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兴义

苦苦寻亲32年,贵州兴义一女士终圆梦

2020年04月17日 08:07:39来源:贵阳网 作者:黄宝华

  32年来,兴义市的郑女士,一直无法忘记妈妈去世时留下的话。妈妈去世时,没能与娘家亲人见最后一面,成了母亲此生最大的遗憾。然而,母亲留下的唯一线索,只有36前舅舅来信的地址。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人海茫茫何处寻?

  4月13日,苦苦寻亲32年的郑女士收到一个让她欣喜万分的消息:在务川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帮助下,她终于找到了36年未见过面的舅舅。

  32年前发过一封电报 亲人从此失联

  现年55岁的郑光秀女士,家住兴义市富民路。几年前,郑女士在搬家时,发现一个十分陈旧的信封。

30多年前的信封

  拿着这个信封,郑女士对逝去母亲和健在亲人的思念,一齐涌上心头,百感交集。原来,这封信是30多年前她的舅舅王兴江写给母亲王兴全的一封家书。

年轻时候的王兴江

  上世纪40年代,郑女士的父亲郑文明,当兵来到务川,并在今天的茅天镇认识了母亲王兴全。听爸爸讲,当时他和妈妈在茅天还分了田地,准备在这里扎根。郑光秀说,但在1959年,父亲又带着母亲,回到了兴义乌沙镇老家。

  80年代,远在务川的小舅王兴江,与母亲有过书信往来。36年前,舅舅还带着刚结婚的舅妈,来过我家。那时已近20岁的郑光秀,已能清晰记得舅舅的样子。

  1988年,妈妈王兴全病危,一直希望再见见这个亲弟弟。家人根据妈妈与舅舅通信的地址,发了一封电报至务川茅天,希望舅舅能赶到见母亲最后一面。

  遗憾的是,在那个交通、通信都极不发达的年代,王兴全直至闭眼,都没能盼来一位娘家亲人。娘家人有无收到电报?还是有什么变故?为何不肯前来?

  母亲走时留下嘱咐,她此生不能再见亲人,但要我们一定要找到舅舅的下落。郑光秀说。

  网上留言 宣传部门助她找到亲人

  时过境迁,一转眼,郑光秀年过五旬,自己的儿女也长大成人,对亲人的思念,却更加迫切。

  2017年,郑光秀的女儿郭衷源出差至遵义,并前往务川寻找外婆的亲人。但是,妈妈给我的地址非常模糊。

  郭衷源向记者提供了那个唯一的寻亲线索信封。寄信人地址上写着:贵州省务(川)县浞水区新龙公社新农大队石下盆小队。

  “30多年了,好多地名、行政区划都已变更,我们照此地址去寻,无功而返。”郭衷源说。但是,妈妈仍未放弃,一直想着寻找亲人的下落。今年清明,郑光秀的爱人回遵义时,也曾前往务川寻找,没有结果。

郭衷源网上留言

  4月7日,郭衷源搜索到务川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官方抖音号今日务川,并发私信,希望能找到亲人。同时,郭衷源还在多个与务川有关的抖音号上留言。

  很快,今日务川联系了郭衷源。“融媒体中心一位叫游亚蓝的小姐姐非常热心,按我们提供的信封上的地址,联系了当地警方。”郭衷源说。

  融媒体中心帮助寻亲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经过多方联系,在警方大力帮助下最终确认:当年的新农大队石小盆小队,是现在的该县茅天镇兴隆村石盆组。通过照片比对,他们找到了王兴江老人。

  亲人重逢 解开她心中32年的疙瘩

  4月13日,经务川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联系,郑光秀带着家人来到务川,并前往茅天镇认亲。

郑光秀与舅舅相认(务川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舅舅,还认得我不?

  光秀在务川自治县茅天镇兴隆村,郑光秀一眼就认出了分别30多年的舅舅,而舅舅也认出了她。

郑光秀在务川与家人团聚(务川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亲人重逢,二人不由抱头痛哭,一别思亲之苦。据王兴江介绍,姐姐去世那年,他收到了电报,但是,他需步行一天至务川、坐客车至遵义、再从遵义坐客车兴义,要辗转数日才能到达,加之那时经济条件较差,因此未能去成。

  在兴隆村,郑光秀得知,还有一位舅舅、姨妈生活在这里,看着这些健在的亲人,郑光秀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妈妈,你的亲人,我帮你找到了,他们都很好”。

送锦旗

  认亲归来后,郑光秀一家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送至县融媒体中心,如果不是他们帮忙,我们不会这么快就找到亲人。(来源:贵阳网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宝华)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苦苦寻亲32年,贵州兴义一女士终圆梦

贵阳网 | 2020年04月17日 08:07:39 | 黄宝华

  32年来,兴义市的郑女士,一直无法忘记妈妈去世时留下的话。妈妈去世时,没能与娘家亲人见最后一面,成了母亲此生最大的遗憾。然而,母亲留下的唯一线索,只有36前舅舅来信的地址。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人海茫茫何处寻?

