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普安

普安县白沙乡红寨村农网改造“改”出致富路

    亮点黔西南讯 在听说有一个村寨的老百姓,放着每月才三元的“廉价电”不用,而非要用普安供电局每度四角五的“高价电”,而且在用上“高价电”之后,不仅没有不高兴,反而很开心,在抄表员到他们村抄表时,都纷纷要拉抄表员到他家中吃饭喝酒不可后。日前,笔者带着疑惑,亲自到黔西南州普安县白沙乡红寨村一探究竟。 

    大妈大爷的“幸福生活”

    上午10:30,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乘车游览“三大景”——万峰林、古驿道和已断流的白水瀑布后,走进白沙乡红寨村袁家组一幢宽敞明亮的民居,看到50多岁的张大妈正忙着准备一家人的午饭。

    电饭煲、电磁炉、电冰箱,随着张大妈有条不紊的操作,各种电器与电炊具乖乖地在她手中变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大妈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说起自家的“幸福生活”,张大妈真是感慨万千:“在去年电网改造前,电器除了电视机勉强能看,其它的都成为摆设。夏天摇蒲扇,热得汗流浃背;烧柴火做饭,柴禾受潮,倒灌的烟熏得人眼泪直流。直到去年电网改造好后,白天晚上都有电用,电磁炉也能点亮了,做饭也方便了。”

    在快60岁的木匠袁家亮家中,袁大爷正忙着为隔壁邻居做家具,谈到电,袁大爷扳起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前做家具用的是锯子、推磨,不停的忙,3天才能做出一扇门,后来有了电锯、刨板机这些设备,1天时间就能轻轻松松做出一扇门,只是因为红寨以前的电不行,他在3公里外的铅矿电站旁租了1间房子,每天还两头来回奔波几趟,浪费时间不说,每年还要开3000多元的房租。现在电改好了,家具都搬回家里来做,不再用往返奔波就能吃上老伴做好热腾腾的的饭菜了,一年下来比以前多挣了好几千,日子是越过越安逸了!” 

    生活从“夜宵炉”到“电器时代”的演变

    说到“夜宵炉”,白沙乡红寨村严家组的罗永国就娓娓道来。在2011年,国家实行家电下乡,给严家组的每一户老百姓都发了一台电磁炉,他把电磁炉领到家后,本想使用最先进的电器设备,让家人轻松煮饭做菜,过上美好的日子。全家人欢天喜地买了一大桌肉菜,热热闹闹地围在电磁炉旁,等候着晚上六点电来之后就开吃。电来了,一按,指示灯亮了,再按开关,指示灯频频闪烁,原来村子里的电压不够,根本无法供给电磁炉启动。无奈之下,罗永国等到凌晨1点才打开他的新式电磁炉,开洋荤煮得一顿宵夜吃。邻里乡民调侃说,国家发了个“夜宵炉”。

    在网改前,白沙乡红寨村由铅厂一级水电站供电,属于地方电力,由于资金紧缺,自从八十年代通电后就一直未改造过,原供电线路老化、破股、电线细,供电线路长达一公里之多,电能表淘汰、漏电现象严重,供电质量严重不达标,白天停,晚上送,还只能保证照明用电,煮饭做菜全部靠烧煤烧柴,稍有打雷下雨和逢年过节便停电,只要电力设施损坏不通电,就得各家各户集资自行整改。一些先致富起来的村民置办的大功率电器如碾米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只能摆在家里当“花瓶”。一些在其它地方看起来非常轻便的活儿,到了红寨村这里,就变得复杂起来。因为电压无法支撑碾米机运转,村民碾米,就要靠人背马驼稻谷到两三公里外的碾米房去。这一来一往,耽误了村民很多劳动时间。逢上雨天,村民到街上碾米还冒着道路塌方的危险。

    在现在,当年的“夜宵炉”早已成了历史。如今红寨村村民纷纷搬出在家“归隐”多年的电器,他们兴高采烈地购置电饭煲、电磁炉、电冰箱、电热器、打米机等电器,和其他村寨老百姓共同享受到普安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红寨村电网改造的曲折路

   听着清脆的机器轰鸣声,笔者走进住在河边的罗荣国家,罗荣国正赤裸着上身正在打米,红寨村村长李本泽指着罗荣对我们说道:“你别看他现在用电用得欢,在2000年白沙搞农网改造的时候,他是反对意见最坚定的,因为铅矿电站修建时占用了红寨的土地,我们用电每户每月只要3元钱,大部分人因为觉得改造后电费贵不愿意参加网改,所以一直用着铅矿电站的电。直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器也开始在农村普及起来。罗荣国有一次到县城看到有一种小钢磨,又能打米又能磨面用起实在是方便,心头一热就买来一台,拉回家准备自己在家打米磨面,哪晓得等晚上来电的时候,电压不够带不动,打开开关只听机子响不见机子转,他才从坚决反对变成迫切希望进行网改。

    2011年1月,通过老百姓多次反映和村组、各级政府的努力与协调,普安供电局高度重视,经省公司批准统一安排电网规划、设计和立项,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计划83.27万元,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1654米,新增配变5台最大负载250千伏安,400伏及以下低压线路8249米,改造户表500余户。按照国家、南方电网公司行业规程要求,通过多方努力和协调,经过验收整改,工程于2012年9月初成功投运,本来10年前就应该完成网改的红寨村饶了一个大弯,终于用上了舒心、安全的电。

    改造完成后,红寨村老百姓告别了电压太弱、供电线路危险,“白天没电用,晚上电没用”的历史,用上了同其他村寨一样方便、安全、可靠的电,电饭锅、电磁炉、冰箱、洗衣机等将不再成为摆设,生活质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虽然现在电费每月要上百块,是以前的几十倍,但是现在的电用起来安全、放心,不用像以前只能看着电器叹气,而且供电局的服务好,灯不亮一个电话半个小时就赶到帮你搞好,这个钱花的再多也值”,罗荣国在听到村长的话后不好意思的说道。

    对于村民为什么用了“高价电”还这么高兴,李村长给笔者归纳说道:“有三点:一是可靠,什么时候都能用,什么电器都能用,不像以前天黑才送电,天亮就断电,只能点电灯,连电视机都看不成,100瓦的灯泡点亮才和煤油灯差不多亮,而且三天两头停电,刮风下雨停,逢年过节停,枯水季节更要停;二是服务好,以前所有线路无人管,遇到电杆倒、电线断,还要村民提心吊胆的自己搞,现在就算是电灯不亮了,一个电话打过去,供电所的二话不说半个小时就赶到帮你搞好;三是农网改造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优化了生产条件,村民们敏锐地抓住电力带来的商机,有些村民在自家村门口开办了小型养殖场、修理铺,既方便了自己和附近村民,又能增加收入。”

    站在旁边的袁大爷满脸堆笑的补充道:“自从用上供电局的电,我家小子袁修碧在家门口办起了养殖场,一年出栏肥猪七八百头,收入近十万,农网改造帮我们改出了一条致富路啊!”花合刚 报道)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