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民政局多措举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工作
为落实新市民计划“1+13”推进措施,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保障工作,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常务干部的履职能力,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目标的实现”,让搬迁群众实现思想观念转变、行为习惯转变、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由贫到富转变,真真正正做到,“快融入”,让他们更好地熟悉城镇、融入城镇生活、共享城镇文明,帮助他们成功转换为具有现代城镇化综合素质的“新市民”,兴义市民政局多措举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转化工作。
抓核心、搭框架,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易地移民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兴义市民政局积极主动与迁入地乡镇(街道办)共商,根据易地移民搬迁居民入住情况、户口迁入情况,按照有关法律和相关政策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建设上进行业务指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100---700户的范围内按照居民居住状况,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在坪东洒金安置点、木贾物流城安置点、丰都胖山安置点、清水河泥溪梦家园安置点、浙兴商贸城安置点依法按程序设立了南兴社区居民委员会,康平社区居民委员会、东兴社区居民委员会、永安社区居民委员会、泥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龙盛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按程序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截止目前坪东东兴社区、康平社区、木贾南兴社区已全部完成了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共选举产生了居民委员会成员27名,小组长47名。永安社区居委会,清水河泥溪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正在进行中。马岭龙盛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正在筹备中,各块工作有序开展。为方便搬迁群众办事,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办公场所,都设在安置小区内。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职数比照现有居委会职数设置,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会成员和小组长成员报酬、比照现有村常务干部报酬核发,干部考核比照现有村常务干部考核执行。
抓服务、塑造温情迎来“归属感”促进“快融入”
各社区按照“两委一社区”,“一厅八室的标准进行打造,都设立了 “一站式服务大厅”,“一门受理,一站式服务”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群众和城镇居民一样真正平等享有相同待遇,充分享受社区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职责、定期进行居务公开,规范完善档案、会议记录等,指导社区定期不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并把民政政策法规宣传册送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和居民手中,让更多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了解并享受各种政策。给安置社区注入“温暖”让搬迁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新家找到归属感。
抓培训、转观念,提升新市民整体素质
一是集中培训新市民社区常务干部整体素质。兴义市民政局配合市组织部在市党校为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搬迁)安置点新建社区筹委会人员、常务干部、组长及部分楼长、群众代表100人进行了基层政权建设的相关业务培训。从居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讲解,大大提升了易地扶贫搬(生态搬迁)迁安置点新建社区常务干部(筹委会人员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法律法规知识和履职能力。二是集中培训新市民的整体素质。对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进行民政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的宣传,在南兴社区大讲堂集中培训2期,配合其他单位在南兴社区进行集中宣传活动1次,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在东兴社区居委会对新市民进行民政政策讲解2次,发放宣传资料20余份。三是选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参加全国社区工作者培训班进行学习。10月9日至12日,中宣部和民政部在武汉市举办第13期全国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兴义市有1个培训名额。兴义市民政局选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坪东街道办康平社区副主任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培训费用由培训主办方负责,培训时间为期4天。通过培训,让社区干部能更好地为搬迁群众做好服务,帮助他们成功转换为具有现代城镇化综合素质的“新市民”。
(王国素)
责编:卢生龙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