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报刊亭“拆而不建” 老百姓“一报难求”(图)
报刊亭“拆而不建” 老百姓“一报难求”
长期以来,散布在兴义市区主要街道的16个报刊亭,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方便,更为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2011年5月后,兴义市区的邮政报刊亭就一一被拆除,消失在城市中,消失在市民的生活中。这些报刊亭为何一夜之间“玩消失”?广大市民纷纷致电致信本报和相关部门,强烈呼吁尽快恢复。可是,快一年了,还是没有恢复。
迎接旅发会,拆除报刊亭
为了一探究竟,3月17日,记者来到兴义市云南路、盘江路、丰源市场等兴义繁华地段进行走访,均没有找到一个报刊亭。原来这些地段都设有邮政报刊亭。
据了解,去年5月,为配合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兴义召开和兴义市区规划改造以及整脏治乱行动的开展,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州邮政局与兴义市城管局等相关部门,将兴义市城区内所有报刊亭全部拆除,并准备重新选址拟进行重建。但时至今日,新的报刊亭一个也没有建起来,兴义市民及过往客商长期以来“一报难求”。
长期不恢复,市民买报难
报刊亭被人民群众誉为便民亭,不仅可以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对维护社会治安,方便群众生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记者了解到,《邮政法》第十四条规定:“建设城市新区、独立工矿区、住宅区或者旧城区成片改造,应当同时规划和设置与之配套的邮政企业及分支机构和邮政设施。”以方便广大群众生活。
家住兴义市府路的彭女士是一名忠实的报刊亭“粉丝”,她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和各种方针政策,以前经常都会到离家几十米的东风路邮政报刊亭购买《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读者》等报纸杂志,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可是近一年来,那个邮政报刊亭拆除后,非常不方便。“想买份报纸买本杂志很困难!虽然一个月可以省100多块钱,可是我不愿意省这些钱啊,一天不读书看报,就觉得心头空落落的。”她如是说。如今实在熬不住,想读书看报了,彭女士要横穿街心花园,到向阳路的一家书店去买。
在兴义城区,像这样热爱读书看报却被“断奶”的人还有许多。他们在接受采访时纷纷感慨:“现在,想买份报纸杂志看,真难!”
百姓苦苦盼,恢复风景线
邮政报刊亭是根据我国《邮政法》及中央文明办、公安部、住建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邮政局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依法设置的。它是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
作为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邮政报刊亭的作用对于所在城市的文化品味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兴义市退休干部李炳麟说:“邮政报刊亭在传播中央和国家的文件和重要新闻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能忽视,不能没有报刊亭,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群众的诉求,能尽快恢复兴义城区的邮政报刊亭。”退休职工李映霞说:“邮政报刊亭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让广大市民购买书报都非常方便,不能没有。”市民王希福说:“报刊亭不能没有,应该在合理设置、规范管理、统筹兼顾的情况下,尽快恢复。”
邮政报刊亭属于城市公用设施,是一个城市精神食粮的加油站。在中央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之下,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留和合理设置报刊亭,通过报刊文化等来打造一个便民服务新平台,将是扮靓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刘 亚 文建秋)
240万元的设备摆在仓库里生锈
兴义为何不能建报刊亭?
