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兴义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今天聊聊黔西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采花节(三十八)

2023年02月28日 08:05:25来源:黔西南宣传 作者:

苗族采花节

  普安县位于云贵高原中段,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州北部。县境内居住着布依、苗、彝、黎、回等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苗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该县的白沙乡、龙吟镇、兴中镇、高棉乡、新店乡以及青山镇等地区,约二万余人。

  小花苗传唱的古歌中记载,这一支系苗族先人在迁徙途中部分族人走散,为了寻找走散的族人,便吹起芦笙向走散的族人发送信息,走散的族人通过芦笙的引领回到族群。后族人逐渐以固定的山坡、洞穴作为族人集中的场所,族人们听取芦笙号令,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此祭祀祖先,商议族中大事等。

  位于普安县青山镇山中有一洞穴,当地苗族称为采花洞,每年春节初一至十五期间,青山镇一带的苗族群众都会按照族人们共同商议的具体时间,汇聚在采花洞祭祀祖先, 商议大事,年青人则会于此寻找心上人,缔结姻缘,经过数百年的演变,逐渐成为当地苗族的传统节日“采花节”。

  采花节

  采花节日当天,寨老于清晨即带领年轻人上山寻找好花树,砍下移至祭祀活动场地,由苗族女孩在树上扎 36 朵纸花(代表 36 个苗族姑娘,意在活动中能与36个苗族小伙结为“秦晋之好”) ,随后寨老主持严肃而庄重的祭祀活动,祭祀结束后,族人们身着传统盛装,围着花树开始欢快的采花节活动。男子吹芦笙,女子跳采花舞,讨信物、抢花背,芦笙、口弦、木叶、乐舞一体,以独特的方式展示苗族团结、积极、欢乐、向上的民族氛围。

  采花节主要内容有:

  祭祀祭品的准备

  春节前几天,采花洞周边苗族村寨的寨老们商议:购置一头黄牛及祭祀所需的祭品;离采花洞较近的人家各自准备充足的苗族特色小吃,届时招待远方的客人。正月初一的早上,寨老们领着几个年轻人上山寻找花树。花树要枝繁叶茂、四季常青、长势良好且是独棵生长的姜子树或杉树:象征着长年顺利,万事如意、夫妻恩爱、感情长久、子孙昌盛。选定花树砍下并移至祭祀活动场地。

  祭祀

  苗族女孩在花树上扎36朵纸花(代表36个苗族姑娘,意在活动中能与36个苗族小伙结为“秦晋之好”),寨老主持严肃而庄重的祭祀活动。在礼炮声中,两名苗家女子唱着古歌(叙事歌),数十对芦笙能手,单腿往前,左右侧身,三次跪下,向花树、寨老行叩拜之礼,如此往返三拜九叩后,寨老将花树立于采花洞前,祭祀结束。

  采花 (跳花)

  周边苗族男女老少身着苗族传统盛装,欢聚于采花洞内外。男女青年便上演各式节目,有苗族传统舞蹈、苗族古歌、苗族口弦等,远方来的芦笙手,也可在花树前展示才艺。展示结束后,在花树周围、采花洞洞内外的青年男女们,以竹筒传情,吹芦笙、吹口弦,吹木叶、唱情歌互诉衷肠,嬉笑打闹讨信物、抢花背,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爱慕之情。周边村民也蜂涌而至,极为热闹。苗寨家家户户准备了特色小吃,用以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活动结束后,便邀请客人就餐。

  采花节承载了这支苗族许多重大的历史信息,是苗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借助传统节日祭祀祖先,商议族中大事,加强族群交流、促进族群团结,体现了苗族传统文化内涵。

  苗族采花节于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黔西南宣传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今天聊聊黔西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采花节(三十八)

黔西南宣传 | 2023年02月28日 08:05:25 | 

苗族采花节

  普安县位于云贵高原中段,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州北部。县境内居住着布依、苗、彝、黎、回等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苗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该县的白沙乡、龙吟镇、兴中镇、高棉乡、新店乡以及青山镇等地区,约二万余人。

  小花苗传唱的古歌中记载,这一支系苗族先人在迁徙途中部分族人走散,为了寻找走散的族人,便吹起芦笙向走散的族人发送信息,走散的族人通过芦笙的引领回到族群。后族人逐渐以固定的山坡、洞穴作为族人集中的场所,族人们听取芦笙号令,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此祭祀祖先,商议族中大事等。

  位于普安县青山镇山中有一洞穴,当地苗族称为采花洞,每年春节初一至十五期间,青山镇一带的苗族群众都会按照族人们共同商议的具体时间,汇聚在采花洞祭祀祖先, 商议大事,年青人则会于此寻找心上人,缔结姻缘,经过数百年的演变,逐渐成为当地苗族的传统节日“采花节”。

  采花节

  采花节日当天,寨老于清晨即带领年轻人上山寻找好花树,砍下移至祭祀活动场地,由苗族女孩在树上扎 36 朵纸花(代表 36 个苗族姑娘,意在活动中能与36个苗族小伙结为“秦晋之好”) ,随后寨老主持严肃而庄重的祭祀活动,祭祀结束后,族人们身着传统盛装,围着花树开始欢快的采花节活动。男子吹芦笙,女子跳采花舞,讨信物、抢花背,芦笙、口弦、木叶、乐舞一体,以独特的方式展示苗族团结、积极、欢乐、向上的民族氛围。

  采花节主要内容有:

  祭祀祭品的准备

  春节前几天,采花洞周边苗族村寨的寨老们商议:购置一头黄牛及祭祀所需的祭品;离采花洞较近的人家各自准备充足的苗族特色小吃,届时招待远方的客人。正月初一的早上,寨老们领着几个年轻人上山寻找花树。花树要枝繁叶茂、四季常青、长势良好且是独棵生长的姜子树或杉树:象征着长年顺利,万事如意、夫妻恩爱、感情长久、子孙昌盛。选定花树砍下并移至祭祀活动场地。

  祭祀

  苗族女孩在花树上扎36朵纸花(代表36个苗族姑娘,意在活动中能与36个苗族小伙结为“秦晋之好”),寨老主持严肃而庄重的祭祀活动。在礼炮声中,两名苗家女子唱着古歌(叙事歌),数十对芦笙能手,单腿往前,左右侧身,三次跪下,向花树、寨老行叩拜之礼,如此往返三拜九叩后,寨老将花树立于采花洞前,祭祀结束。

  采花 (跳花)

  周边苗族男女老少身着苗族传统盛装,欢聚于采花洞内外。男女青年便上演各式节目,有苗族传统舞蹈、苗族古歌、苗族口弦等,远方来的芦笙手,也可在花树前展示才艺。展示结束后,在花树周围、采花洞洞内外的青年男女们,以竹筒传情,吹芦笙、吹口弦,吹木叶、唱情歌互诉衷肠,嬉笑打闹讨信物、抢花背,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爱慕之情。周边村民也蜂涌而至,极为热闹。苗寨家家户户准备了特色小吃,用以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活动结束后,便邀请客人就餐。

  采花节承载了这支苗族许多重大的历史信息,是苗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借助传统节日祭祀祖先,商议族中大事,加强族群交流、促进族群团结,体现了苗族传统文化内涵。

  苗族采花节于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黔西南宣传

推荐阅读
普安人大  2024-01-30
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2024-01-30
黔西南日报    2024-02-01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2-03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2024-02-01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2024-02-03
黔西南日报  中国黔西南  2024-02-03
黔西南日报  2024-01-31
黔西南日报       2024-02-03
黔西南日报  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