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兴义

寻找最美基层民警——用脚步丈量社区“平安面积”

2020年12月04日 15:01:14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韦景山

  一条平凡的路能走多远?

  1992年,21岁的夏合国被分到兴义市公安局沧江派出所工作,那时候,沧江乡通往外界的公路尚未打通,马驮行李人走路,他从仓更镇走了约10公里才到达新单位。

  28年后,那段约10公里的路程已经不需要步行,夏合国也早已换了新岗位。相同的是,他的步伐从未停止,10公里的长度变成了10.8平方公里的面积,那是兴义市公安局向阳派出所的辖区面积,也是他守护的“平安面积”。

  百姓心中的“贴心大哥”

  有问题,找夏合国。这是向阳派出所辖区群众遇到难题的第一念头。12月3日,胜利社区居民葛贵云收到贵广网络通过手机短信发来的电子发票。他难以辨别真假,不敢乱点链接,第一时间在微警务群@夏合国求证,得到夏合国肯定的回复后,才放下心。

  夏合国在社区的人气有多旺呢?从他到社区走访时,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可见一斑。

  “夏哥,最近忙不忙?”

  “夏警官,又来啦,今天有什么事吗?”

  “夏哥啊,我前两天收到一条短信,麻烦你帮我看看是真是假。”

  路边的商贩、买菜的阿姨、或是骑摩托车路过身旁的叔叔,都会停下来和他打声招呼,有的甚至围到跟前,听听夏警官今天又来给他们讲哪些知识。

  “夏哥是我们这的片警,他经常到社区教我们如何防盗防骗,大事小事找他准没错,我们都希望他一直待在我们身边。”建设社区居民陈应禄谈起夏合国赞不绝口,很喜欢这位时常到他们身边“唠叨”的老大哥。

  旁边正在卖臭豆腐的摊主李小团笑着接话:“我在这个社区生活几十年了,夏哥是我们的老熟人,他工作可认真负责了。”

  社区工作繁杂琐碎,在老百姓的“鸡毛蒜皮”里,在社区的“家长里短”中,夏合国渐渐获得群众的信任,成为群众的“贴心大哥”。


夏合国正在检查消防栓

  社区工作的“行家里手”

  “上午,到四中检查校园安保工作,开展反诈宣传。”

  “下午,到市法院调取相关材料。”

  无论到哪,夏合国都会带着一个“小蓝本”,里面记录着每天的工作日程,也记录着他日复一日的繁忙。

  “夏警官兢兢业业工作很多年,我们社区每一条背街小巷、每一个角落他甚至比一些社区工作人员还清楚。”田太芬是建设社区总支书记,2012年调到建设社区工作后,认识了夏合国。

  在夏合国办公室的文件柜里,有几个蓝色的文件盒,里面是每一个社区的手绘地图,每一栋房屋都标注了编号,根据社区名字和对应的编号,可以在夏合国的电脑中找到户主信息、层数、照片等,还可以根据编号,在警务平台中查到房屋的坐标等各种信息,那是夏合国走遍辖区大街小巷的成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才能更清楚地了解社区基础信息,基础工作都做扎实了,以后我退休也有资料能帮到下一任社区民警。”夏合国笑着说。

  在夏合国的脸上,你很少会看见急躁和不耐烦。“好的夏警官,你放心,我现在去交罚款,回去一定批评他,也希望你继续监督我们。”12月2日,在夏合国办公室,两名女子笑着和他交谈,看到这和谐的一幕,你很难想象,她们其实是来派出所接受处罚的。

  原来,辖区内某宾馆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在对宾馆法人进行处罚时,因言语沟通产生误解,该宾馆法人不愿意接受处罚。夏合国知道后,通知宾馆的实际经营者和法人一同到派出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向她们耐心解释消防安全设施存在隐患的后果。