兴义市城区邮政报刊亭拆除快一年,新的报刊亭工程却面临“流产”,邮政部门花了240万元购进的30个新型报刊亭摆在仓库里,已经生锈。
“去年5月旧的报刊亭拆除后,我们立即订购了30个总价值240万元的新型报刊亭,准备作为一期工程,为的就是能在城市改造后马上投入使用。但是,因为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复,这些新型报刊亭只能摆在仓库里生锈,我们也没有办法。”提起新型报刊亭一事,州邮政局办公室唐主任说。
3月19日下午,记者跟随州邮政局相关工作人员来到兴义市下五屯的一个新报刊亭存放点。记者看到,这里存放了5个新报刊亭,由于长期没有使用,一些亭子已经生锈。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1年5月,兴义市的报刊亭全部拆除前,州邮政局就已经着手新的报刊亭建设工作,第一批新设备早就已经到位,除了一些存放在下五屯外,还有一批存放在兴仁。”
对于市民买报难,新报刊亭的重建工作等问题,州邮政局办公室唐主任说,其实设置报刊亭早就得到了州政府相关领导的支持和批准,前提是不能占道。但由于兴义市的街道普遍较窄,报刊亭的设置选点工作就变得异常艰难,我们曾建议在广场或公园等开阔地附近进行设置,但却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复。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兴义市是全州唯一一个没有修建报刊亭的城市。目前,全州各县城区都已经建有报刊亭,2010年,册亨县在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专门请求邮政部门给予支持,在县城安装了11个新型报刊亭,2010年和2011年,册亨县的整脏治乱工作不但没有因为修建报刊亭受到影响,反而在全省的考核评比中取得了较好的名次。
州邮政局负责人说:“报刊亭不仅方便广大群众,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对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市民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州委、州政府对此项工程也是相当重视的,有关领导专门作了批示。但是,相关部门及领导为什么不同意设置新的报刊亭,我也不知道、不清楚,很纳闷。”
新型报刊亭究竟能建不能建?能修不能修?广大群众无从知晓。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了一个线索:2010年3月1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贵州省支持邮政普遍服务的意见》,其中有一条是支持邮政报刊亭建设;同年12月2日,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也专门下发了《黔西南州支持邮政普遍服务实施方案》,指出要大力支持邮政报刊亭建设。兴义市人民政府在2011年6月3日的第六次城乡规划方案审查专题会议上也指出:为了方便服务广大市民,同意按照州邮政局提出的新型报刊亭设置方案进行设置。
邮政报刊亭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是传播精神文明,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的主要阵地之一。对此,州邮政局负责人表示,新的报刊亭建设各项准备工作早已就绪,只要获得相关部门及领导的批准,就可以立即实施。(刘亚)
兴义报刊亭“卡”在哪里了?
兴义市盘江路州邮政局门口,是兴义目前唯一一个集中卖报刊的“地摊”。刘 亚 摄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可对于兴义街头的报刊亭,却不是这么一回事,旧的早就“去”了,新的却迟迟不“来”。
去年上半年,为了迎接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兴义有关部门以“美化市容”为由,将所有街边的报刊亭全部拆除,并表示将很快更换新型报刊亭。
可是,这一拆,快一年过去了,兴义的大街小巷,无论新旧,报刊亭连个影都没有!
报刊亭已经成为城市文明的名片,早就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为人们提供最为新鲜的文化食粮,成为服务民生的好帮手。一下子被拆了,市民不习惯;长时间不恢复,市民不明白。
嘴是两块皮,各说各有理。建的时候,报刊亭是装点市容的风景;拆的时候,报刊亭是影响市容的垃圾。
市容的标准是什么?一座城市的美,包括外在的景观之美和内在的人文之美。一座只有华丽的景观而没有人文气息、没有文化氛围的城市,哪怕你墙面再花哨、街道再白净,也没有美感。犹如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除了猎色者,谁会打心底喜欢?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如果只注重打扮而不去丰富内在,只会有短暂的漂亮,不可能永久美丽。
报刊亭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不可缺失的文化符号。取缔了报刊亭就断了无数热爱学习、渴求进步的人的精神食粮。
退一步说,就算老式的、破烂的报刊亭确实影响了市容,拆就拆吧,然后换新型的、漂亮的,这可以接受。可是为什么就不换呢?
据说有关部门、领导都同意、支持更换新型报刊亭,是哪一个地方卡住了呢?为什么会卡?为什么要卡?为什么置广大市民的强烈需求于不顾,让200多万元的新型报刊亭在仓库里生锈?(文建秋)
花巨资买来的新型报刊亭,迟迟上不了街,只能在仓库里生锈。刘 亚 摄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