  4月13日,苦苦寻亲32年的郑女士收到一个让她欣喜万分的消息:在务川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帮助下,她终于找到了36年未见过面的舅舅。

  32年前发过一封电报 亲人从此失联

  现年55岁的郑光秀女士,家住兴义市富民路。几年前,郑女士在搬家时,发现一个十分陈旧的信封。

30多年前的信封

  拿着这个信封,郑女士对逝去母亲和健在亲人的思念,一齐涌上心头,百感交集。原来,这封信是30多年前她的舅舅王兴江写给母亲王兴全的一封家书。

年轻时候的王兴江

  上世纪40年代,郑女士的父亲郑文明,当兵来到务川,并在今天的茅天镇认识了母亲王兴全。听爸爸讲,当时他和妈妈在茅天还分了田地,准备在这里扎根。郑光秀说,但在1959年,父亲又带着母亲,回到了兴义乌沙镇老家。

  80年代,远在务川的小舅王兴江,与母亲有过书信往来。36年前,舅舅还带着刚结婚的舅妈,来过我家。那时已近20岁的郑光秀,已能清晰记得舅舅的样子。

  1988年,妈妈王兴全病危,一直希望再见见这个亲弟弟。家人根据妈妈与舅舅通信的地址,发了一封电报至务川茅天,希望舅舅能赶到见母亲最后一面。

  遗憾的是,在那个交通、通信都极不发达的年代,王兴全直至闭眼,都没能盼来一位娘家亲人。娘家人有无收到电报?还是有什么变故?为何不肯前来?

  母亲走时留下嘱咐,她此生不能再见亲人,但要我们一定要找到舅舅的下落。郑光秀说。

  网上留言 宣传部门助她找到亲人

  时过境迁,一转眼,郑光秀年过五旬,自己的儿女也长大成人,对亲人的思念,却更加迫切。

  2017年,郑光秀的女儿郭衷源出差至遵义,并前往务川寻找外婆的亲人。但是,妈妈给我的地址非常模糊。

  郭衷源向记者提供了那个唯一的寻亲线索信封。寄信人地址上写着:贵州省务(川)县浞水区新龙公社新农大队石下盆小队。

  “30多年了,好多地名、行政区划都已变更,我们照此地址去寻,无功而返。”郭衷源说。但是,妈妈仍未放弃,一直想着寻找亲人的下落。今年清明,郑光秀的爱人回遵义时,也曾前往务川寻找,没有结果。

郭衷源网上留言

  4月7日,郭衷源搜索到务川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官方抖音号今日务川,并发私信,希望能找到亲人。同时,郭衷源还在多个与务川有关的抖音号上留言。

  很快,今日务川联系了郭衷源。“融媒体中心一位叫游亚蓝的小姐姐非常热心,按我们提供的信封上的地址,联系了当地警方。”郭衷源说。

  融媒体中心帮助寻亲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经过多方联系,在警方大力帮助下最终确认:当年的新农大队石小盆小队,是现在的该县茅天镇兴隆村石盆组。通过照片比对,他们找到了王兴江老人。

  亲人重逢 解开她心中32年的疙瘩

  4月13日,经务川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联系,郑光秀带着家人来到务川,并前往茅天镇认亲。

郑光秀与舅舅相认(务川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舅舅,还认得我不?

  光秀在务川自治县茅天镇兴隆村,郑光秀一眼就认出了分别30多年的舅舅,而舅舅也认出了她。

郑光秀在务川与家人团聚(务川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亲人重逢,二人不由抱头痛哭,一别思亲之苦。据王兴江介绍,姐姐去世那年,他收到了电报,但是,他需步行一天至务川、坐客车至遵义、再从遵义坐客车兴义,要辗转数日才能到达,加之那时经济条件较差,因此未能去成。

  在兴隆村,郑光秀得知,还有一位舅舅、姨妈生活在这里,看着这些健在的亲人,郑光秀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妈妈,你的亲人,我帮你找到了,他们都很好”。

送锦旗

  认亲归来后,郑光秀一家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送至县融媒体中心,如果不是他们帮忙,我们不会这么快就找到亲人。(来源:贵阳网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宝华)

推荐阅读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0-29
黔西南日报   2020-10-30
黔西南人才市场  2020-11-03
中共安龙县委组织部  2020-10-28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22
兴义市人民政府网  2020-11-23
义龙新区新闻中心  2020-11-05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盘兴铁路项目部  2020-10-31
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2020-11-14
廉洁黔西南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