  “其实群众也是通情达理的,只是有时候言语上可能存在误解,好好解释,就事论事,他们会理解的。”事情解决完毕,夏合国耐心教导同组人员。


夏合国在社区与群众交流

  派出所的“努力三郎”

  刚做社区工作时,夏合国也曾找不到方向,但他会主动向前辈请教。“夏兄弟刚来的时候常常上门跟我交流社区工作的困惑。”杨思祥曾在联防队工作十年,夏合国刚成为社区民警时,总会上门向他了解社区治安情况,交流社区管理经验。

  时代的洪流奔涌向前,科技手段日新月异,警务工作也不断变化,一些年龄稍大的民警偶尔会遇到不会使用新技术的“尴尬”,但是,49岁的夏合国依然主动学习,不懂就问所派出所里的年轻人。

  “夏哥作为一名老民警,不仅自己努力学习新知识,还带领着我们年轻人一起学习,起到了表率作用。”向阳派出所辅警刘红志说。

  2018年,夏合国在工作中遇到丢失财物的韩国游客,他不懂英语,韩国游客又要赶着去机场,时间紧急,夏合国只能硬着头皮在百度翻译的磕磕绊绊中完成了询问。

  自那之后,他研究下载各种翻译软件,最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工作的一款软件,并学会熟练使用,现在,夏合国能通过它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谈,软件里最常翻译的一句话就是:“你好!我是兴义市公安局的民警,欢迎你来到兴义!”

  “社区工作没有捷径,只能靠走,要走出去了解辖区真实情况,更要走出去感知百姓安危冷暖。”当问起社区工作是否有“秘诀”时,夏合国这样说。

  就这样,夏合国一步步丈量辖区“平安面积”,一步步走进百姓心中,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最平凡的岗位,守着心,守着光,守着赤诚无悔的信仰,步履不停。

  (韦景山)

责编:卢生龙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寻找最美基层民警——用脚步丈量社区“平安面积”

亮点黔西南 | 2020年12月04日 15:01:14 | 韦景山

  一条平凡的路能走多远?

  1992年,21岁的夏合国被分到兴义市公安局沧江派出所工作,那时候,沧江乡通往外界的公路尚未打通,马驮行李人走路,他从仓更镇走了约10公里才到达新单位。

  28年后,那段约10公里的路程已经不需要步行,夏合国也早已换了新岗位。相同的是,他的步伐从未停止,10公里的长度变成了10.8平方公里的面积,那是兴义市公安局向阳派出所的辖区面积,也是他守护的“平安面积”。

  百姓心中的“贴心大哥”

  有问题,找夏合国。这是向阳派出所辖区群众遇到难题的第一念头。12月3日,胜利社区居民葛贵云收到贵广网络通过手机短信发来的电子发票。他难以辨别真假,不敢乱点链接,第一时间在微警务群@夏合国求证,得到夏合国肯定的回复后,才放下心。

  夏合国在社区的人气有多旺呢?从他到社区走访时,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可见一斑。

  “夏哥,最近忙不忙?”

  “夏警官,又来啦,今天有什么事吗?”

  “夏哥啊,我前两天收到一条短信,麻烦你帮我看看是真是假。”

  路边的商贩、买菜的阿姨、或是骑摩托车路过身旁的叔叔,都会停下来和他打声招呼,有的甚至围到跟前,听听夏警官今天又来给他们讲哪些知识。

  “夏哥是我们这的片警,他经常到社区教我们如何防盗防骗,大事小事找他准没错,我们都希望他一直待在我们身边。”建设社区居民陈应禄谈起夏合国赞不绝口,很喜欢这位时常到他们身边“唠叨”的老大哥。

  旁边正在卖臭豆腐的摊主李小团笑着接话:“我在这个社区生活几十年了,夏哥是我们的老熟人,他工作可认真负责了。”

  社区工作繁杂琐碎,在老百姓的“鸡毛蒜皮”里,在社区的“家长里短”中,夏合国渐渐获得群众的信任,成为群众的“贴心大哥”。


夏合国正在检查消防栓

  社区工作的“行家里手”

