在最困难的时期,他毅然决定留在册亨联社,这一留竟不知不觉就是20多年,成了册亨联社最老的前辈之一。在信用社工作的这20年中,他担任过主任、出纳、会计、信贷员等职位,先后多次荣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驻册亨县丫他镇巧洞村金融特派员,这对于一个年近半百的他来说既是一份挑战,又是一份光荣的职位。
2014年年底中共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特派员制度助推同步小康的实施意见》(州委[2014]90号),要求从2015年开始分批选派特派员驻村开展工作。杨昌明是土生土长的巧洞村人,他对巧洞村的生产经营、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了如指掌,又连年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由他担任巧洞村金融特派员再合适不过了。联社领导考虑到他年纪偏大,怕他身体承受不了特派员的重活,正在犹豫中。杨昌明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向联社领导申请担任特派员一职。
金融特派员这工作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就复杂。关键是看你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真心想做事的人,就会发现很多工作。在两年时间里,杨昌明做了许多的工作。在大家都担心杨昌明吃不消这项工作的时候,他却一次次用行动向大家证明了他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别开生面 丰富金融课堂
丫他镇巧洞村距离丫他镇12公里,有农户150户510人。其中有78户贫困户共243人。是丫他镇同步小康建设进程中的最需要帮扶的一个特困村。村民几乎都是在家务农,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极少接触外面的世界,更不知道什么是金融。了解到这一情况,杨昌明首先在村里组织了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知识培训,让村民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眼界有所提升。刚开始去宣传的时候,村民们都很新鲜,大家都积极的配合,时间久了村民们都陆陆续续地不来了,大家认为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没有什么用处。他们可以到信用社取低保、取粮食补贴,拿着存折去就可以了,什么定期存款、密码保密、借记卡办理等都与他们无关,他们没有多少经济收入,粮补、低保一到就取完了,没有闲钱存,要卡也没用,在金融服务站听金融知识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有这时间都可以干很多农活了。
村民思想保守、不易改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杨昌明改变了枯燥无味的灌输式的宣传,他通过列举银行常见的密码过于简单、存折丢失后折内资金被盗取的例子及身边常见的例子告诉村民,村民既感兴趣又印象深刻,他由浅入深,从常见的密码保护、信合卡的功能、信合村村通,再到信用村、信用组及信用乡镇、信用对个人的影响、信用社帮扶等知识,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金融就在他们身边,农信社对于“支农扶小”的重要作用。
金融致富 助推“三农”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巧洞村的村民不是不想致富,而是没有致富的方向、方法,他们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的收入来之于土地,对土地有着不解之情。了解到这一情况,杨昌明积极联系村委干部,制定好走访计划,每天入组串户,了解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经济收入情况以及对于贷款帮扶的需求情况。巧洞村虽说不大,但是村组相对分散,一个组一个山头,没有全部通车路,绝大多数需要走山路爬陡坡,有时去一户就要一天,早上披着露水去,晚上戴着星星回来,回来后还不能马上休息,还要整理这一户档案,待整理好后再休息。
就这样,杨昌明走完了所有的巧洞村民家,并对这些村民进行了建档评级,为巧洞村申请信用村打下坚实基础,确保有贷款需求的农户能够及时贷到款。
了解了巧洞村民发展的瓶颈之后,杨昌明组织了一批有创业愿望、有创业能力但是没有资金支持的青年学习党和国家鼓励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把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宗旨及服务流程向他们进行了说明,并告诉他们信用社愿意以优惠利率贷款给他们发展,支持他们发家致富。青年们纷纷表示愿意贷款发展,他们有的贷款发展养殖业,有的贷款发展种植业,有的贷款买车搞运输,巧洞村村民各个开始大干起来。现在,走进巧洞村,一提杨昌明,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他为大家普及了金融知识,是他让他们找到了除了务农之外的发家致富之路。
“走千山,进万村,通信息,送资金,心牢牢记着农民,根深深扎在农村,我们是光荣的信合员工,与农民心贴心,不忘重任在肩,力帮农民兄弟致富脱贫!”这不仅仅是一首歌的歌词,更是杨昌明作为一名金融特派员驻巧洞村工作的真实写照。他进百户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改善巧洞村信用环境;他推广助农取款,让村民足不出村便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他积极引导,带动村民致富。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在平凡的岗位干着不平凡的工作,他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信合员工学习。
(李泽文 报道)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