  “上午,到四中检查校园安保工作,开展反诈宣传。”

  “下午,到市法院调取相关材料。”

  无论到哪,夏合国都会带着一个“小蓝本”,里面记录着每天的工作日程,也记录着他日复一日的繁忙。

  “夏警官兢兢业业工作很多年,我们社区每一条背街小巷、每一个角落他甚至比一些社区工作人员还清楚。”田太芬是建设社区总支书记,2012年调到建设社区工作后,认识了夏合国。

  在夏合国办公室的文件柜里,有几个蓝色的文件盒,里面是每一个社区的手绘地图,每一栋房屋都标注了编号,根据社区名字和对应的编号,可以在夏合国的电脑中找到户主信息、层数、照片等,还可以根据编号,在警务平台中查到房屋的坐标等各种信息,那是夏合国走遍辖区大街小巷的成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才能更清楚地了解社区基础信息,基础工作都做扎实了,以后我退休也有资料能帮到下一任社区民警。”夏合国笑着说。

  在夏合国的脸上,你很少会看见急躁和不耐烦。“好的夏警官,你放心,我现在去交罚款,回去一定批评他,也希望你继续监督我们。”12月2日,在夏合国办公室,两名女子笑着和他交谈,看到这和谐的一幕,你很难想象,她们其实是来派出所接受处罚的。

  原来,辖区内某宾馆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在对宾馆法人进行处罚时,因言语沟通产生误解,该宾馆法人不愿意接受处罚。夏合国知道后,通知宾馆的实际经营者和法人一同到派出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向她们耐心解释消防安全设施存在隐患的后果。

  “其实群众也是通情达理的,只是有时候言语上可能存在误解,好好解释,就事论事,他们会理解的。”事情解决完毕,夏合国耐心教导同组人员。


夏合国在社区与群众交流

  派出所的“努力三郎”

  刚做社区工作时,夏合国也曾找不到方向,但他会主动向前辈请教。“夏兄弟刚来的时候常常上门跟我交流社区工作的困惑。”杨思祥曾在联防队工作十年,夏合国刚成为社区民警时,总会上门向他了解社区治安情况,交流社区管理经验。

  时代的洪流奔涌向前,科技手段日新月异,警务工作也不断变化,一些年龄稍大的民警偶尔会遇到不会使用新技术的“尴尬”,但是,49岁的夏合国依然主动学习,不懂就问所派出所里的年轻人。

  “夏哥作为一名老民警,不仅自己努力学习新知识,还带领着我们年轻人一起学习,起到了表率作用。”向阳派出所辅警刘红志说。

  2018年,夏合国在工作中遇到丢失财物的韩国游客,他不懂英语,韩国游客又要赶着去机场,时间紧急,夏合国只能硬着头皮在百度翻译的磕磕绊绊中完成了询问。

  自那之后,他研究下载各种翻译软件,最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工作的一款软件,并学会熟练使用,现在,夏合国能通过它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谈,软件里最常翻译的一句话就是:“你好!我是兴义市公安局的民警,欢迎你来到兴义!”

  “社区工作没有捷径,只能靠走,要走出去了解辖区真实情况,更要走出去感知百姓安危冷暖。”当问起社区工作是否有“秘诀”时,夏合国这样说。

  就这样,夏合国一步步丈量辖区“平安面积”,一步步走进百姓心中,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最平凡的岗位,守着心,守着光,守着赤诚无悔的信仰,步履不停。

  (韦景山)

责编:卢生龙

推荐阅读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22
黔西南日报  2020-12-01
兴义市人民政府网  2020-11-23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14
中共晴隆县委组织部  2020-11-24
黔西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020-11-23
亮点黔西南  2020-11-12
金州新视线  2020-11-21
义龙新区融媒体中心  2020-11-26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网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